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暗挖安全工作交底

暗挖安全工作交底

按规定对受施工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既有地铁线路、重要管线和道路等进行沉降观测
监测点设置或监测频率符合监测方案
测点破坏及时恢复
按设计及工程情况及时处理监测数据并反馈、指导施工
隧道拱顶下沉、隧道收敛、初支应力、监测保护对象变形及其他重要监测数据等达到预警或报警值时按规定程序及时、有效处理
10.
通风防尘专项方案齐全并按照规定审批
安全监理交底
工程名称: 编号:
交底部门Βιβλιοθήκη 交底日期交底内容暗挖施工安全交底
安全监理交底
交底人数
交底内容:
一、安全常识
1、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含新工人、学徒工、实习生、代培人员、转岗人员和民工),要熟知本工种技术操作规程。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在操作时,应坚守工作岗位,严禁酒后操作。
14、注浆施工期间,必须有专门机电修理工值班,以便出现机械和电器故障时能及时处理。⒂注意安全用电,高空作业应有防坠措施(佩戴安全带,搭设安全护栏),采用合格电线,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防止漏电,布线、接头时要做到安全无故障。
四、初期支护
1、拱架、锚杆和挂网
(1)严格按技术交底进行施工作业。
(2)严格控制拱架间距,及其倾斜度;保证拱脚落在实处,严禁虚空;确保其发挥最大承载力。
5、严禁违章作业,严禁违章指挥,严禁违反劳动纪律。进入施工现场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必须戴好安全帽,禁止穿拖鞋、穿带钉和硬底易滑鞋或光脚。在2m以上悬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上下交叉作业及出入口设有防护棚或其他隔离设施。
6、施工现场所有的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脚手架等,不得擅自拆动和随意拆除。需要拆动的必须经施工技术负责人同意。
3、钻机、注浆泵及高压管路必须检验试运转,确认机械性能和各种阀门管路,压力表完好后,方准施工。
4、钻孔、注浆人员熟练掌握有关作业规程;禁止在不停机械的情况下进行任何修理;注浆泵及管路内压力未降至零时,不得拆除管路或松开管路接头,以免浆液喷出伤人;钻机和注浆泵由专人负责操作,未经同意其他人不得操作;注浆人员在拆除管路、操作注浆泵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以防浆液溅入眼睛。
(6)本工程地处于闹市区,施工人员工作住宿地点未封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施工负责人保持对施工人员动态的掌控,所有人员不得无故与外界人员进行冲突,如遇到突发情况时,尽量做到克制,保证自身的人身安全。
(7)暗挖区间处于中华北大街,路上车辆、行人特别多,施工人员上下班注意交通安全,行走前先看四周,做到“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按要求设置通风系统
进行职业危害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按规定进行氧气及瓦斯、沼气、粉尘检测
风、水、电线路按施组设计要求布设
作业面不积水、不泥泞
通风良好,作业面风速过新风量能满足实际要求
喷射混凝土等产尘作业,采取喷雾洒水净化等防尘措施或作业人员戴防尘口罩
光线设置足够照明
风管维护不破损、不漏风,吊挂平直
工人按要求使用防尘口罩,防噪声护具。
3、其他安全措施
(1)加强通风降尘,给施工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2)禁止强令加班疲劳施工,使施工人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加强有害气体检测,严格执行三级动火制度。
(4)涉及到搭设脚手架作业时,必须提前报项目安质部审批,并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搭设。
(5)因竖井洞口放置一台吊料机,人员在拱架等物品吊运时,必须有专人在旁边指挥作业,保证竖井下人员与竖井上人员沟通及时。
(3)发现钢拱架倾斜、弯扭、变形等异常情形时,必须立即采取加固与防护措施。
(4)钢筋网铺设环纵向连接处要焊接牢固,同时要固定在锚杆或钢拱架上。
(5)打锚杆眼前,首先要检查已喷砼面是否有空鼓、剥落等弊病,并及时清除隐患。
(6)系统锚杆安装特别是锁脚锚杆安装的规格、数量、长度、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锁脚锚杆和拱架要焊接牢固。
(8)土方开挖地质情况较差,全部为细砂层,尤其左线小里程即将进入大断面开挖,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根据图纸、规范要求进行开挖,遇到险情时及时撤离到安全区域,并上报监理部。
4.
