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法律问题案例讲解》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200002课程名称:常见法律问题案例讲解英文名称:Case Study of Com mon Legal Issue课程类别:通识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全校非法学专业大三学生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要求二、课程简介本课程选取在校大学生普遍关注和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案例分析,进而引入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内容涵盖实体法和程序法。
包括了民法基础、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劳动法、大学生创业相关法律等内容。
This course selects and analysises the legal issues which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gen eral concern and ofte n meet, and the n in troduce the releva nt laws and regulati ons of our country. It covers substantive and procedural laws, including Civil Law, Marriage Law, Law of Succession,Contract Law, Labor Law, Law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un dertak ing.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常见法律问题案例讲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做到遵纪守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为合格的建设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并希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法律的基础知识;加强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法制观念并使其初步具有运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陶冶学生的法律素养;2.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明确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3.使得学生自觉而理性地树立崇尚的法律精神;4.拓宽学生对法律进行知识性及实务性了解的层面;5.培养学生行事做人的法律素养和法律精神;6.帮助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懂法、知法、用法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法律基础(开篇)学时:4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法的产生、本质、特征、类型及其发展规律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法律意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法的创制、实施和遵守,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第一节法律的起源和发展一、法律的起源及其过程二、奴隶制法律三、封建制法律四、资本主义法律五、社会主义法律的产生第二节法律的本质和特征一、法律的本质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三、法律的特征第三节法律体系、法律制定与法律实施一、法律体系二、法律制定三、法律实施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一)课后思考1如何正确地认识法律的本质?2、简述法律的特征。
3、简述我国的法律体系。
4、试述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普遍守法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以案例为主,采用讲授与课堂讨论结合的方法。
第二章民法基础学时: 4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民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民法的基本制度和主要原则,弄清民法在经济生活、日常生活以及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行使民事权利。
第一节民事主体第二节监护制度第三节人身权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一)课后思考1、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2、简述代理的特征。
3、简述监护制度法律规定。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以案例为主,采用讲授与课堂讨论结合的方法。
第三章物权法基础学时时: 4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物权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物权法法的基本制度和主要原则,弄清民物权法的一些特殊规定和要求第一节财产权概述第二节善意取得制度第三节动产与不动产区分第四节留置权第五节抵押权第六节质权第七节小区物业费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一)课后思考1、什么是动产和不动产?2、简述孳息的法律规定。
3、区分留置权、抵押权和质权制度法律规定4、小区物业费该如何管理?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以案例为主,采用讲授与课堂讨论结合的方法。
第四章家事法律学时: 4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婚姻法概念,掌握婚姻法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明确家庭关系及其权利和义务。
同时,使学生了解继承法概念,掌握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了解遗产概念和范围,明确法定继承的概念、顺序、范围和遗嘱继承的条件和形式,以及遗赠与遗留债务的清偿。
第一节婚姻法一、婚姻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二、结婚(一)结婚的概念(二)结婚的条件(三)结婚的程序(四)婚约、事实婚姻和非法同居(五)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三、家庭关系(一)夫妻关系(二)父母子女关系(三)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四、离婚(一)离婚的原则(二)离婚的程序(三)离婚后子女抚养和财产处理(四)离婚损害赔偿第二节继承法一、继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二、法定继承(一)法定继承的概念(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三)代位继承三、遗嘱继承和遗赠(一)遗嘱和遗嘱继承(二)遗嘱的内容、有效条件和形式(三)遗赠四)遗留债务的债偿四、遗产的处理一)有人继承或受遗赠的遗产的处理二)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处理三)涉外继承四)继承的诉讼时效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一)课后思考1、结婚应具备哪些条件2、法定继承的顺序3、遗嘱的有效条件有哪些4、遗嘱继承和遗赠的区别5、遗产如何处理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以案例为主,采用讲授与课堂讨论结合的方法。
第五章劳动法学时:6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从在校生的企共建学开始,到毕业、就业环节,建立劳动关系,之后再到履行劳动关系,对这些过程中的一些列问题进行讲解。
第一节在校生的勤工俭学一、学校统一组织的勤工俭学二、非学校统一组织的勤工俭学第二节大学生的校外实习与毕业生的见习一、大学生校外实习二、毕业生见习第三节大学生劳动就业的政策与流程一、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二、大学生劳动就业服务三、大学生毕业流程与要点第四节大学生劳动就业与用工形式一、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防范二、试用期的权益保护三、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第五节劳动关系的履行一、工作时间与劳动报酬二、社会保险三、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第六节劳动争议的法律救济一、劳动仲裁二、劳动争议诉讼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一)课后思考1、如何鉴别劳动信息?2、如何了解用人单位信息?3、如何防范三方就业协议的法风险4、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包括哪些5、用人单位承担哪些举证责任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以案例为主,采用讲授与课堂讨论结合的方法。
第六章大学生创业有关法律学时: 4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与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熟悉依法创业的整个流程、尽可能远离创业的违法陷阱、尽可能降低创业的法律风险、提高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创业成果的能力第一节企业创办筹备法律实务一、创业项目的选择二、确定企业的法律形式三、企业章程设计四、前置审批五、筹资、出资第二节企业经营法律实务一、企业经营决策权二、人力资源管理三、知识产权四、合同管理第三节企业解散法律实务一、企业解散概念二、清算三、破产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一)课后思考1、草拟一份公司章程2、试用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信息3、针对海外代购业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4、作为一家创新企业,该怎样制定企业品牌、核心技术的保护战略。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以案例为主,采用讲授与课堂讨论结合的方法。
第七章刑法学时: 4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刑法的概念、任务、基本原则、效力范围、犯罪的概念、犯罪的构成、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犯罪过程中的形态、共同犯罪;弄清刑罚的概念、目的、刑罚的种类和具体运用;了解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种类;懂得怎样运用刑法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任务和效力范围一、刑法的概念二、刑法的任务三、刑法的基本原则四、刑法的效力范围第二节犯罪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一)犯罪的概念(二)犯罪的特征二、犯罪构成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一)正当防卫(二)紧急避险四、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一)犯罪的预备(二)犯罪未遂(三)犯罪中止五、共同犯罪(一)共同犯罪的概念(二)共同犯罪的形式(三)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第三节刑罚一、刑罚的概念和目的(一)刑罚的概念和特点(二)我国刑罚的目的二、我国刑罚的种类三、我国刑罚的具体运用(一)量刑(二)累犯和自首(三)数罪并罚(四)缓刑、减刑和假释(五)时效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一)课后思考1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犯罪有哪三个基本特征?3、简述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4、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有哪些?5、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以案例为主,采用讲授与课堂讨论结合的方法。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1、《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2、《宪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3、《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4、、《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5、《婚姻家庭继承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出版。
6、《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七、其他说明大纲修订人:张永毅修订日期:2019.03.08 大纲审定人:马永梅审定日期: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