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调查报告篇一:初二(11)地理调查报告地理调查报告——容桂乡土地理调查报告容桂中学初二11班陈丹红小组指导老师:何梅艳小组成员和分工:资料收集:陆泳仪、谭斯恩、余舒婷、梁杏淋图文编辑:陈泳诗、陈丹红、汪雨思数据统计:薛慧卉引言“树生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街道办的容里居委,是由3榕树的气根跨容里鹏涌而过形成的一座奇特小桥,因此树生桥又称鹏涌桥。
它形成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是远近闻名的一道胜景。
整座桥宽2米左右,长则6米有余。
容桂树生桥鹏水壮龙邀明月,绿榕生树揽古桥。
树生桥是由于人工和天然造成的一座奇特的桥。
是值得保护的一个奇迹。
容桂树生桥公园前有一座大牌坊,上面工工整整地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鹏水壮龙邀明月,下联是:绿榕生树揽古桥。
公园里立着三株巨大的古榕树,每棵都像巨大的柱子般粗,最小的也要两个人才能合抱,叶子向各方展开,好似一把巨大的绿绒伞,叶子呈小椭圆形,叶色苍翠欲滴,郁郁葱葱,树上还缠绕着各种寄生植物。
向桥的底部望去,只见有三根粗壮的气根,其中一条弯弯曲曲地伸向对岸,好似一个演员伸展着身体在跳舞似的,非常有趣。
榕树形成的桥骨最粗的直径有30厘米,像大蟒蛇一样。
树根像长蛇一样盘旋在石板上。
树的东南面还有一口“无叶井”,这井又窄又深,清澈明亮,据说树上的树叶飘落在井里,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以前树生桥的坏境较差,但近年得到较大的改善。
是容桂的旅游景点之一,为了解树生桥的“蜕变”,我们展开调查......(一)实地调查调查表:我们还问过附近的居民地点:树生桥目标:附近的居民(二)图分析从表来看,满意和肯定的人数较多,证明树生桥的改善是有效的。
我们也问过附近的居民,他们说有些人要倒垃圾,但不想去那么远,就顺手把垃圾倒到河里。
一些工厂也贪方便,直接把脏水倒到河里。
这种行为真是十分可耻!!篇二:中学地理调查报告xxxx中学地理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效果调查报告调查时间:XX年3月15日调查地点:山东xxxxxx调查对象:高一部分学生撰稿人: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提要:高中地理新课程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
通过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分析和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具体的课程标准数量较多,但其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表述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运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原理和规律;2.通过“运用实例、典型案例、举例”,来分析地理原理和规律;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本报告分别从这三方面入手调查xxxx地理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效果。
1.调查概况1.1调查背景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意味着学生更注重掌握地理学科分析方法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实践这一目标,值得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
1.2调查的具体目标本次调查以xxxx为调查地点,从教师、学生、学校教学设施等方面入手,利用调查问卷分析结果,结合教师座谈会有关信息,试图探析普通县城高中的地理学科“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效果。
,以及该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分析原理和规律的教学现状。
,以及这些方法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的作用。
,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促进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提供辅助性参考资料。
1.3调查方法,比较系统的了解xxxx地理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效果。
;对该校所有地理教师进行听课比较,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学地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施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4对调查问卷的解释说明本调查以随机问卷形式调查了xxxx高一年级18个班的部分同学,共发出问卷150份,收回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21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我对回收的121份问卷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统计,统计数据真实性高。
本问卷为不记名调查问卷,共有11道题目,其中9道单项选择题,1道为开放型多选题,1道简答题(关于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附在后面)。
1~3题调查地理图表的教学现状;4~6题调查案例地理教学和乡土地理教学现状;7~10题调查该校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现状;最后一题简答题为开放性题目。
限于调查者的能力和精力,本调查依据数据的整理分析上只能得出简单的参考性结论。
2.调查结果分析2.1运用地理图表插图,开展课堂教学现状不尽人意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重要的语言和工具,培养学生从中提取信息,提高其读图、析图和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一直所要求的。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地理图表,以获得课标中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
这也是使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教学方法,因此运用地理图表开展教学,会影响地理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教师在地理教学课堂上,运用地理图表进行教学的现状不尽人意。
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7.4%的同学认为教师在地理课堂上经常采用地理图表进行教学,52.6%的同学认为教师只是偶尔采用地理图表进行教学,高达30%的同学认为老师很少或者没有采用地图图表进行教学。
以下是关于教师运用地图开展教学的调查的统计图:605040302010经常偶尔很少没有%图1:教师运用地图开展教学次数统计图同时,采用地理插图等进行教学,呈现重点班比普通班频繁的趋势。
高一年级普通班主要是新教师或者教龄不大的教师,重点班是经验较为丰富的老教师。
从教学经验来说,老教师懂得一幅地理图表,它主要体现的内容是什么,并且知道从哪里去引导,而新教师则不行;从地理教学基本功来说,老教师一般板图比较强,他们会利用课本的地理图表,结合板图进行讲解,而新教师板图基本功较为薄弱。
