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力模型分析蒙牛乳业一个企业如果希望获得持久的卓越经营绩效,它就必须不断获取、增强、更新它相对于其他企业战略管理者更好地认识、理解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构成,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总之,要在竞争中生存并获胜,一个企业需要拥有竞争优势。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成立短短几年时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杀,去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外资进入,海外上市,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航天员专用乳制品,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专用产品,直至中国乳业两强······,面对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我们有理由相信,蒙牛乳业必然形成了其特有的竞争力量,才能取得如此辉煌业绩。
1、现有企业竞争力分析• 主要有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等。
• 乳制品行业市场上“光明”、“伊利”、“蒙牛”三个品牌销量最大,已形成光明、蒙牛、伊利三巨头争霸主的格局。
• 蒙牛在取得超女和神五的品牌营销成果之后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积极推进全国化战略,其中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加速对重点区域市场进攻,并通过走多元化的道路进一步挤压当地二线品牌的市场空间。
作为同一层次的竞争对手,伊利主动进攻,加码央视广告招标大战,并以“奇谋”战胜蒙牛夺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乳业赞助商的资格。
伊利又投资建设的液态奶新工业园将伊利液态奶的产能扩大近一倍。
对蒙牛形成强有力的竞争。
• 光明因为暴露出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内幕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光明已将主要市场收缩至华东地区。
其他诸如南京卫岗,北京三元虽然无法再全国范围与蒙牛抗衡,但在各自传统区域内对蒙牛形成了强有力的阻击。
2、潜在入侵者分析•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思想已深入中国普通百姓的心底,传统的饮食营养品消费观念也随之悄悄发生了改变。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进入乳制品行业就一定有利可图,其实不然。
• (1)、进入壁垒。
虽然国家干预比较低,从生产、技术、经济、规模、资本投入因素来看,中国乳品加工业的进入壁垒较低。
• (2)、品牌壁垒。
品牌效应将成为争夺的焦点,以质量、信誉、服务为核心的品牌竞争将日益激烈的品牌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消费者一旦形成了品牌忠诚将很难改变,树立新的品牌,企业将这些消费者争夺到建立的新的品牌上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随着国内几个大型乳品企业的发展,消费者对大企业的名牌产品有着强烈的偏好,乳制品市场开始形成消费者品牌忠诚度。
• (3)、技术壁垒。
随着乳制品营养知识的宣传及媒体的消费引导,使得消费品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加强,消费者对卫生质量、包装档次的要求日益提高。
潜在进入者要具备安全生产及品质控制的能力。
从乳制品生产的辅助原料,乳的分离,杀菌,冷处理,均质,浓缩,喷雾,发酵,包装及乳制品机械设备的清理与消毒等环节均需要专门设备,并且需要化验室等检测手段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
• (4)、成本壁垒。
现今乳品企业要想站住脚跟,必须一下子拿出大笔资金投向这种投资巨大,回报期长的项目,所以说乳制品企业的成本壁垒是很高的。
• (5)、“行为”进入壁垒。
向市场发出信号警告也不容忽视。
武汉市农业局通知3月15日起,所有牛奶企业不允许在卖场做绑赠活动。
4月1日起,全面取消牛奶特价,企业之间不得进行价格竞争,同时武汉奶业协会发起相应的行业自律,每家奶企缴纳10万元(外地企业2万元)保证金,违者得受到相应处罚。
• (6)、退出壁垒。
潜在进入者必须考虑到由于新进入乳制品这个行业,必须担负巨额的沉没成本。
因为乳制品行业的设备资产专用性很强,一旦退出,很难作为他用。
3、供应商的力量分析• 供应商为了本公司的利益,可以提高对其客户的售价。
在这一关系中,主动权在供应商。
如果其抬高价格,则产品成本会加大,利润会相应减少。
所以,确定好本产品供应商并保持双方良好的业务往来,对于本行业来讲,是必要和重要的。
• 在乳制品行业高速发展的促进下,奶牛存栏数和奶类产量保持较快发展,但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牛奶市场在恶性竞争中利润在直线下滑。
供方逐渐丧失议价权优势。
• 从中国乳制品的历程看,在发展初期,鲜奶日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跟不上企业鲜奶日加工能力的增长速度,由于奶源不足,许多生产线面临闲置,导致奶源竞争十分激烈。
所谓“得奶源者得天下” 的说法也是在当时奶源紧缺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随着乳制品行业的不断发展,消费乳制品观念的深入人心,中国乳制品行业呈现出一片光明的前途。
企业都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因此,现代的大型乳制品企业为了达到规模经济,纷纷建立自己的奶牛基地以保证奶源。
奶源问题已经不是制约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关键因素。
• 如今,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是消费市场的争夺问题。
