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过,痛过,累过,开心过,伤感过,忐忑过,恐慌过,最后都逃不了淡定两个字。
这些情感无论是股票投资还是谈恋爱,都在不停的反复重演。
股票投资细数下来,已经经历了一年多了,到现在只套现了4000左右,然后越来越发现,股票投资和谈恋爱找对象,真的是太相像了,暴跌(外遇或者红杏出墙),恐慌;不动(没反应,等待),忐忑,然后是累;割肉(分手),痛还夹杂着哭;狂涨套利(热恋啊),开心啊,呵呵。
在不停地股票投机中可以享受到所有谈恋爱中的所有情绪,不过本人,一向谨慎,做长期投资,所以与外遇,分手,热恋都无关,结果只有等待,有时候还心里忐忑不安。
所以到最后在谈恋爱方面是毫无建树,等了又等,等了又等,最终啥也没等到,自己却领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真正喜欢的话,就千万别受世俗影响,应该勇敢地向前追,别老想着自己什么男人当以事业为重以及自己一些别的无聊的借口,有时候回归自己的本性更重要。
要知道,金子无论到哪里都能发光,其实工作了两年,领悟挺多道理,事业这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给人有种莫名的安全感,但是到最后才发现,其实个人发展前途真的没什么,年轻的时候老想着自己可以飞得很高,要跑到国外发展,最后发现自己原来是海里面的一粒沙,微不足道,小之又小,然后导致自己在精神层面活得就像乞丐一样。
(我勒个去,写得有点偏题了)言归正传,从股票开始说好了,其实巴菲特的股票长线投资短期内很难看出来,有时候自己都在怀疑老巴是不是骗人,说说H股好了(本人只投资H股,A股俺不敢沾),蓝筹股(大款爷吧,比作富二代或者官二代),比如著名的有长江实业,汇丰控股,中电控股,等,看着10年股价走势,稳步向前(除非出现影响特别大问题,比如金融海啸),几乎没有投机的余地,增长与大市几乎同步,不过据说港股的年均复利回报已经低过5%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谈点经验吧,从买股票说起,公司出现坏消息的时候就是入手的最佳时机,很多人都想要在拐点买进,金融市场课上面说过,在拐点买进的几率是万分之一,最有经验的交易员理论上应该是可以做到,小散户就算了,所以精确的愚蠢,不如干脆就模糊地聪明来的更有意义。
股票市场愚蠢之处就在于,错误的高估坏消息影响,所以有些公司的实际业绩往往都高过一些投行以及经济分析师的预期,到最后当实际业绩公布时且高出预期,股价会在短时间内涨上去,但是就我目前观察来看,港股控制内幕消息不是很严格,一般业绩公布前一天,股价如果出现大涨的话,那就有可能该股的实际业绩会高出预期,不过也不一定,因为股票市场还有个问题是有时候会错误的高估某个公司的业绩,所以股价涨得很高,但是实际上业绩,负债,以及业务运营都有潜在问题的企业也可能股价非常高,不过这种公司就差坏消息公布,一般坏消息公布之后,股价就会狂跌,然后就很难起来了,因为是差公司,所以不大可能再飞起来。
不过要想估出股票的真实价值非常难,因为股票跟债券最大的不同就是股票的风险溢价(risk premium)是波动的,不确定的,至于一些蓝筹股或者比较出名的公司,一般机构的预期会很准确,像刚上市的公司,机构预期有时候不够准确。
选股票,这是非常有学问的东西,就像讨老婆或者嫁老公,挑女朋友or男朋友一样,我到现在都还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以及实践,很多人喜欢用市盈率(Price to Equity Ratio)和周息率(Dividends to price)来确定股票内在价值,但是我个人认为有些过于简单,因为市盈率的高低主要是反映市场对该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的一个预期值,有时候高市盈率不见得该公司发展潜力巨大,而且高市盈率(大于15)的股票风险比较大,比如A股的中小板,创业板,或者H股的8字打头的创业型高科技公司。
