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缆检修工艺标准

电缆检修工艺标准

35KV 及以下电力电缆安装与检修规程目次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适用标准电缆工作的基本要求电缆的敷设10kV 油浸纸绝缘电缆热缩式户内(外)终端头制作工艺 .. ( 26)10 电力电缆试验1)10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终端头制作工艺 20) 10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中间接头制作工艺23)1kV 及以下橡塑绝缘电缆终端头制作工艺 28) 1kV 及以下橡塑绝缘电缆中间接头制作工艺30) 32)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安装与检修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规程规定了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安装和检修工作的基本要求、电缆的敷设、电缆户内外终端头、中间接头制作工艺,以及电力电缆试验标准。

本规程附录介绍了电力电缆的结构检查标准,各种电缆附件材料的性能及制作参考用量。

1.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东北地区电力系统所属局厂及用户。

2适用标准DL—79 电力电缆运行规程;DL401—9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L413—91 35kV 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型附件应用技术条件;SDJ26—89 发电厂、变电所电缆选择与敷设设计规程;GBJ—232—82 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缆篇)1.2. 3— 91额定电压35KV 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2. 3— 91额定电压35KV 及以下铜芯、铝芯纸绝缘电 力电缆;3 电缆工作的基本要求 3.1 电缆及附件运输与储存3. 1.1电缆盘不应平放运输及储存。

长度超过25m 以上的电缆,应缠绕在盘上运输。

在运输装卸中,禁止将电缆盘由车上直接推下。

3.1.2 滚动电缆盘前,必须检查电缆盘的牢固性。

滚动时盘上电缆 距地面不得少于 100mm 应顺着电缆边上的箭头指向,或电缆的缠紧方向滚动电缆盘,不得使电缆受到损伤和松散。

电缆盘在滚动时,前 面不准站人。

在坡面上滚动电缆盘时,要有防止滑脱的措施。

3.1.3 用车辆集中运输时,电缆盘应分别固定,防止互相碰撞或翻 倒。

3.1.4 电缆及其附件到货后,应进行下列检查: a .产品的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b .电缆型号、规格、电压、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附件是否齐全,材c .检查电缆外观是否受到机械损伤,封端是否严密,必要时应判断 电缆是否受GB2952 1 2.3—89 电缆外GB 12706电力电缆;质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检查标准见附录A 。

GB12976 t=r.号1 .2. 3—91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潮。

3.1.5 电缆及附件如不立即安装,应按下述要求储存:a.电缆应分类在库房集中存放,电缆盘之间应有通道,地面应坚实不得积水,防止电缆盘陷入土中,电缆端头要密封可靠。

b.储存的电缆应编号建卡注明电缆型号、规格、电压、长度、生产厂家和出厂日期。

c .电缆附件与绝缘材料的防潮包装应密封良好,附件与绝缘材料也编号建卡,且应置于干燥的室内,并满足材料的储存温度及其它要求。

d.库存电缆及附件、绝缘材料等应至少每三个月检查一次有无异常及数量变动情况。

3. 2 电缆施工3. 2. 1 电缆的安装和检修工作应根据已审定批准的设计或检修方案进行施工。

3. 2. 2 电缆安装和检修所用的材料,必须符合技术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

3. 2. 3 电缆施工所用材料,要按规定进行加工处理,同时要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受损和受污染。

3. 2. 4 电缆施工应备有检验合格的专用工具,并妥善保管。

3. 2. 5 电缆终端头固定后的接线端子及其引线,各相对地及相间带电导体间的距离应符合表1。

表1 接线端子及其引线对地及相间带电导体间的距离电缆头三叉口以上到接线端子各相距离不宜小于30mm3. 2. 6电缆终端头引线截面的配合:a .电缆线芯截面:铜芯不大于35mr2,铝芯不大于50mrTi时,与其相同材质的引线线芯截面应与电缆线芯截面相同。

b .电缆线芯截面:铜芯大于35m^铝芯大于50mm时,与其相同材质的引线线芯截面可以低于电缆线芯截面一个规格。

3. 2. 7固定电缆终端头的支架应接地,接地线的规格如无设计要求时,可按表2选用,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 Q。

