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屋顶构造
水分别引向各雨水管,使排水线路短捷,雨水管负荷均匀,排水 顺畅 ➢ 排水方式(有组织、无组织)的选择
确定屋顶的排水方式时,一般可按下述原则进行选择: • 高度较低的简单建筑,为了控制造价,宜优先选用无组织排水 •积灰多的屋面应采用无组织排水; •在降雨量大的地区或房屋较高的情况下,应采用有组织排水; •临街建筑雨水排向人行道时宜采用有组织排水。
•一般结构找 坡坡度宜为 3%,材料找 坡坡度宜为 2%
(二)排水方式的选择
无组织排水 有组织排水
外排水 内排水
檐沟外排水 女儿墙外排水 女儿墙檐沟外排水
1. 无组织排水
2. 是指屋面雨水直接从檐口自由滴落至地面的一种排水方式,因 为不用天沟、雨水管等导流雨水,故又称自由落水。
• 构造简单、经济,但雨水将会溅湿勒脚,有风时雨水还可能 冲刷墙面。
平屋顶以堵为主,以导为辅;坡屋顶以导为主,以堵 为辅。
五、屋面的防水等级
现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12) 原规范( GB50345-2004) 废止
屋面的防水等级
第二节 平屋顶构造
“防排结合”是屋面工程设计的一条基本原则。 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屋顶的形式、气候条件、使用功能等 因素确定。
第一节 概述
一、屋顶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建筑最上层的承重与外围护构件
1、围护作用:防御自然界的风、雨、雪、霜、阳光辐射和冬季 低温等的侵袭。
要求:防水、保温、隔热、隔声、防火
2、承重作用:承受屋顶上的荷载,包括风荷载、雪荷载和屋顶 自重,同时还起着对房屋上部的水平支撑作用。
要求:足够的强度、刚度、整体空间的稳定性
具有防水、耐火和耐自然长期侵蚀 的性能,并有一定强度。
2.支承结构:承受屋面上的所有 荷载、自重及其他加于屋面上的荷 载(如吊顶),并将这些荷载传递 给支承它的墙或柱。
平面结构 空间结构
3.保温、隔热层 4.顶棚:直接式顶棚
吊顶
三、屋顶坡度
(一)坡度表示方法
1. 角度值表示:屋面与水平面的夹角。通常用于坡屋面
④内排水 • 屋面向内倾斜,雨水汇集到中间的天沟,沿纵坡流向雨水口,
排入室内水落管,由地下管道将雨水排到室外排水系统 。 • 构造复杂,易渗漏,维修不便。 用于大面积、多跨、高层(宜)、 严寒地区(应)、寒冷地区(宜) 及有特殊要求建筑。
(三)有组织排水设计要求 有组织排水设计就是把屋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将各区的雨
选用条件:年降雨量>900mm,檐口高度>8m, 年降雨量≤900mm,檐口高度>10m, 必须采用有组织排水
➢屋面流水不宜过长,屋面宽度小的,可做成单坡排水。 屋面宽度>12m,宜采用双坡排水。
➢屋面适当划分排水区,力求排水通畅简捷,雨水口负荷均匀。 雨水口负荷面积(屋面水平投影面积):150m2~200m2 。 高低跨屋面,高屋面集水面积≤100m2,高屋面雨水直接排到低屋面
第十一章 屋顶
内容提要
屋顶是建筑最上层的承重与外围护构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章中讲述了屋顶的基本功能和设计要求、平屋顶构造、坡 屋顶构造。 要求理解掌握屋面防水构造设计原理。掌握平屋顶排水的基 本方式,刚性防水屋面和柔性防水屋面的基本构造方法,并 能够绘制基本节点构造。了解坡屋顶的形式与组成,掌握坡 屋顶支承结构系统。了解平瓦屋面的基本构造方式、特点及 重点部位的节点构造。
高屋面集水面积>100m2, 高屋面自成排水系统。 ➢天沟、檐沟净宽≥300mm,沿沟长度方向设有纵坡,坡度大于
1%,分水线处最小深度100mm,沟底水落差不超过200mm ➢雨水管: 塑料或铸铁 直径:民用建筑 75~100mm
二、屋顶的形式与组成
(一)屋顶的形式 1.平屋顶:坡度小于3%的屋顶。
2.坡屋顶:坡度大于3%的屋顶--我国传统屋顶形式。 坡屋顶常见形式有: 单坡顶、双坡、四坡、歇山、庑殿、圆形或多角形攒尖等
3.曲面屋顶
太和殿(重檐庑殿顶)
天安门(重檐歇山顶)
祈年殿(园攒尖顶)
(二)屋顶的组成 1.屋面:屋顶面层,屋面材料应
3. 其它因素 上人屋面
四、屋面防水的“导”与“堵”
导(排水)--根据防水盖料的不同要求,设置合理的排水
坡度,使屋面雨水因势利导地排离屋面 利用水向下流的特性,不使水在防水层上积滞,尽快排除。
堵(防水)--利用屋面防水盖料在上下左右的相互搭接,
形成一个封 闭的防水覆盖层,隔绝水的渗透。
排水可以减轻防水的压力,防水又为排水提供了充裕 的排除时间,防水与排水是相辅相成的。
一、平屋顶的排水设计
(一)排水坡度的形成
一般防水卷材屋面和混凝土屋面,屋面坡度为2 %~3%,
上人屋面多采用1%~2%。
1.材料找坡:亦称填坡或垫置坡度
屋面板水平搁置,利用轻质廉价的炉渣等材料来垫置屋面坡度。 垫置坡度不宜过大,避免徒增材料和荷载。保温层不等厚找坡
2.结构找坡:亦称撑坡或搁置坡度
屋面板倾斜搁置在墙体、屋面梁、屋架上,形成坡度。这种作法 不需另加找坡层,荷载轻、施工简便,造价低,但顶面稍有倾斜。 用于室内美观要求不高,或有吊顶的建筑中 。
属檐沟纵向坡度宜为0.5%),雨水经水落管排到地面。有单坡、双 坡或四坡等形式
檐沟外排水
②女儿墙外排水 女儿墙与屋面交接处,设内檐,雨水沿纵坡流向穿过女儿
墙的雨水口,流入墙外的水斗、水落管。
女儿墙外排水
③女儿墙檐沟外排水 为上人或造型需要,外檐内设留有雨水口的女儿墙(高出屋面)
女儿墙檐沟外排水
α =26°、 α=30°
2. 斜率法:屋顶高度与坡面的水平投影长度之比。用于坡 屋面、平屋面。1:3、1:20
3. 百分比法:屋顶高度与坡面的水平投影长度的百分比。 用于平屋顶。i=3%、i=5%
(二)影响坡度的因素
1. 防水材料
尺寸大小与坡比 年降雨量大,坡度应适当加大
• 用于中、小型的低层建筑物或少雨地区。
2.有组织排水
• 是指屋面雨水有组织的流经天沟、檐沟、水落口、水落管等, 系统地将屋面上的雨水排出。
• 将屋面划分为若干排水区,使雨水有组织的排到檐沟中,经过 雨水口排至水落斗,再经水落管排到室外,最后汇入城市地下 排水管网系统。
①檐沟外排水 雨水从屋面排至檐沟,沟内垫出不小于1%的纵向坡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