不过低市盈率(小于15)的股票风险较低,但是如果买到闷股,那几乎股价是不会有太大起伏的,所以风险较低,不过这种闷股除非是主营业务有非常大的潜力或者突然有很大的市场增长预期,那么在大家意识到这一点之前买进一般都可以大赚一笔,不过运气不好有可能几乎就没增长,就等着吃分红。
如何判断潜力股,得研究这个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在未来市场的占有率,以及管理层,董事长的人品,如果领头人人品很差,是圈钱就跑的,那就得小心了,一般都得选那些愿意长期做主营业务的公司,可以上网查查该公司董事长以及行政总裁都是些什么人,看看简历,然后看看新闻什么的。
至于,公司产品和服务,目前我只停留在我懂的行业,比如,地产,零售,纺织,金属原材料等方面,当然能源也有关注,不过我看能源的股票价格都太高,而且都没几家能源公司嘛,发现垄断国企很霸道,不是很吸引,所以就懒得研究了。
再补充一点周息率方面的,一般来说,好人品的公司,派息会非常高,H股的蓝筹股一般派息所占每股盈利比例可以达到50%到80%,派息高可以说明两点原因,该公司现金流很充足,业务运转良好,所以买一些高周息率的蓝筹股会非常稳妥,像老巴今年就预测可口可乐的分红在未来还会翻一番,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随他去吹吧。
这里就不探讨何时卖股票了,和买股票的时机把握相当吧,就是出现好消息,然后市场马上对预期做出市场反映的时候,可以卖掉部分,因为有可能市场会傻乎乎的高估这只股票,然后过段时间又会恢复理性,恢复理性是可以尝试买进,这里说的看消息炒股其实也可以忽略掉,总之看到突然出现大规模的上涨成交的话,就想着退场比较好。
这些看消息都算是短炒,如果是长期持有的话,我建议就不要卖了,因为好公司运营10年到20年的话,一般光派息就足够抵回当初买进股票的那笔钱了,举个个案啦,不过这个可能不适用当今股票市场,听老爸老妈说,当初91年买入桂林漓泉的分红非流通股股权的话,当初每股一块,每股派息只有1毛吧,到现在2011年,大概20年时间,光分红每年每股就有一元,而且几乎每年都有增长,估计在未来,可能会做到每股派10元也说不定,所以当时话10万块买桂林漓泉的股份现在也算是小发吧,呵呵。
当然这个得建立在公司是否已经达到增长规模上限了,如果达到上限或者是增长缓慢得像H股的蓝筹股的话,也只能算是凑合。
再来是成交量,如果成交量非常高的话,而且股指上扬的话,那就是说投资者对市场预期看好,如果出现下跌,那就是投资者撤资套现,对未来市场预期看差,不过平时很难判断,因为成交量港股目前就我观察每天的成交量变化区间也就在500亿到1000亿之间,平均可能600多亿,最近的福岛核电站爆炸,当天港股暴跌最多达到1000点,然后成交量当天达上千亿,可以看出市场的变化有时候是过于激烈的。
所以一般做短炒的话,可以试试这个时候入手股票,如果股指持续下跌,而且成交量每天都很大的情况下,可以等到股指几乎上下波幅很小的情况下,成交量变少的时候,尝试买进股票,因为大家对这个市场都没信心的时候,作为价值投资者就得进场了,如果只是短期大跌的话,就没什么必要进场了,至于短炒嘛,还是别问我了,我不是短炒高手。
最后呢,再说点心态吧,如果喜欢短炒的话,就多相信自己的分析能力吧,不要相信别人,输了钱就怪自己好了,呵呵,短炒赚钱的概率相对来说很低,如果手头上钱非常多,就适合短炒,而且不怕输钱,呵呵。
长期持有的话,主要还是选股比较重要,还有就是耐心啦,长期持有就像婚后生活,得放点耐心去等,去适应,去包容,短炒就像谈恋爱或者找情人吧,哪里爽就钻哪里,不管有没有尝到好处,都自己掏腰包吧。
对于不管是长期持有还是短炒,最后再附上老巴的两句炒股基本原则吧第一条,绝对不能赔钱。