电缆引杆设爬梯必须接地良好。

3. 2. 8电缆安装完毕应及时装设标志牌,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下列表2接地线截面选择要求:a.在下列地点应装设标志牌:电缆终端头、电缆中间接头、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

电缆隧道(沟)内电缆每隔20m挂一个。

b .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名称、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迄地点。

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

要求字迹清晰,不易脱落。

.标志牌的规格宜统一,标志牌能防腐且挂装牢固3.2.9 与架空线路相连的电力电缆,在线路侧须装设避雷器。

避雷器地线接地电阻,土壤干燥时不应超过10Q,可与电缆终端头共用个引下地线。

3.2.10 所有电缆金具和标准件应作防腐处理。

3.2.11 电缆土建工程应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才能敷设电缆3.2.12 敷设全长不超过250m 的电缆不应有中间接头。

3.2.13 每段电缆竣工时应按电力电缆运行规程的要求绘制1:500带地形的电缆位置图,电缆与其它管线交叉处应有1:50 的断面图及填写施工、安装、检修、试验等记录。

电缆安装和检修完毕,应完成全部竣工资料。

3.2.14 电缆防火对易受外部影响着火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可能着火蔓延而酿成严重事故的电缆回路必须按设计提出的防火阻燃措施施工。

电缆的防火及阻燃措施一般有:a .在电缆穿过竖井、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b .在重要电缆沟和隧道中,按要求分段设置阻火墙,设置烟感、温感报警和灭火设施等;c .对重要回路的电缆,可单独敷设于专门的沟道中或耐火封槽盒内,也可对其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d .在电力电缆接头两侧2—3m内及相邻此区段内的其它电缆都应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

e .采用阻燃型或耐火型电缆;f .严禁可燃气体及液体管道与电缆同隧道(沟)敷设。

3.3 制作电缆头的基本要求3.3.1 电缆头(包括电缆终端头、中间接头)的制作应由经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人员进行。

3.3. 2 电缆头的制作应保证良好的电气、绝缘、密封和机械性能能。

3.3. 3 制作电缆头时,其环境温度宜在0C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下,以免结露受潮。

3.3.4 制作电缆头时,现场应保持整洁,并应光线充足或有足够的照明,周围的空气不应含有粉尘或腐蚀性气体。

户外施工时应避免在潮湿和大风天进行,必要时应采取防尘防潮措施。

3.3.5 电缆剖开后的工作,必须在短时间内连续进行,严禁电缆绝缘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3.3.6 剥除铠装,首先应按照规定的长度扎好绑线,将铠装锯一个2/3 深的环形痕,把尖角撬开用钳子夹住铠装撕下,不得损伤铅包或内衬层。

3.3.7 清洗电缆绝缘表面应使用无水酒精(或三氯乙烯、丙酮)或厂家规定的专用清洁剂和专用清洁纸,擦过的清洁纸不得重复使用, 擦洗应由绝缘开始向半导电层方向进行,防止半导电微粒污染绝缘表 面。