开挖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专项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
开挖前及过程中施工按照方案实施
作业面周围支护牢固,或松动土石及时清理
核心土留置,或台阶长度、导洞间距符合要求
7、施工现场所有的临边、洞口、坑井、沟槽、漏斗等危险处、应设置醒目的标志和防护设施,夜间设红灯示警。
8、施工现场的易燃易爆及明火点,必须有消防措施和配置灭火器材。
二、正洞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1、暗挖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门禁卡刷卡进入作业区域。
2、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具。作业时必须根据作业要求,佩戴防护用品,施工现场不得穿拖鞋。
(6)喷砼时,应有相应的防尘措施。
(7)应经常对已喷砼进行观察与检查,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
(8)当发现量测数据有突变或异变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或通知施工人员撤离危险地段。
(9)锚喷作业必须喷至设计厚度,并紧跟工作面,否则不得进行下步工序。
(10)喷射混凝土要密实,防止漏喷。对局部超挖处禁止回填片石及任何杂物。
掌子面暴露时间过长,或在长时间停工时及时封闭。
5.按设计要求及规范进行超前支护、加固或地下管线等工程周边环境保护
大管棚(小导管)材质、规格、长度及花眼符合设计和方案要求
(管棚、超前小导管或开挖面深孔)注浆参数符合设计要求,注浆完成后浆液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进行开挖
浆液配置或存放过程中设专人管理
进行开挖面地质描述和地质超前预报
8、隧道内挖土作业时必须服从指挥人员的指挥,铁锹、镐不得乱挥,以免伤到他人。
9、吊斗起吊、运行范围内不得站人,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立即撤至边缘安全位置。土斗落稳时方可靠近作业。
10、工作中,严禁直接抛掷材料、工具等物品。
11、土方开挖步距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一榀一开挖作业,并及时施做初支。遇土体不稳,有坍塌危险征兆或涌水时,必须立即撤离现场,并报告有关负责人,有条件时要及时封闭掌子面,经过安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严禁超设计方案要求破除中隔壁。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签字
接受交底人签名;
15、必须缩小支护工作面。短期停工时,将支撑直抵工作面。
三、注浆施工
1、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具。作业时必须根据作业要求,佩戴防护用品,施工现场不得穿拖鞋。
2、施工时应安设有一定排水能力的排水系统,施工中做好排水准备工作,以防止施工中大量涌水形成危害;准备好抢险材料,做好抢险准备工作。
2、新进场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教育、项目教育、班组教育。
3、转换工作岗位和离岗后重新上岗人员,必须重新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后才允许上岗工作。
4、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电气焊工、起重工(含各种起重司机、起重指挥和司索人员)、建筑登高架设人员等。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6.施工方案明确安全技术措施
按照设计技术参数及规范进行支护
型钢、钢格栅、混凝土、锚杆等支护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钢架间距按设计要求进行
钢架采用螺栓连接或连接(板)符合要求
钢架底部垫实、连接筋间距、搭接长度及焊缝等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钢筋网片之间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且和钢架牢固焊接
锚杆及锁脚锚管材质、规格、长度及花眼符合设计和方案要求,按设计要求注浆
竖井边上1.0m以内,不得堆放任何物、料、机具或杂物。
6、横通道、暗挖区间内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灯具应固定在隧道边墙2.0m-2.5m位置或其他安全可靠地点,并保证提供足够照明。机械设备电缆也要固定在隧道边墙位置,不得随地铺设、拉拽。
7、所有人员在从事挖土作业前必须熟悉作业内容、作业环境,对使用的工具要进行检修,不牢固者不得使用。
支护变形损坏及时修复
及时进行拱背回填注浆
喷混裂缝脱落、钢筋、锚杆外露、漏喷
支护表面凹凸平面达到设计要求
8.作业现场遵守用火管理规定
现场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
热焊机等操作人员经培训考核上岗
热风机等操作人员经培训上岗
9.按设计编制隧道施工监测方案,方案按规定审批
按监测方案对拱顶下沉、隧道收敛、初支应力等监测项目进行监测
3、作业时必须遵守劳动纪律。非特殊工种人员,不得擅自动用各种机械设备。配合其他专业工种人员作业时,必须服从该专业人员的指挥。
4、所有施工人员上下竖井必须使用安全梯,严禁攀登支撑或井内其它结构上下,严禁站到桁吊吊斗上下。
5、竖井周边设置的安全防护栏,不得私自拆除,如有特殊情况需拆除,必须经现场安全员或项目安质部批准。
5、每次注浆前,要认真检查安全阀、压力表的灵敏度,并调整到规定注浆压力位置。
6、在扫孔过程中,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防止由孔口吹出土石块伤人。
7、安装高压管路和泵头各部件时,各丝扣的联接必须拧紧,确保联接完好。
8、每一孔注浆完成后,先泄压,再拆管,防止注浆管内高压伤人。
9、钻孔、注浆上下同时作业时,搭设支架必须牢固,同时支架上必须面铺木板,以保证支架上人员的安全和机械设备正常使用。
12、若掌子面由于其他原因要暂停作业时,要及时封闭掌子面。台阶开挖中若台阶高于2.0m,需分出小台阶,降低台阶高度。
13、作业中发现地下管道等构筑物、古墓等文物,或其它不能辨认的异物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向有关负责人报告,按要求进行处理或保护,经明查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4、所有人员在工作中不得吸烟、打闹、嬉戏。
(7)应指定专人按规定进行锚杆抗拔试验。
(8)架设钢、网结构的脚手架及施工平台,必须搭设牢固,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属高处作业范围时,配带安全带及工具袋。
(9)施工人员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上下。⑽钢、网结构必须搭焊牢固。
2、喷砼
(1)喷砼前必须敲帮找顶,施工过程必须安排专人在安全位置随时观察围岩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撤出施工人员,确保人员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