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质量验收管理规定(CCESCC/WI-60)1 目的为确保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在移交甲方和监理验收前质量能确实达到合格,使各级质量检查人员认真负责,使工程验收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属各施工单位、项目部承建的建筑、安装工程对质量验收评定工作的管理。
3 职责3.1 质量安全部负责制定、修改本规定并负责实施监督。
3.2 分(子)公司质量检查部门负责所属项目部的质量验收工作,并向公司质量安全部门报送有关统计报表。
3.3 公司直属项目部质量检查部门负责项目部的质量验收工作,并向公司质量安全部门报送有关统计报表。
4 工作程序4.1 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工程项目开工后,由项目部或各二级单位技术总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52—2010以及各专业的质量验收规范等的要求,对施工项目进行划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或检验批,并确定要达到的质量等级,从而编制出质量验收预控计划。
4.2 工程物资、设备的质量验收。
工程物资、设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工程物资、设备采购他验收严格按照《物资采购管理规定》进行。
物资设备进场后,由项目的材料员会同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及专业工长进行检查验收,需复检的材料应按要求取样送检和试验,证明合格后才能使用。
严禁使用没有合格证明或经检验、试验证明不合格的物资、设备。
4.3 工程质量验收措施和方法施工质量验收依据国家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或地标及相关的质量验收规范、标准进行质量验收。
4.3.1检验批验收制度4.3.1.1 检验批质量合格的条件,共两个方面:资料检查、主控项目检验和一般项目检验。
质量控制资料反映了检验批从原材料到最终验收的各施工工序操作依据,检查情况以及保证质量所必须的管理制度。
对其完整性的检查,实际是对工程控制的确认,这是检验批合格的前提。
4.3.1.2 为了使检验批的质量符合安全和功能的基本要求,达到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目的,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应对各检验批的主控项目、一般项目的子项合格质量给予明确的规定。
4.3.1.3 检验批的质量验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职质量检查员、施工员、材料员、取样员、班组长等进行验收,由工号技术员负责人填写,项目技术负责人、专职质量检查员、施工班组长分别在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中相关栏目签字;项目专职质量检查员核定检验批质量等级。
合格后报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4.3.2 分项工程验收制度4.3.2.1 分项工程验收在所有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各分项工程的施工班组必须在分项完工后或中间交工验收前进行自检、互检。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进行交工前的检查,同时由专业施工员负责组织进行技术复核并做好记录。
4.3.2.2 对分项工程观感或使用功能等方面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和遗留问题,尤其各工种、分包之间的工序交叉可能发生建筑成品损坏的部位,必须通过自检、互检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做到分项工程一次性验收通过。
4.3.2.3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职质量检查员、工号技术员负责人、施工班组长进行分项质量等级评定,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核定分项工程质量等级;核定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4.3.3 分部工程验收制度分部(子分部)工程的验收应在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工号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资料员整理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核查符合要求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核定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并填写有关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书面报监理(建设)单位。
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时,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专业质量检查员、分包单位负责人、分包技术负责人参加。
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主要分部工程在内部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建设)单位,还应有勘察、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的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和项目部相关人员参加,各责任人签字确认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4.3.4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也称质量竣工验收)4.3.4.1 工程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次验收,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验收。
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中的质量控制资料核查、安全和功能检验、观感质量检查资料应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质量部门、技术部门、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等参加检查验收,各责任人签字确认。