切割热收缩管时,端面应平整,不得有凸凹或裂口,避免收加热收缩管时,宜从管中部向两端加热收缩,也可从一端 向另一端加热收缩。

3. 3.11 火焰应在管件周围移动确保径向收缩均匀,再缓慢延伸, 火焰朝向待收缩方向。

3. 3. 12 收缩完毕的管子应光滑无皱折无气泡, 内部结构轮廓清晰。

在密封部位应有少量密封胶挤出。

3. 3.13 接线端子应用实心棒材制成。

a.用烙铁焊接铜屏蔽地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主绝缘层。

b.剥除电缆护层时不得损伤电缆铜屏蔽,并检查铜屏蔽带的连续性,剥除铜屏蔽带、外半导电层时不得损伤主绝缘层,屏蔽端部应平 整光滑,不应有毛刺或凸凹。

外半导电层不宜剥除时应用专用工具或 玻璃片仔细刮除,刮目相看除浓度应适当。

C.外护层密封部位必须打麻面,以增强密封效果。

3.3.8缩时开裂, 应力管严禁切割使用。

3.3.9加热收缩管时,温度应控制在120〜140C 之间,应采用丙烷加热方式。

若采用汽油喷灯, 火焰要柔和并为黄色尖顶的蓝火。

3.3.10 3. 3.14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终端头,中间接头。

度 300~400。

然后将尖角毛剌修光, 不得损伤统包绝缘纸, 撕掉喇叭d.电缆绝缘表面,不得留有外半导电层残迹,可用不含金属的砂纸打磨光滑,用清洁剂擦净。

e.电缆终端头铠装地线与铜屏蔽地线应分别引出相互绝缘同时接地,电缆中间接头中铠装与铜屏蔽应分别连接且相互绝缘。

f.电缆终端头内引出地线应用镀锡铜编织线。

铠装地线截面不得3中的规定,电缆中间接头小于lOmm ,铜屏蔽地线截面不得小于表 连接铠装的过桥线截面不得小于 lOmm ,连接两端铜屏蔽的铜屏蔽丝网有效截面不得小于表 3中的规定。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铜屏蔽地线截面选择表33. 3. 15油浸纸绝缘电缆终端头、 中间接头。

.电缆终端头铅包和铠装要封焊在一起,并同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的金属外壳一并进行良好的接地,其接地线截面不得小于25mr 2ib.剖铅,首先将铅包擦净,用剖铅刀将要剖铅外刻一道环形痕口,刻深为铅包厚度的2/3,然后由环形痕口至电缆末端,刻二条直线间 距为10mm 先撕掉窄条铅包,再撕掉其余部分铅包。

C.胀喇叭口要用胀铅楔顺统包缠绕方向将铅包口胀成喇叭型,胀铅角口内统包屏蔽纸,喇叭口内不得有金属屑。

d. 剥切纸绝缘应整齐,不得损伤保留的绝缘和导体。

e. 包绕绝缘应顺着原绝缘的包绕方向进行,不得使绝缘层松散和损伤。

3.3.16 电缆终端头及中间接头制作完毕未冷却到环境温度时,严禁扭动电缆和试验,不得对电缆进行强迫冷却。

4 电缆的敷设4.1 敷设电缆前的检查与准备4.1.1 敷设电缆前应检查电缆敷设的路径、土建设施(电缆沟、电缆隧道、交叉跨越管道等)及埋设深度、宽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程要求。

4.1.2 敷设前检查电缆型号、规格和材质,应与设计要求相符.4.1.3 对电缆外观应详细检查,发现变形、漏油和外伤等情况,应查明原因,并判断能否使用。

4.1.4 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配盘,减少电缆中间接头,应根椐每盘电缆的长度,确定中间接的位置,避免把中间接头设置在交叉路口、建筑物的门口与其它管线的交叉处或地势狭窄之处。

4.1.5 检查油浸纸绝缘电缆有无潮气。

电缆剖铅后,对统包绝缘纸、填料和线芯、外层绝缘纸均应检验有无潮气。

检验发现有潮气,应将受潮段锯掉直到无潮气为止。

校好后应及时严加密封。

检验方法可采度 300~400。

然后将尖角毛剌修光, 不得损伤统包绝缘纸, 撕掉喇叭取以下两种:a .将电缆油或变压器油加热到120〜130C ,先把工具在热油中浸泡去潮,然后用工具将应试部位绝缘纸和填料撕下,浸入加热的油中, 若有泡沫则有潮气,反之为无潮气。

b.将绝缘纸撕下,用火点燃,有泡沫和响声出现时有潮气,反之为无潮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