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化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评分标准

生化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评分标准

期末考试试卷………卷生物化学 A 课程名称………查考卷考核类型考试形式开……分钟。

分,答题时间120四大题,卷面满分100本试卷共…线…….........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 (10)1分,共10(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分,……的)…号…)1、下列有关别构酶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学…… A)别构酶的速度-底物曲线通常是双曲线;(装… B)效应物能改变底物的结合常数,但不影响酶促反应速度;(名… C)底物的结合依赖于其浓度,而效应物的结合则否;(姓……D)别构酶分子都有一个以上的底物结合部位(……)下列哪种氨基酸是生酮氨基酸( 2、……)异亮氨酸(B (A)丙氨酸…)…酪氨酸) C)亮氨酸(D (级封班…)螺旋结构的氨基酸残基之一( 3、下列氨基酸中,哪个为破坏α(…业… B)亮氨酸A)谷氨酸((专…… D)丙氨酸)脯氨酸((C……)pH7时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是( 4、在…密 (D)天冬氨酸精氨酸A)谷氨酸 (B) 丙氨酸 (C) (…别…系)、下列的pH值,何者代表天冬氨酸的等电点(5……2.77 (B) 6.63 (C) 5.74 (D) 3.5 )(A……) 6、蛋白质的溶解度(…… B A()加入中性盐后增加()在等电点时最大…1 / 7(C)变性后增加(D)加入乙醇后降低7、胶原蛋白组成中出现的不寻常的氨基酸为()(A)ε-乙酰赖氨酸(B)羟基赖氨酸(C)甲基赖氨酸(D)D-赖氨酸8、蛋白质糖基化往往与肽链中下列何各氨基酸残基的侧链结合()(A)谷氨酸(B)谷氨酰胺(C)酪氨酸(D)天冬氨酸9、免疫球蛋白是属于()(A)核蛋白(B)简单蛋白(C)脂蛋白(D)糖蛋白10、将双链DNA溶液加热到温度恰好在Tm以下,然后在2分钟内使之冷却至室温时,其OD260值将发生下列哪种变化?()(A)上升;(B)下降(C)不变;(D)先上升,后下降至接近原来的数值。

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151分,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分,对的选√,错的选×,)氧化氧化后转变为不具有旋光性的化合物,而葡萄糖被HNO31、赤藓糖被HNO3 后却仍具有旋光性。

”、“-”指旋光方向,+”、“L”是指构型,“2、在糖的结构描述中,“D 、-”并无必然联系。

”与“+“D、L 3、脑苷脂属于磷脂类。

LDL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外源性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4、。

5、引起疯牛病(牛海绵脑病)的病原体是一种DNA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决定于它的氨基酸顺序。

6 、酮式与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碱基在细胞中是同时存在的。

7 、核苷酸的等电点的大小取决于核糖上的羟基与磷酸基的解离。

8、在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加入足够量的底物可使酶促反应速度达到9 Vmax。

10、同工酶是指功能和结构都相同的一类酶。

2 / 711、通常亚基只有一条多肽链,但有的亚基由两条或多条多肽链组成,这些多肽链间多以二硫键相连。

亚基单独存在时无生物学活性。

12、初速度指酶促反应最初阶段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或者指底物被消耗5%以内的速度。

13、高等动物体内因缺乏各种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在营养上有必需脂肪酸的概念。

+-浓度。

OH 14、酶反应的酸碱催化主要是依靠溶液中的H及15、用极性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是因为它能与蛋白质形成不溶性的盐。

三、名词解释题:分,共5(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评卷人得分分)30蛋白质的等电点:1.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2.3.肽平面及二面角:底物水平磷酸化:4.):查格夫法则(Chargaff's rules5.:6.碱基堆积力得分评卷人3 / 7 四、解答题:分,共15(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各45分)双螺旋结构模型。

1.详述DNA 试分析酶高效性的作用机制。

2.详述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

3.:一、选择题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几101分,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0.D;;9.D;7.B;8.C;;2.C3.C;4.A;5.C;6.D1.D二、判断题:15分,对选√,错选×)15小题,每小题1分,共(本大题共10××;9×;5×;6√;7√;8×;1√;2√;3×;4 ×14×;151211√;√;13√;三、名词解释:分)5分,共30(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值时,1.蛋白质的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在某一pHpI,某一蛋白质的2称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分)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溶液中当无关,在某一pH大小是特定的,与该蛋白质结构有关,而与环境pH时该蛋白质带正电荷,人体内大部分时该蛋白质带负电荷。

反之pH<pIpH>pI 分)。

蛋白质带负电荷(3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天然蛋白质因受物理及化学因素的影响,使其分子原2.,导致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发生改变有的天然构象发生变化(次级键破坏),分)。

复性:当变性因素去除后,有些变性蛋白质又可缓慢重新3称为变性(分)。

回复到天然构象(2肽平面及二面角:肽键的四个原子与之相连的两个碳原子都处在同一个刚性3.分),两个肽键平面平面,这个刚性平面称为肽单元或肽平面或酰胺平面(2键轴旋转的二面-N-α碳原子,可以作为一个旋转点形成二面角,绕C之间的α,二)称为-C-N键轴旋转的二面角(-C,绕)称为-C角(C-N-CφCN-Cψααα4 / 7面角的变化,决定着多肽主键在三维空间的排布方式,是形成不同蛋白质构象的基础(3分)。

