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作文技法与练习考前辅导7:思想单薄,没有深度,怎么办

高考语文作文技法与练习考前辅导7:思想单薄,没有深度,怎么办

第7编:思想单薄,没有深度,怎么办上编技法篇第一招:因果追问,深度剖析。

即通过因果分析,从社会、历史、心理等方面探寻时评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后果等,为时代号脉,为社会把诊。

【例段】一位游客,母亲死了,自己住进了医院,可网民仍然不依不饶,对其进行人肉搜索,造谣,调侃,戏谑,把人命当戏看,只有肆意宣泄。

这使人想起去年成都“斗车”事件,女司机被“人肉”,各种所谓缺德的事在网上被曝光,女司机被打得住进医院,却还要连连道歉,说明原委,却越说越黑。

互联网拥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有虚拟的平等,于是有人便自我膨胀起来,变得个性十足,自觉正义感爆棚,一打开电脑便站到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反对者口诛笔伐,嬉笑怒骂,竭尽攻击之能事。

至于事情的真相和当事人的感受,有电脑的金刚铁甲隔着,那是不用考虑的,反正一片雪花永远不需要为雪崩负责。

(《戾气伤人杀气伤身》)这段针对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的议论,在概述事件之后联系成都“斗车”事件,分析网民的普遍心理,深度剖析,揭示网络暴力的社会原因,议论极为深刻。

第二招:正反对比,凸显观点。

即通过鲜明的对比分析,来彰显对时评事件的价值、意义、影响的认识等,凸显作者的思想观点。

【例段】韩国的拔河也成为韩国人的盛大节日,他们在热烈的嘉年华环境里享受体育与历史文化交错之美。

而我们除了校园和机关单位,例行公事偶尔进行一次拔河比赛,奖励一瓶洗发水两支圆珠笔,玩不出什么花样。

韩国在国际大赛中获得的金牌远远不如我国,但韩国的拔河俨然已是闻名世界的体育民俗庆典,国民在热烈的嘉年华环境里享受体育与历史文化交错之美。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才是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大搞锦标主义,金牌第一,是体育事业的本末倒置。

(《吐槽的背后》)这段议论将中韩两国在拔河上的做法以及获得金牌情况进行对比,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才是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

第三招:辩证分析,客观公允。

即对时评事件的是非优劣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评判,既有肯定,又有否定,在肯定的基础上否定,或在否定的基础上肯定。

【例段】儿子酒后开车,被交警查出,母亲随即向交警下跪,求交警网开一面,放过儿子。

儿子能开车了,足见不是孩子,这位母亲还如此“保护”儿子,令人感动。

护犊之情诚然可贵,但是求交警枉法,这就有了纵容犯罪的意味,母亲的爱心就大大贬值了。

生在法制社会,面对亲人的违法行为,正确的态度是帮助亲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接受教训,而是如何助亲人逃过惩处,侥幸过关。

(《变质的爱心》)这段议论先肯定母亲随即向交警下跪是爱心的表现,然后指出“求交警枉法,这就有了纵容犯罪的意味”,否定中有肯定,在肯定的前提下否定,客观公允,辩证全面。

第三招:辩证分析,客观公允。

即对时评事件的是非优劣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评判,既有肯定,又有否定,在肯定的基础上否定,或在否定的基础上肯定。

【例段】方励惊天一跪,只为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中国老电影人憋了一口气吹奏的那一曲《百鸟朝凤》。

为坚守民族文化而跪,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跪,精神可嘉。

但是,跪求排片归根结底走的是人情照顾之路,它能帮助少数影片获得成功,却是对整个电影市场的破坏,大家都来“跪求排片”,电影市场最终只能为权力所支配。

文艺片要走市场机制的道路,关键是要提升影片的竞争力,用影片征服观众,这才是文艺片生存的正道。

这段议论先肯定“为坚守民族文化而跪,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跪,精神可嘉”,然后指出这是走人情照顾之路,破坏电影市场,否定中有肯定,在肯定的前提下否定,客观公允,辩证全面。

第四招:展现背景,彰显高度。

任何现象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产生的,在论及某一现象时,若能探究并揭示现象存在的背景,这一现象的本质就会凸现出来,就彰显了议论的高度。

【例段】有了钱怎么花,似乎是个人的事。

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从灯红酒绿的豪门宴移到农舍窑洞,警惕拜金主义的话题会变得更加沉重。

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但现在还远非黄金铺地。

我国人均还不到800美元,在全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排名榜上,我们的座次仅仅是几十位,光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就有许多农民仍在为温饱问题发愁。

如果把一掷千金的做法放到精神道德建设和我国刚解决温饱这个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就会发现,这种奢侈之风在污染着社会环境,损害着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

(《话说一掷千金》“我的钱该怎么花你管不着”这一论调看似有理,将其放到我国具体国情的大背景下,在鲜明的对比之中凸显了大手大脚、一掷千金的本质,议论就有了高度。

第五招:探究共性,揭示本质。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随便举个例子来说明某个道理无异于儿戏,只有那些代表性、能体现同类事物共性特征的事物才具有论证价值。

