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物理力学复习》PPT课件
《高三物理力学复习》PPT课件
能力
题 号
能力
题 号
能力
15
直线运动规 律,牛顿运 动定律应用
分析 推理 14
电梯中的 超重问题
理解 推理
16
探月卫星 问题
分析 推理
17
振动图像 波的图像
分析 推理 16
火星和地 球绕太阳 运行问题
分析 推理
19
共振问题
分析
20
超重与失重
理解 18
波的传播
分析
人起跳时
推理
20
冲量与做 功问题
分析 推理
力学中,能量观点、动量观点、力与运动的观点是 不同的层次,能量观点更上位,能够用能量观点求解时, 首选能量观点。当然也有结合的时候。
细节的丰富上,例如两个物体相互联系,可以是弹 簧、细绳,甚至是无形的力,存在的约束条件不同,约 束条件可以从能量观点找,力的观点找,运动(位移、 速度、加速度)观点找。
2、部分试题情境比较新颖,突出能力考查
(06年24题):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 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 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
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 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 黑色痕迹的长度。
向下传到人(直角三角形路径)的模型等。
(4)注重细节分析
(06年题20):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 上起跳,经Δ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
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 B.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 D.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传送带是高中学生常见的运动模型,试题情景与常 规的传送带模型不同的是,传送带并不是一直在做匀速
运动,而是先匀加速,后匀速。
3、注重以实际问题为原型,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06年题23):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
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 =3.0km处
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
高考力学复习及对策
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 陈国兴
一、近两年来全国理综卷力学知识点比较
内容
选择题
计算题
总计
14(牛二) Ⅰ 16(圆周运动与引力)
18(振动和波)
23 ( 16 ) ( 人 与 跳 蚤 — 双 物 体 双过程匀变速问题)
24 ( 19 ) ( 多 过 程 多 物 体 弹 簧 系统——机械能守恒)
54
内容
选择题
计算题
总计
16(探月卫星问题)
Ⅰ
19(共振问题)
20(人起跳时冲 功问题)
量与做
23(16)(测量云层高度问题)
24(19)(传送带与物体相对 运动问题)
53
15(牛二)
23(16)(圆周运动、机械能
Ⅱ 16(多普勒效应)
守恒、平抛运动)
53
18(碰撞动量能量问题)25(19)(牛二定律、运动学)
(1)将内容系统化、网络化
具体做法:
一、是按知识顺序记住各部分的知识点,重难点及各 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过程问题)
24(19)(多过程多物体弹簧系 统——机械能守恒)
53
16(探月卫星问题)
19(共振问题)
20(人起跳时冲量与做 功问题)
23(16)(测量云层高度问题)
24(19)(传送带与物体相对运 动问题)
53
三、力学部分试题的基本特点
(1)全国卷试题最规范,最稳定的,最易研究的. (2)力学所占的分值高且稳定,体现了力学的基础地位。 (3)力学知识点考查稳定,尤其是 “力与运动观点”、
二、近三年浙江高考理综试卷力学知识点分析
内容
选择题
计算题
总计
15(牛二)、
23(16)(万有引力、平抛运动)
17(振动和波) 20(分析几种现象中的
25(20)(桌布上物体—两物体 复杂过程问题牛顿运动定律)
54Leabharlann 超重与失重)14(牛二)
23(16)(人与跳蚤—双物体双
16(圆周运动与引力) 18(振动和波)
本题的情景学生非常熟悉,但是必须要把握正确的受 力分析、正方向的规定以及地面支持力不做功等细心分析 后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五、今后力学复习的对策
1、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好的知识结构就是能力、优秀者之间的差异是细节 的差异、反过来看分数的差异(缺陷的差异)、好的物 理知识结构不仅有显性的知识网络,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策略、技巧、好的物理知识结构层次清晰、细节丰富
53
14(牛二) Ⅱ 18(圆周运动与引力)
19(振动和波)
23 ( 16 ) ( 两 个 物 体 的 绳 连 接——动能定理)
25(20)(双物体碰撞与平抛 结合)
54
Ⅲ
14(牛二) 20(振动和波) 21(圆周运动与引力)
24(19)(双物体弹簧系统的 加速度和位移—牛顿运动定律)
25(20)(两杂技演员分离动 作—机械能、动量守恒,平抛)
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6.0s。试估算云层 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1/3km/s。
本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通过建模转化为物理模型。 本题在求解时的典型错误是物理模型构建不正确。如将
“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
炸”理解为爆炸物在人的头顶上方3.0km处,建构了上、 下传播模型,或将模型构建为竖直向上传播到云层,又斜
“能量观点”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 学科主要思想方法的命题思路。 (4)计算题通常为多个物体(中间常有绳子或弹簧)或 多过程问题,保持了从2003年开始在计算题上就只有 一个问题这一风格,这种设问方式有利于考核学生的 分析能力和对问题整体理解和把握的能力。
四、力学部分能力要求比较
题 号
23
万有引力定 律的应用、
平抛运动
分析 综合 23
人与跳蚤 起跳问题
分析 综合 应用
23
测量云层 高度问题
分析 建模 应用
直线运动规 分析
机械能转 分析
传送带与 分析
25
律、牛顿定 律的应用
综合 24
化与力学 综合问题
综合 24 物体相对
应用
运动问题
综合 应用
1、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
试卷中运用“力与运动观点”、“能 量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试题占分 73分,为总分的61%,充分体现了 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主要思想 方法的命题思路。06年试卷更注重 的是“力和运动观点”,整卷占50 多分,体现了命题更注重基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