4.底物水平磷酸化:指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底物因脱氢、脱水等作用而使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化合物与ADP磷酸化偶联生成ATP的方式(3分),如甘油酸-2-磷酸脱水生成烯醇丙酮酸磷酸时,也能在分子内部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基团,然后再转移到ADP生成ATP(2分)。

5.查格夫法则(Chargaff's rules):所有DNA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A=T),鸟嘌呤和胞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G=C),即嘌呤的总含量与嘧啶的总含量相等(A+G=T+C)(3分)。

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但没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另外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状态和环境的改变都不影响DNA 的碱基组成(2分)。

6.碱基堆积力: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平面垂直于中心轴,层叠于双螺旋的内侧,相邻疏水性碱基在旋进中彼此堆积在一起相互吸引形成的作用力,这种力与氢键共同维系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3分),碱基堆积是一种协同作用,处于中间的碱基比两边的碱基稳定,从嘌呤到嘧啶方向的碱基堆积作用大于从嘧啶到嘌呤方向的碱基堆积作用(2分)。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各15分,共45分)1.(15分)答:(1)主链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

主链有二条,它们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2分), 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DNA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骨架(2分)。

(2)碱基对碱基位于螺旋的内则,它们以垂直于螺旋轴的取向通过糖苷键与主链糖基相连,同一平面的碱基在二条主链间形成碱基对,配对碱基总是A与T和G 与C(2分)。

碱基对以氢键维系,A与T 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间形成三个氢键。

每对碱基处于各自自身的平面上,但螺旋周期内的各碱基对平面的取向均不同。

碱基对具有二次旋转对称性的特征,即碱基旋转180°并不影响双螺旋的对称性(3分)。

(3)大沟和小沟大沟和小沟分别指双螺旋表面凹下去的较大沟槽和较小沟槽。

小沟位于双螺旋的互补链之间,而大沟位于相毗邻的双股之间(2分)。

这是由5 / 7 于连接于两条主链糖基上的配对碱基并非直接相对, 从而使得在主链间沿螺旋形成空隙不等的大沟和小沟(2分)。

(4)结构参数螺旋直径2nm;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螺距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nm(2分)。

2.(15分)答:(1)降低反应活化能: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必须超过一定的能阈,成为活化的状态,才能发生变化,形成产物。

这种提高低能分子达到活化状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2分)。

催化剂的作用,主要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以致相同的能量能使更多的分子活化,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酶能显著地降低活化能,故能表现为高度的催化效率(2分)。

(2)复合物学说:酶催化某一反应时,首先在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生成酶-底物复合物,此复合物再进行分解而释放出酶,同时生成一种或数种产物,此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E+S→ES→E+P,ES的形成改变了原来反应的途径,可使底物的活化能大大降低,从而使反应加速(3分)。

(3)趋近效应和定向效应:酶可以将它的底物结合在它的活性部位,由于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若在反应系统的某一局部区域,底物浓度增高,则反应速度也随之提高,此外,酶与底物间的靠近具有一定的取向,这样反应物分子才被作用,大大增加了ES复合物进入活化状态的机率(3分)。

(4)酸碱催化作用:酶的活性中心具有某些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这些基团往往是良好的质子供体或受体,在水溶液中这些广义的酸性基团或广义的碱性基团对许多化学反应是有力的催化剂(3分)。

(5)共价催化作用:某些酶能与底物形成极不稳定的、共价结合的ES复合物,这些复合物比无酶存在时更容易进行化学反应(2分)。

3.( 15分)答:生物膜的组成(1)脂质:脂质是构成生物膜最基本的结构物质,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等,其中以磷脂为主要成分。

①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质,为生物膜主要成分。

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在生物膜中呈双分子排列,构成脂双层(甘油磷脂、鞘磷脂)(2分)。

②胆固醇对生物膜中脂质的物理状6 / 7态,流动性,渗透性有一定调节作用,是脊椎动物膜流动性的关键调节剂(2分)。

③糖脂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的单分子层中。

动物细胞膜所含的糖脂大都是鞘氨醇的衍生物,主要是脑苷脂(2分)。

(2)膜蛋白:生物膜中含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通常称为膜蛋白。

根据它们在膜上的定位情况,可以分为外周蛋白和内在蛋白。

膜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是生物膜实施功能的基本场所(2分)。

(3)糖类:大多与膜蛋白结合,少数与膜脂结合。

糖类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全部都处于细胞膜的外侧。

生物膜中的糖类化合物在信息传递和相互识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分)。

生物膜的特征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由流动的双脂层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物膜骨架,蛋白质或在双脂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双脂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3分);生物膜的流动性:合适的流动性对生物膜表现其正常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物质运输、信号转导、能量转化、酶的催化反应以及衰老均与膜的流动性有关(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