课标要求,在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学习过程中,不应是停留在对地图进行机械记忆的层面上,而是始终围绕着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探讨,而且具备了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即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不再局限在教材所提供的地理图表,而是能够在不同图式中提取相关的知识。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地图教学处理的方法非常重要,xxxx该方面的现状如下图:52%图2:教师地图教学处理统计图表由数据明显看到,地理教师在地理图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直接讲出结论者占了52%,29%的注重读图析图过程。
在调查者对该校地理教师的听课中观察到,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运用地理图表解决问题,但是在处理过程中,教师偏重于直接讲出结论,不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不能够举一反三。
只有少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讲解图表时注意传授读图和析图的过程和方法。
在这种教学状况下,学生通过了课堂学习,有31.7%的选择完全掌握和部分掌握了读图方法,68.3%的“没有掌握”和“不知道有没有掌握”读图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这说明,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但是仍然不够,应该要让更多的学生完全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2.2案例教学开展得较好在高中地理必修的不同版本教材中(尤其是关于人文地理的内容),引入了大量的案例来说明相关的地理原理和规律。
因此,对案例的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也成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图3:地理案例教学统计有四成的同学认为老师上课经常结合实例进行教学,有五成的同学认为老师偶尔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共占了87.5%,可见,案例教学在该校进行得还比较好。
在教师座谈中,该校的杨老师说:“我以前读书时很喜欢老师在地理课堂上插入有趣的地理现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尽量在课堂上利用案例去解决问题。
”并且大部分老师都认为案例教学是一件屡试不爽的法宝,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你认为教学过程中多举事例()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以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问题中,高达92.3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利于”;6.4%的同学认为“比较有利于”,仅有1.3%的同学认为“一般”和“没有”。
数据统计表如下:%图4:案例教学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可见,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案例,并开展探究活动,形成探究的成果。
通过案例教学,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原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
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和能力的目标。
2.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存在诸多不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教学方法的改变特别重要,应该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xxxx在这方面做得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交流,充分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引导。
对于教师在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的频度调查结果如下:图5:地理课堂学生自主讨论的次数经常偶尔没有很少数据显示:有15%的学生认为教师从来没有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有45%的学生认为教师偶尔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
只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地理老师是经常让学生进行交流的。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多样,原因分析如下:1.课堂教学任务紧,缺乏自由讨论的时间。
教师首先在上课时间内要完成教学任务,而按照地理教材的课时安排,每节课的内容都比较多,往往在讲授基本内容之外就没时间进行更多的提问和讨论了。
2.教师的思想观念未转变,有些教师仍停留在传统的灌输知识型的传统教学方式上。
其实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希望老师给予足够的自由交流及思考空间的。
图6:教师的授课方式统计直接灌输知识注重现象及原理的分析注重方法的讲解注重扩展课外知识上图显示了教师主要的讲课方式,从结果可以看出,有34.6%的学生认为教师是直接灌输知识,主要分布在普通班。
“注重地理现象及原理的分析”占百分比最大为35.4%。
注重方法的讲解也占了19.8%,这一部分主要分布在重点班,但是注重课外知识拓展的只占9.2%。
这说明很多地理老师注重的是地理现象和原理的分析而忽略了适当扩展地理相关的课外知识和讲述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而这两种授课方式对于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都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图表教学和案例教学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其中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地理实验就是应该引起教师重视的方法和手段。
调查显示,学校从来没有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实验和地理社会调查活动。
学校的地理园正在筹建当中;学校的地理实验室设备简陋,标本落后残缺;地理兴趣小组虽已经建立,但是没有组织过任何地理实验或调查活动;地理教师欠缺。
这些都成为地理实验举行的阻碍因素。
,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形式难以实现。
图5:能否实现自主探究学习调查统计选项分别为:A、完全可以做到;B、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C、由于教师观念未转变,很难做到;D、由于学生未能积极参与,很难做到;E、基本上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