乳品企业的竞争已从过去奶源的竞争过渡到现在的消费市场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弱的;另一方面,由于奶源是同质的,这也决定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我们知道,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跟上游产业的盈利能力成正比的。
在现有力量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乳制品市场竞争是激烈的,行业寡头利用价格联盟来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甚至不惜牺牲一切代价使价格一降再降,这使得乳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小,这再次验证了我国乳制品行业中,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比较低的。
4、消费者力量分析• 从理论上说,如果买方从产业中购买的产品占其成本或购买数额的相当大一分,那么,买方总不惜为获得优惠价格而耗费精力并且有选择的购买。
经过长期发展,中国乳制品企业数量繁多,品牌多元化发展。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买方市场形成。
同时,普通消费者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卫生安全意识增加,对于乳制品的识别能力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
促使买方形成了较强的还价能力。
• 消费者看重和关心的也是价格问题,性价比高的产品自然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在定价方面,企业还要兼顾消费者与自身的利润两方面,努力做到双赢。
• 乳品行业是快速消费品,最后的胜者一定是优质低价的。
• 蒙牛企业在常温奶上可以做到成本领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扩大销售量,蒙牛想方设法从国外筹资、境外上市弄来钱投到终端促销上。
• 蒙牛现在的产品全部出自自己的奶源基地,完全是放心奶。
奶源是决定牛奶质量的关键因素。
内蒙古草原是世界五大草原之一,位于北纬四十度左右,是世界公认的高品质牛奶产地。
这一纬度的草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牧草品种丰富,天然的环境再加上良种奶牛,决定了牛奶的先天品质。
举个例子,冬季内蒙古草原的气温低于零下二十度,但即使是刚出生的小牛犊,离开母胎就能自己站起来,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
在这一纬度生长的奶牛,其先天就有着与众不同的基因。
而且内蒙古草原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空气,保证了蒙牛奶源的天然品质。
• 蒙牛还注意加强牧场建设,引进世界领先的奶牛养殖技术和自动化的机械挤奶设备。
与此同时,它对生产工艺也精益求精,引进国际多种先进技术,作为2002年中国企业成长冠军的蒙牛,拥有世界领先的奶牛养殖技术和自动化机械挤奶设备,并拥有全球牛奶加工智能化样板工厂。
蒙牛也是世界权威投资机构摩根迄今为止在亚洲地区直接投资的最大企业。
• 蒙牛在质量管理上创造性的采取了两项举措,即“一净一稠”。
一是“净”,在国内第一个建起“运奶车桑拿浴车间”,奶罐车从奶源基地每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要进行全面清洗,杜绝了陈奶残留污染新奶的可能,保证草原牛奶的原汁原味。
二是“稠”。
一般牛奶都采用加温的方法去除一部分水分,但加温时间长会破坏牛奶中的营养。
而蒙牛乳业在牛奶的消毒工艺中用的是瞬间高温消毒法,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牛奶中的营养精华。
因为蒙牛乳业在加工过程中应用科学的“闪蒸技术”,使蒙牛牛奶的固形物(蛋白质、钙、乳糖等营养成分)的含量超过12%,远高出国家标准,喝起来更纯、浓、香,营养更丰富。
5、替代品分析• 虽然牛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的生物活化物质等功能,但是由于其成本较高,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并不具备长期消费乳制品的经济能力,这使得豆制品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与牛乳相比,我国大豆原料充足,成本低廉,动植物蛋白互补作用营养全面,不含胆固醇,可以预防动脉硬化,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发胖,没有乳糖,适合中国人。
• 《中国经营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我国汉族居民中有97%~99%的成年人一次口服50克乳糖后就会出现腹泻等症状,而中国预防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的调查发现,东方人中有乳糖不耐症的成年人饮用牛乳后乳糖吸收不良发病率高达86.7%,不耐受指数为0.9。
而豆浆、豆粉等豆制品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而且转换成本很低,这使得作为乳制品替代品的豆制品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总结时下中国的乳制品市场同样也是充满竞争,国内的,国外的,大的,小的品牌琳琅满目,这显然对处于发展、上升过程中的蒙牛企业形成了巨大压力。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蒙牛企业除了要积极提炼自身品牌的核心价值外,也需要保持创新。
只有这样,采取的营销攻势才具有针对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遗憾的是,目前蒙牛企业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广告投放上,虽然这种名人代言的广告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销售业绩,但无益于品牌的长期发展,也无益于保持短期内占领的市场份额。
蒙牛企业要想真正确立自身的长远发展,有必要规划清晰的战略目标。
不同渠道的奶制品市场表2、开发“妙士一品乳”妙士提出以奶代酒的观点,声称“妙士一品乳”可以醒酒养胃,突出健康意识,并以此慢慢的影响消费者,从此妙士就成为了很多餐桌上的新宠。
3、定位中高端市场4、“餐饮奶”专业化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