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a
14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运行
质量体系的运行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实 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 断优化的过程,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依 靠体系的组织结构进行组织协调,实施质 量监督,开展信息反馈进行质量体系审核 和复审实现的。建设工程项目应建立符合 合同规定的质量体系,形成质量体系文件, 并按质量体系文件有效运行。
a
16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
人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 工程材料 机械设备 方法 环境条件
质量控制信息系统,进行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 加工和文档资料的管理
a
11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首先要 确定质量环;
完善质量体系结构并使之有效运行; 质量体系必须文件化; 要定期进行质量体系审核与质量体系评审
和评价。
a
12
建立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基本原则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a
1
主要内容
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2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3 统计分析方法 4 质量改进与质量事故处理
a
2
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1.1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 1.2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
a
3
质量
ISO9000-2000质量体系标准:产品、体 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包括勘察设计、招标投标、 施工安装,竣工验收各阶段,均应围绕着致力于 满足业主的质量总目标而展开。
a
6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是通过制定质量方针、建立质量目标和标 准,并在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内持续使用质 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等措施来落实质量方针的执行,确保质量 目标的实现,最大限度的使顾客满意。
造型与美感

协调性
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与社区环境的协调
业主要求的其它特殊a 功能
与建设地区工程设施5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 和活动。在社会化大生成的条件下,还必须通过 科学的管理来组织和协调作业技术活动的过程, 以充分发挥其质量形成能力,实现预期的质量目 标。
因此工程项目的质量总目标,是业主建设意图通 过项目策划,包括项目的定义及建设规模、系列 构成、使用功能和价值、规格档次标准等的定位 策划和目标决策。
建筑工程质量:指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 即工程实体质量及建成过程质量。
a
4
工程项目质量
平面布置合理性 空间布置合理性
采光 通风
适用性
建筑物理功能
隔声
其它功能
隔热
保证强度要求

可靠性
安全性
保证稳定要求 满足防火要求

可维修性
满足抗震要求

质量成本
满足抗腐蚀要求

质量效益
确定控制系统各层面组织的全程质量负责人及其管理职责, 形成控制系统网络架构。
确定控制系统组织的领导关系、报告审批及信息程序。
制订质量控制工作制度,包括质量控制例会制度、协调制 度、验收制度和质量责任制度等。
部署个质量主体编制相关质量计划,并按规定程序完成质 量计划的审批,形成质量控制依据。
研究并确定控制系统内部质量职能交叉衔接的界面划分和 管理方式。
质量责任制的原则:即贯彻谁实施谁负责,质量与经济利 益挂钩的原则。
系统有效性的原则:即做到整体系统和局部系统的组织、 人员、资源和措施落实到位。
a
13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程序
在充分掌握和分析社会、市场信息以及项目的特点和要 求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分析 环境,对照标准,确定质量体系要素及质量体系结构;编 制质量手册=质量计划、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等质量体系 文件,具体步骤如下:
系统 工程监理企业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子系统。
a
10
按控制原理分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构成:
质量控制计划系统,确定建设项目的建设标准、 质量方针、总目标及其分解
质量控制网络系统,明确工程项目质量责任主体 构成、合同关系和管理关系、控制的层次和界面
质量控制措施系统,描述主要技术措施、组织措 施、经济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安排
a
15
具体要求如下
控制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活动在于它的运行机制,而运行机制的核心是动
力机制,动力机制来源于健全的组织措施、团队精神及利益分配机制。 控制系统运行的约束机制 没有约束机制的控制系统是无法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的,约束机制取
决于自我约束能力和外部监控效力,前者指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活动主体, 即组织及个人的经营理念、质量意识、职业道德及技术能力的发挥;后者 指来自于实施主体外部的推动和检查监督。 控制系统运行的反馈机制 运行的状态和结果的信息反馈,是进行系统控制能力评价,并为及时做出 处置提供决策依据,只有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的正常运行才能实现质量的 持续改进。因此,必须保持质量信息的及时和准确,同时提倡质量管理者 深入生产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 控制系统运行的基本方式 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范围和不同的主体 间,应用PDCA循环原理,同时必须注意抓好控制点的设置,加强重点控 制和例外控制。
分层次规划的原则:第一层次是建设单位和工程总承包企 业,分别对整个建设项目和总承包工程项目进行相关范围 的质量控制系统设计;第二层次是设计单位、施工企业 (分包)、监理企业,在建设单位和总承包工程项目质量 控制系统的框架内,进行责任范围内的质量控制系统设计, 使总体框架更清晰、具体、落到实处。
总目标分解的原则:按照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总体目标, 分解到各个责任主体,明示于合同条件,由各责任主体制 订质量计划,确定控制措施和方法。
a
7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分类
按控制内容 按实施的主体 按控制原理
a
8
按控制内容分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构成: 工程项目勘察设计质量控制子系统 工程项目材料设备质量控制子系统 工程项目施工安装质量控制子系统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质量控制子系统
a
9
按实施的主体分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构成: 建设单位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系统 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质量控制系统 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质量控制子系统 施工企业(分包商)施工安装质量控制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