4.3.4.2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在施工单位自行组织合格后,并填写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向建设(监理)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
在建设(监理)单位收到工程验收报告后,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时,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总工、技术与质量部门负责人参加,各责任人签字确认。
4.3.4.3 有总承包的项目,整个项目或单项工程的质量评定由总承包商项目部向监理、业主报送“工程验收申请报告”,业主收到“工程验收申请报告”后,应由业主负责人组织监理、总承包商(包括设计)、施工分包商等单位施工、质量负责人进行整个项目或单项工程验收。
4.3.4.4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同时,总承包商项目部施工经理会同业主、监理和地方质量监督部门的代表对整个项目或单项工程的质量进行评定。
4.3.5 检验批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4.3.5.1 在检验批验收时,其主控项目不能满足验收规范规定或一般项目超过偏差限值的子项不符合检验规定的要求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其中,严重的缺陷应推倒重来;一般的缺陷通过返修或更换器具、设备予以解决,允许施工班组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重新验收。
如能够符合相应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则确认为该检验批合格。
4.3.5.2 个别检验批发现质量不符合相应专业质量验收标准要求等问题,难以确定是否验收时,应请具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来检测。
当鉴定结果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时,该检验批仍可通过验收。
如经检测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情况,该检验批可以予以验收。
4.3.5.3 更为严重的缺陷或者超过检验批的更大范围内的缺陷,可能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
若经法定检测单位检测鉴定以后认为达不到规范标准的相应要求,即不能满足最低限度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则必须按一定的技术方案进行加固处理,使之能保证其满足安全使用的基本要求。
这样会造成一些永久性缺陷,如改变结构外形尺寸,影响一些次要的使用功能等。
在不影响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条件下可按处理技术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责任方应承担经济责任。
4.3.5.4 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4.3.6 隐蔽工程验收:工程完工后无法进行检查的那一部分工程,特别是重要结构部位及有关特殊要求的部位都要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由施工员会同质量检查员进行自检,并签发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在指定日期内,由监理(建设)单位签具验收意见。
对于隐蔽工程则必须办理完签证后方可隐蔽。
4.3.7 单位工程有分包单位施工时,分包单位对承包的工程项目应按有关标准规定的程序检查验收,总包单位应派人参加。
分包工程完后,应将工程有关资料交总包单位。
4.3.8 当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不符合相应质量验评标准合格规定时,必须及时处理,处理后应按有关规定、标准重新验评。
处理过程应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
4.3.9 工程质量验收资料的填定、归档应遵循《记录控制程序》和《交工资料管理规定》。
4.4 质量报表及时间4.4.1 各单位设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并能满足工程质量管理的需要。
每年年初根据本单位人员变动情况确定本单位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机构包括:经理;施工经理、总工程师;技术、质量、经营、物资、机具等部门负责人;各施工队队长、质量检查员。
经单位领导审批后报公司质量安全部检查科。
4.4.2 各单位每年年初应将本年度的《在建项目单位工程明细》进行落实并上报质安部。
对所新开工的施工项目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划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及检验批,并填写《在建项目单位工程明细表》及时上报质安部。
4.4.3 各单位每季落实持证质量检查人员所在现岗和分布情况,对持证的质量检查人员及对所在施工项目的专职质量检查人员进行动态管理。
《持证质量检查员在岗情况表》和《质量检查员动态分布情况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5日前上报上个季度的报表。
4.4.4 分(子)公司、项目部每月5日前将上月已完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评结果填入《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报表》中,报公司质量安全部。
4.4.5 分(子)公司、项目部每半年将已完成并验收评定的单位工程填入《竣工单位工程质量统计报表》中,并附上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评定)表复印件,报公司质量安全部。
4.4.6 分(子)公司、项目部在每季度首月5日前将上季度的质量检查总结,报公司质量安全部。
4.4.7 分(子)公司、项目部对顾客(监理)下发的整改通知的有关质量问题和在自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质量检查员填写《工程质量问题处置单》,下发给有关的责任单位,质量问题整改验证结束后,将《工程质量问题处置单》和顾客(监理)下发的整改通知复印件,每月随质量月报一并报公司质量安全部。
5 相关文件5.1 记录控制程序5.2 交工资料管理规定5.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5.4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6 实施记录6.1 各项施工记录6.2 各项质量验收记录6.3 半年和季度检查结总6.4 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报表6.5 竣工单位工程质量统计报表6.6 工程质量问题处置单6.7 在建项目单位工程明细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