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 )。
A.根本法和普通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国内法和国际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D.不4.法律( )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B.调整的方法C.保障权利的途径D.调整的机制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D.19546.(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B.区域自治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族平等制度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D.权利和义务8.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B.指导C.监督D.管理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 )。
A.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10.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B.6C.7D.811.增值税属于(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B.3月11日C.3月12日D.3月15日13.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
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
1000元奖金应归( )所有。
A.刘母B.刘父C.幼儿园D.刘迪14.财产所有权中最核心的是(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用益权D.处分权15.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应当依照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公告( )的商标。
A.使用在先B.申请在先C.申请在先并且使用在先D.设计在先16.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对于被继承人生前的合法债务( )。
A.应当负责全额偿还B.可以负责全额偿还C.可以不负责偿还D.应当在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负责清偿1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单位( )。
A.可以成为所有犯罪的主体B.只能成为法律明文规定可由单位构成的犯罪的主体C.不能成为任何犯罪的主体D.能否成为犯罪的主体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确定18.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 )处罚。
A.可以免除B.应当减轻C.可以减轻D.应当从轻19.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就不再追诉;如果20年以后必须追诉的,须报请( )批准。
A.全国人大常委会B.最高人民检察院C.最高人民法院D.中共中央政法委20.中学生某甲,1983年4月5日生。
1998年3月28日,他故意把一同学打成重伤,某甲对于他的这一行为,( )。
A.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不负刑事责任21.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反映了( )。
A.自然规律 B.唯物史观 C.英雄史观D.历史传统22.在价值关系中( )。
A.人永远是主体 B.主体永远是人 C.物可以是主体D.客体永远是物23.( )在价值观念体系中居于深层次的、核心地位。
A.人生观 B.人生价值观C.历史观D.世界观24.道德提倡( )。
A.必须怎样 B.可以怎样 C.不准怎样 D.应当怎样25.( )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A.追求真理 B.自强不息 C.勤劳勇敢D.关心国家26.( )是道德问题的核心。
A.政治立场 B.社会理想 C.发展道路 D.为谁服务27.婚姻的基本要求是( )。
A.婚姻自主 B.情感基础 C.相濡以沫 D.共同生活28.( )是道德修养最根本的方法。
A.立志 B.学习 C.内省D.实践29.在人际交往中,宽容是一种( )。
A.忍让 B.软弱 C.教养D.妥协30.思想指人的( )。
A.理性认识 B.科学思维 C.自觉意识 D.系统知识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法律与政策的主要区别在于( )的不同。
A.制定主体B.实施保障C.表现形式D.内容具体程度E.稳定性2.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 )。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责任E.权力3.我国宪法实施的保障,包括( )保障几个方面。
A.政治B.法律C.经济D.组织E.群众4.犯罪集团的主要特征有( )。
A.主体必须是由3人以上组成的 B.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固定性C.具有共同实施某种犯罪的目的性D.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E.有明显的首要人物5.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 )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A.内心信念B.政治思想C.社会舆论D.传统习惯E.法律条款6.学会合作( )。
A.是教育的目的B.才能适应竞争C.是成功的要素D.目的是受人欢迎E.目的是改善人际关系7.政治指涉及( )关系的各项政策和各种活动。
A.社会B.国家C.人际D.阶级E.民族8.道德修养( )。
A.是人性向善的过程B.甚至要经历精神的痛苦C.是自我改造的过程D.甚至要经历肉体的磨难E.主要是接受教育9.审美是人们对美和美的事物的( )。
A.思考B.认识C.欣赏D.感动E.评价10.人的境界是( )。
A.人的技术水平B.对人生体验、认识、调整和控制的总体水平C.人生修养的落脚点D.人生价值的体现E.社会地位的反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C2.C3.B4.A5.D6.C7.D8.C9.C 10.D11.A 12.C 13.D 14.D 15.A 16.D 17.B 18.B 19.B 20.A21.B 22.B 23.B 24.D 25.A 26.D 27.A 28.D 29.C 30.A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A B C D E2.A B C3.A B D E4.A B C D5.A C D6.A B C7.B D E8.A B C D9.B C D E 10.B C D最新一万名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必看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A民法B刑法C宪法D行政法2 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这一规定中的法律后果是A 故意伤人致人死亡B严禁故意伤人致人死亡C 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D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3 我国的政体是A民主集中制B政治协商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4 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 秘密投票的原则B 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C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D 代表不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监督的原则5 我国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机关是A 最高人民法院B 最高人民检察院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D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6 公民甲驾驶车辆闯了红灯,交警对其处以200 元罚款。
交警的行为属于A 抽象行政行为B羁束行政行为 C 被动行政行为D非要式行政行为7 法律规定,只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照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的证据,才可作为定案证据。
这体现的是诉讼证据的A 客观性特征B关联性特征 C 合法性特征D排他性特征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是A 经理B股东会 C 董事会D监事会9 某商场经营者拒绝答复消费者就商品性能提出的询问,该商场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的A 自主选择权B公平交易权 C 人格尊严受尊重权D商品真实情况知悉权10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社会保障法是指A 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B 调整关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C 调整婚姻家庭包括人身关系和由此产生的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D 调整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方面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1 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A 公平原则的要求B 平等原则的要求C 等价有偿原则的要求D 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的要求12 甲企业欲赠乙小学一批电脑,遂委托公民丙以该企业的名义与丁公司签订了法律后果由该企业承受的电脑买卖协议。
根据代理制度规定,此民事活动中的被代理人是A 甲企业B乙小学C公民丙D丁公司13 要约,是指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下列选项中属于要约的是A 某企业在报纸刊登的商业广告B 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招股说明书C 某商场向居民小区散发的商品价目表D 某单位向经销商发出订购50 台最新配置的某品牌电脑的订货单14 公民甲拒付公民乙房租案件的诉讼时效为A 3 个月B6 个月C 1 年D2 年15 在公民甲窃取公民乙钱包的犯罪中,犯罪客体是A 公民甲B公民乙 C 公民乙的钱包D公民乙对钱包的所有权16 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 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A 可以假释B可以缓刑 C 应当从轻处罚D应当从重处罚17 甲因盗窃被公安机关逮捕。
在审讯期间,甲主动交代出曾实施过抢劫犯罪。
甲交代抢劫犯罪的行为属于A 自首B坦白C立功D悔过18 有期徒刑作为刑罚主刑之一A 只能附加适用,不能独立适用B 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C 既能独立适用,又能附加适用D 数罪并罚时最高年限可以超过20 年19 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A 世界观B人生观C自然观D历史观20 评价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看他A 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 从社会上获得的尊重和满足C 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D 从事创造性实践活动的思想动机21 在我国现阶段,个人选择和确立的人生目的,应当A 放弃个人的利益和追求B有利于个人私利的实现C 以利己为主又兼利他人D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2 社会主义信念是一种科学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