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方案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方案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方案加速推进一体化教学进程,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建设的核心内容。

为有力、有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制定如下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育人为目的,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宗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凝练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吸引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方法原则
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分步推进。

融德育教育于课程教学活动中,融知识、能力于学习活动中。

三、工作目标
近期目标:
2014-2015学年(第一阶段),在三个教学系新生班级中组建5-6个一体化课程教学特色班,推行工学一体化教改实践,试行班级和课程管理责任制,细化过程管理,着实提升教学效能,提高学生满意度。

远期目标:
在总结经验的的基础上,推进推广。

从2015秋季开始,每学年拟增设5个以上的特色班,同时开展“工学一体”的就业就学试点改革,力争到2020年,学校各班级基本实行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实施过程的持续改进,推动课程优化、师资培养、实习场地与设施建设、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含德、艺、体课程体系)、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系改革,突出综合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

为全校各班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以“育人”为主线,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加强训练与过程性考核,培育学生遵守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具备6S管理品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习培训,开展教学研究
1.从学校层面制订年度学习计划。

促进全体教职员工了解国家政策,明确现代职教发展方向,提高对职教改革的认识,坚定教育教学改革的信心。

2.组织教师学习人社部印发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文件及我校相关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方案、一体化课程标准,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研究教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与对策,重在推进,注重实效。

3.组织开展专项校本培训。

聘请一体化课改领先的兄弟院校的领导、专家来校讲学、辅导,选派教师到先进学校学习交流,做到学之有效,针对性强。

此项工作由教科室负责落实,一般安排在周五下午两节课后集中学习培训。

(二)创新特色班教育教学实践的运行机制
特色班管理试行层级负责制。

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一体化课程项目教学领衔人——一体化课程项目责任人,项目责任人向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为教学团队做好服务与指导。

1.教学团队负责一至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负责相应课程学习工作站的建设与管理。

2.项目领衔人是特色班级教育教学、校企合作项目的具体负责人。

负责一体化专业课程方案的实施,负责教学团队(含公共课和选修课教师)
的聘用与课程管理,负责班级日常教学管理,负责一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

3.项目责任人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班级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和指导实验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与并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对特色班一体化课程方案的实施进行过程监控和辅导,负责资源调配和团队间的协调工作。

4.特色班试行教考分离,过程评价。

必需的知识集、素质集、体能集试行统一测试,考试方式因材施考,形式多样。

课程效果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学生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侧重综合评价。

考核评价工作由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实施;除开展校内竞赛外,专业技能参加社会考评考级并取证,分步推行第三方评价。

(三)创设并细化特色班管理制度
制定实验班系列管理制度,包括《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办法》、《特色班学生满意度测评办法》、《一体化教学团队考评办法》、《学习工作站建设与使用管理制度》、《特色班选修课程开设与实施办法》等。

此项工作由教科研室潘新主任负责。

(四)优化特色班教学环境,丰富并共享教学资源
1.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重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工作中学习。

要优化基本信息化教学环境,学校优先在特色班级和学习工作站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配备投影等教学设施,确保各类教与学的信息终端正常使用,并尽快实现全校无线网络全覆盖。

2.加快建设校本学习工作站。

统筹实训教学资源,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要求建好用好学习工作站,首期要建好普车、数控车削加工、照明电路安装、电子产品组装、影视频后期制作等学习工作站,发挥其一体化教学功能。

3.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丰富共享型优秀教学资源。

以知识聚集、技能聚集、职业素养聚集、项目工作过程聚集为重点,开展校级、省级优质课、精品课和优质微课程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系统,提升师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五)认真组织,加强管理
1.培育好教学团队。

各教学部门要认真调研,结合实际,选定特色班级(原则上特色班的人数不超过40人)。

挑选师德好、责任心强、能担当、有改革创新思想的中青年教师担任特色班的领衔人,组建教学团队。

学校将从工作待遇上向特色班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倾斜,激发和维护教师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2.加强过程管理。

各教学团队负责人、指导教师要精心编制各专业校本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选定典型工作任务, 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编制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策划表。

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全程渗透德育教育,编写对应的学习工作页,采取做中学、学中做,手脑并用,有效组织一体化课程教学。

在实施过程中要改革创新,优化教学内容,细化培养过程,努力实现一年级能达到初级工的技能水平、二年级达到中级工的技能水平,四年级达到高级工水平。

3.关注过程和评价。

教学管理干部要经常深入一体化课改特色班级,定期了解学情,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定期进行经验总结,并以多种评价方式(学生一周学习心得的自主评价、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督导及教学管理干部的巡查比较评价、班级综合考核评价)进行效果评估。

促进特色班的教育教学内涵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满意度不断提升,确保一体化教学改革第一阶段试点工作能达到预期目标,为第二阶段推广工作提供经验,增加信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