因此,在论及某一事物时,要将其作为同类事物的代表来认识,探究其所代表的共同特征,以揭示其本质。

【例段】50多年前,王琪而国家毅然走向战场,滞留印度;50多年后,从大使馆、外交部到各级地方政府,从政府官员到村民百姓,上下一心,喜迎老兵回家。

这让我们想起志愿军烈士“安魂”工程,在漫长的60余年等待后,志愿军烈士在韩遗骸被从异国冰冷的泥土下起出,被接回祖国,并受到极大礼遇,得到妥善安置。

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挺身而出。

祖国又是呵护每一个人的家,国家也不会忘记每一位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发展而作出贡献的老兵,哪怕有多大的困难,也要接他们回家,这应该成为一种国家意志和国家行为。

(《国就是家》)如果仅仅停留在王琪一个人身上,这或许仅仅是一段传奇,现在将王琪回家和志愿军烈士“安魂”工程联系起来,加以概括,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这样就充分揭示了王琪回家事件的本质,议论就不再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第六招:假设推导,强化说理。

这种方法,就是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假设分析,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强化议论分析,克服简单列举和堆砌材料的毛病。

【例段】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邯郸来学步。

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

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

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先叙两个反面论据,接着用“倘使……就……”、“假若……也……”两个复句从正面假设分析,从而论证“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这一中心论点。

第七招:引申类比,扩展阐述。

这种方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

【例段】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

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

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

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人生的“出”与“入”》)这段话由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的事例,引申出“一个人做人、处事或认识社会应‘出乎其外',审察反观,这样才不会犯错”的道理。

把事例引申类比,从而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第八招:心理刻画,展示思想。

这种方法就是在记叙和描写事件的过程通过增加抒情议论和心理刻画,以期达到思想深刻的目的。

【例段】那日,表哥在和一群玩伴在河边踢球,球不小心踢到了河里,大人们都下地干活了,我们当中也没有识水性的人。

表哥在河中挣扎着,我们害怕了,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正好有几个西装革履的青年走过,我们求他们帮忙,他们竟扬长而去。

冷漠是冷漠者的权力,人们只能在心理鄙视他,却拿他无可奈何。

表哥在水里胡乱地划动着,身子时现时没,我们已经彻底绝望了。

就在这时候,河对岸出现了那抹熟悉的身影。

只见他一改平日的蹒跚,一边挥衣,一边飞跑,迅速下得河里,托起表哥,艰难地向岸边移动。

那一瞬间,他在我们内心的形象高大了起来。

不管世人如何看我,在别人有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心中有坚守,眼里有他人,他不是人渣,他是大写的人,是范儿,人的范儿。

(《记忆中的温暖》)在叙述青年“扬长而去”时,插入“冷漠是冷漠者的权力”的议论,在描写“他”勇敢救人时增加了“心中有坚守,眼里有他人,他不是人渣,他是大写的人,是范儿,人的范儿”等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样就增强了文章的情感力量和思想含量。

第九招:点题升华,卒章显志。

这种方法就是在记叙文的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主题,表露自己的胸怀和志向,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给人一种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例段】我停下脚步,转过身来,从老板手里取过小娃娃,暗自高兴,可当打开钱包准备付钱时,我愣住了:里面只有一张50元的票子。

我满脸通红,递过钱,结结巴巴地说:“老板,这里只有我10块钱,其余40元是同学的。

”老板讪讪地笑了,递给我40元钱,冒出一句:“小丫头,特精。

”拿着瓷奔马,想着自己的表演,颇感得意,可也隐隐觉得丢失一点什么。

回到家里,我把讨价还价的经过告诉妈妈,妈妈夸我:“到底长大了,不再天真了。

”天哪,做人必须工于心计,巧于周旋,成长竟要以丢失真诚为代价,我真不敢长大。

(《成长的困惑》)文章叙述了一次讨价还价的经过,颇有小人得志的意味,最后以“我真不敢长大”作结,这就提出了一个人类生存的悖论,我们欣赏纯洁和真诚,但是生活又常常逼着我们放弃纯洁和真诚。

这样的立意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卒章显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下编练习篇一、文题导写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面具儿童的世界里,没有你,便缺少乐趣;成人的世界里,有了你,就有了悲剧。

没有你,世界不会完美;有了你,世界便不再完美。

读了《面具》这首诗,你有怎样的感想?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名师题解】写好这个话题作文,首先是理解好这首短诗。

诗中儿童的面具自然是指孩子们戴在脸上耍的“小猫”“小狗”“小白兔”之类的玩具,所以“没有了你便没有了乐趣”;而成人世界里的面具,“有了你就有了悲剧”,是指成人之间虚伪、假象、造作等等,所以“有了你世界不再美丽”。

因此,写作此文要尽量围绕着这个核心进行生发、拓展、引申,根据要求,在立意方面可以更宽泛一些,选材、文体可以更广一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