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
题2-2.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如图2-2(a )所示,去掉二元体为(b ),根据两刚片法则,原体系为几何不变
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2-3.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图2-3(a )去除地基和二元体后,如图2-3(b )所示,刚片Ⅰ、Ⅱ用一实铰3o ;
Ⅰ、Ⅲ用一无穷远虚铰1o 连接;Ⅱ、Ⅲ用一无穷远虚铰2o 连接;三铰不共线,根据三刚片法则,原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2-4.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刚片Ⅰ、Ⅱ、Ⅲ用一实铰1o 和两虚铰2o 、3o 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体系为几何
去二元体
图2-2
(a )
(b )
(b )
去二元体
(a)
图2-3
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2-5.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刚片Ⅰ、Ⅱ、Ⅲ通过铰1o 、2o 、3o 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
且无多余约束。
题2-7.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刚片Ⅰ、Ⅱ用一无穷远虚铰1o 连接,刚片Ⅰ、Ⅲ用一无穷远虚铰2o 连接,
刚片Ⅱ、Ⅲ通过一平行连杆和一竖向链杆形成的虚铰3o 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2-8.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去除二元体如图(b )所示,j=12,b=20所以,232122031w j b =--=⨯--=,
去二元体
(a )
(b )
图2-7
图2-5
图2-4
所以原体系为常变体系。
题2-9.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去除地基如图(b )所示,刚片Ⅰ、Ⅱ用实铰1o 连接,刚片Ⅰ、Ⅲ用虚铰2o 连接,
刚片Ⅱ、Ⅲ用虚铰3o 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2-10.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AB,CD,EF 为三刚片两两用虚铰相连(平行链杆),且
三铰都在无穷远处。
所以为瞬变体系(每对链杆各自等长,但由于每对链杆从异侧连接,故系统为瞬变,而非不变)。
题2-11.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图2-9
(b )
去地基
(a )
(a )
(b )
图2-11
图2-8
去二元体
(a )
(b )
图2-10
解析:先考虑如图(b )所示的体系,将地基看作一个无限大刚片Ⅲ,与刚片Ⅰ用实铰2o
连接,与刚片Ⅱ用实铰3o 连接,而刚片Ⅰ、Ⅱ用实铰1o 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图(b )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然后在图(b )体系上添加5个二元体恢复成原体系图(a )。
因此,原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2-12. 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如图(b )所示,将地基看作刚片Ⅲ,与刚片Ⅰ用虚铰
2
o 连接,与刚片Ⅱ用虚铰
3
o 连接,而刚片Ⅰ、Ⅱ用实铰
1
o 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原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
且无多余约束。
题2-13.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将原体系(图(a ))中的二元体去除,新体系如图(b )所示,其中刚片Ⅰ、Ⅱ
分别与基础之间用一个铰和一个链杆连接,根据两刚片法则,原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
2-14.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刚片Ⅰ、Ⅱ用实铰连接,而刚片Ⅰ和Ⅲ、Ⅱ和Ⅲ分别通过两平行连杆在无穷远处
形成的虚铰相连接,且四根连杆相互平行,因此三铰共线,原体系为瞬变体系。
去二元体
(a )
(b )
图2-13
图2-12
(a )
(b )
题2-15. 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去除原体系中的地基,如图(b )所示,三个刚片分别通过长度相等的平行连杆
在无穷远处形成的虚铰相连,故为常变体系。
题2-16. 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将支座和大地看成一个整体,因此可以先不考虑支座,仅考虑结构体,从一边,
譬如从右边开始向左依次应用二元体法则分析结构体,最后多余一根,因此原体系是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题2-17. 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通过去除多余连杆和二元体,得到的图(c )为几何不变体系,因此,原体系是
有8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图2-14
(b )
去二元体
(a )
图2
-15
去除地
(a )
(b )
图2-16
题2-18. 添加最少数目的链杆和支承链杆,使体系成为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
解析:如图(a ),原体系的自由度32342324w m b r =--=⨯-⨯-=,因此至少需要添
加4个约束,才能成为几何不变体系。
如图(b )所示,在原体系上添加了4跟连杆后,把地基视为一个刚片,则由三刚片法则得知,变形后的体系为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体系。
题2-19. 添加最少数目的链杆和支承链杆,使体系成为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
解析:如图(a ),原体系的自由度2()26(81)3w j b r =-+=⨯-+=,因此需要添加3个
约束,才能成为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体系,如图(b )所示。
去掉中间8
根连杆
(a )
(b )
去二元体
(c )
(a )
(b )
图2-18
(b )
(a )
图 2-19
图2-17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题3-2. 试作图示单跨梁的M 图和Q 图
解析:
2018044020108067.50
101020052.552.546033040A B B A B A D D M V V KN V V V V KN
M KN m M KN m =∴⨯-⨯--⨯+=∴==∴⨯+--=∴=⨯⨯+∑∑Q Q g g 左右=-=30==70
题3-4. 试作图示单跨梁的M 图
解析: 2
3
23
2
33
243
8
B B A B A A V V ql V ql
M V l ql l M M ql =∴-=∴==∴--=∴=∑∑Q Q g
题3-8. 试做多跨静定梁的M 、Q 图。
解析:
20
1542(1517.5)64063.750
663.752154018.750
618.75830430205555303018.75023.75F
D D G
F D A
C C A A M V V KN M V V KN M
V V KN
V V KN l
=∴⨯⨯++⨯-⨯=∴==∴+⨯-⨯=∴==∴-⨯-⨯-⨯=∴=+---=∴=∑∑∑Q
Q
Q
Q
题3-10. 试不计算反力而绘出梁的弯矩图。
题3-11. 试不计算反力而绘出梁的弯矩图。
题3-14. 试做出图示刚架的M、Q、N图。
题3-16. 试做出图示刚架的M 图。
解析:
15020240201000
104200
1060G
A A A
B
C B C M
H H KN H V H H V H KN V KN
=∴⨯++⨯-⨯=∴=-==∴+=⨯+-=∴==∑∑∑Q
Q
02
22
02
344
B
A A
B A B C
B B B A A B M
V l
ql
V l V V ql ql
V V M
H l
V H l ql H H ql ql
H H ==∴-=-=∴====∴
-=--=∴=
=∑∑∑∑Q
Q 解析取右半部分作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