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同济大学金融硕士考研参考书及历年真题解析

2020同济大学金融硕士考研参考书及历年真题解析

2020同济大学金融硕士考研参考书及历年真题解析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3数学三431金融学综合参考文献1.《货币金融学》,(美)米什金著,郑艳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2。

《金融经济学》,陈伟忠,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3.《金融硕士大纲解析-考点与真题》,团结出版社,2013年版历年真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_不属于存款型金融机构。

A、商业银行B、储蓄银行C、信用社D、投资基金2、下列_属于契约型金融机构。

A、金融公司B、封闭型基金C、保险公司D、信用社3、下列_不属于投资型金融机构。

A、共同基金B、金融公司C、货币市场共同基金D、养老基金4、的股份相对固定,一般不向投资者增发新股或赎回就股。

A、公司型基金B、契约型基金C、封闭型基金D、开放型基金5、在我国,负责管理和处置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是_A、信达资产管理公司B、华融资产管理公司C、东方资产管理公司D、长城资产管理公司6、下列不属于政策性银行。

A、中国人民银行B、中国进出口银行C、中国农业银行D、国家开发银行7、信用合作社属于。

A、存款型金融机构B、契约型金融机构C、投资型金融机构D、政策型金融机构8、养老基金属于。

A、存款型金融机构B、契约型金融机构C、投资型金融机构D、政策型金融机构9、共同基金属于。

A、存款型金融机构B、契约型金融机构C、投资型金融机构D、政策型金融机构10、下列不是投资基金的特点。

A、专家理财B、投资组合C、规模经营D、收益率特别高11、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吸收的存款用于。

A、公司贷款B、中国人民银行使用C、其他商业银行使用D、消费贷款12、下面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有。

A、中国人民银行B、中国银行C、农村信用合作社D、农村商业银行二、判断题1、契约型金融机构主要包括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

()2、投资型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金融公司、共同基金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3、投资基金的机制特点即投资组合、消除风险、专家理财。

()4、根据的组织形式不同,共同基金可以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两类。

()5、根据发行的股份的份额是否固定及可否被赎回,共同基金可分为权益类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两类。

()6、中央银行充当最后的贷款人是其国际的银行职能的表现。

()三、简答题1、什么是存款型金融机构?什么是契约型金融机构?它们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区别是什么?2、为什么说购买共同基金属于间接投资?共同基金的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政策性银行?它和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列举五项中央银行的具体职能。

5、简述中国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和资产负债业务。

6、为什么说中国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会影响其货币供应量。

7、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1、B2、D3、A 4, A 5, B 6、A7、D 8、C 9、C 10、B 11、B 12、A13、B 14、C 15、B 16、C【部分题目详解】15、此题考查货币政策时滞的类型和定义。

时滞包括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其中,内部时滞是指从政策制定到央行实际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又分为认识时滞(从经济形势变化需要采取行动到货币当局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决策时滞(从认识到需要采取措施到制定决策的时间)和行动时滞(从制定决策到新政策的出台以及实施的时间)。

外部时滞是指从央行实际采取行动到最终经济变量的改变,又分为操作时滞(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对中间变量发生作用的时间)和市场时滞(从中间变量发生反映到对最终目标产生作用)。

二、判断题1、√2、×3、√4、×5、×6、√7、×8、√9、√三、简答题1、答案要点: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一是可测性,央行能对这些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

二是可控性,央行可以较有把握地将选定的中介目标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

三是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2、答案要点:所谓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标。

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即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一般是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即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

它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失业率降为零,仍存在着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

(3)经济增长即促进经济的增长。

一般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

(4)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与全部或支出保持基本平衡。

3、答案要点: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各国中央银行普遍运用的、对整体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等。

除了上述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外,中央银行还可根据本国的情况和不同时期的具体需要,运用一些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

这其中,既有直接的信用控制,也有间接的信用控制。

直接的信用控制工具包括信贷配给、流动性比率、利率上限等;间接的信用控制包括窗口指导、道义劝告等。

4、答案要点:图13-1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活动的作用是间接的,央行通过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往往不能直接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而只能通过控制某一中介目标,并通过这一中介目标的传导来间接地作用于实际经济活动,从而达到最终目标。

一般地说,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将对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和短期利率等经济变量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而这些经济变量的变动将影响到货币供应量和长期利率。

由于货币供应量和长期利率将对实际的经济活动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因此,如货币政策操作得当,则其最终结果将是达到其预定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5、答案要点:西方国家主要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是无法同时达到这些政策目标,因为这四大目标之间任何两个目标之间都有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较明显的如:(1)稳定物价于充分就业之间,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

(2)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经济增长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往往也较高。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常常发生矛盾。

6、答案要点:(一)存款准备金政策(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2)如何调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超额准备金增加→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超额准备金减少→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降低(3)效果: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宜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调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

因此,不适合微调,也不能经常使用。

(二)再贴现政策(1)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2)如何调控(3)效果再贴现政策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告示效果”,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

(三)公开市场业务(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证券),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2)如何调控:中央银行买入证券→基础货币投放→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成倍扩张中央银行出售证券→基础货币回笼→信贷规模收缩→货币供应成倍紧缩(3)效果:在公开市场业务中a、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位;b、具有很大的灵活性;c、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随时作逆向操作。

d、通过整个银行系统基础货币总量调控,使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7、答案要点: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必须通过利率来加以传导,因此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是利率,即M→i→I→Y其次,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指间接的,它必须经过两个中间环节,如其中一个出问题,则货币政策将无效,强调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认为货币政策是不可靠的。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无须通过利率加以传导,而可直接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动,即M Y。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只能控制货币供应量,而不能控制利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直接导致名义收入的变动。

8、答案要点:在通货紧缩时期,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发展经济,抑制通货紧缩。

相对宽松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包括: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降低再贴现率和放宽再贴现条件,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

9、利率作为货币中介指标的优点:可控性强,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再贴现率;可测性强,能够观察到市场利率水平及结构;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调节总供求。

利率作为终结指标的不足之处:利率是内生变量,随着经济周期变化而波动,在经济高涨和经济低迷时期,政府很难判断自己的政策操作是否得当。

10、货币政策时滞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包括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外部时滞及影响时滞,是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时间。

时滞越长,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11、从198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使用存款准备金制度调节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并推出再贷款工具适应新的需求;1986年开始采用再贴现工具调节货币供应;1994年后开始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外汇等调节货币供应;人民银行规定利率,影响融资成本。

此外,政策工具还有优惠利率政策、专项贷款、利息补贴和特种存款等方法。

1998年停止使用贷款规模限制性工具。

四、论述题1、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时主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及金融环境等客观条件来确定。

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政策等。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目的是使人民银行能够控制相当部分的信贷资金,进而通过再贷款形式控制信用规模及调整信用结构。

1998年3月将原来准备金账户与备付金账户合并为一个账户,有利于理解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