第二条,永远记住第一条。
上次说了一大堆废话,而且说的内容太泛,实在是感到抱歉,然后呢,如果您是财务高手的话,这篇就可以忽略掉了,有兴趣阅读的话,有什么错误的话,还请指正,小弟不胜感激,因为自己也是财务初学者,所以多少有些疏漏在所难免,可能有班门弄斧的嫌疑,呵呵。
这次详细的讲讲选股票,先从分析公司基本面说起吧,众所周知,如果是好公司,长期来看,股价一般是上涨趋势的(除了不可抗拒的人祸和天灾),短期内不好说,因为太多交易员和操盘手还有超短线散户在股票市场里面投机交易,所以短期内,好公司股价表现不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要辨别好公司,首先还是得看报表,当然,有很多人会反驳,A股市场公司报表跟天上在飞的牛皮一样,很多人都在吹,怎么可能完全相信?其实我也不相信,我连H股的报表都不完全相信,但是没办法啊,自己认栽吧,既然别人四大已经审计过了,那就信吧,虽然国内的四大也挺狗屎的,但是相信香港的四大还是比较负责的,虽然别人自己动的会计手脚,我个人是很难看的出来的,那我就只好从资产变化趋势去分析,这样相对来说会稍微合理一点,同时较为安全,即使作假,我想影响应该是降到比较低的程度了,属于到了fair present的范围吧,所以有时候做事情别太钻牛角尖,会得脑瘤的。
OK,先讲讲零售业和制造业,这个应该大家都知道,不是倒买倒卖,就是生产好了以后再倒卖,所以这类行业,大家都明白,参与分析的人也多。
先看看别人一般怎么做生意的,零售商先从批发商进货,然后再卖出;生产商先买进原材料,再将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再批发给批发商,批发商再卖给零售商,零售商再卖出,这个原理大家都清楚,很简单,但是从细节分析,一般发生交易的双方,如果是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或者是生产商与批发商之间,或者是生产商与原材料供应商之间,他们的大额交易一般是采取赊购,也就是你先发货,我先欠着钱,待会儿我再打款给你,这时候卖方(Seller)就会将这笔交易计入销售额,同时呢,这段时间由于是赊购期间,还没收到钱,这笔交易会先计入卖方的应收账项(Account Receivable),买方(Purchaser)会先收到货,但是会欠着别人钱,这笔负债会计入买方的应付账项(Account Payable),这些都是短期(三个月)内必须Deal的交易,除非买方可能短期内无力偿还,但是长期(一年)内应该没问题,所以到时候应收账项会转成Notes或者别的长期债权(卖方)or长期负债(买方),也就是欠条,当做一笔长期的债权/负债,同时按时间收取额外利息。
所以卖方一般都会给予在一星期内付款的买方以一定折扣,这样的话,卖方可以保证自己有充裕的现金流,要知道,现金是最直接且是最快能实现清偿的资产,所以我们一般看现金流充裕的公司,一般都很坚挺,而且抗风险能力强,可以在逆境中生存,但是靠高负债扩张的公司,在经济环境好的情况下,没太大问题,但是经济环境突然恶化,这种公司抗风险能力会很低,甚至面临清算和倒闭,现金流的问题,会放在后面说。
先说存货(Inventory),一个公司的存货一般来说应该要维持在一个较为合适的水平,我个人认为基本上最好与每年增长销售额的幅度基本一致会安全一点,如果一家公司,存货积压太多的话,说明市场需求变少,就有可能这些存货到时候打折卖掉,或者直接清理掉,这样的话,可能公司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出,到时候这些损失会计入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所以看存货的变化幅度非常关键,一般如果高增长的公司,如果对市场做出错误估计,在出现危机的时候,存货会狂涨,所以这个时候得注意未来是不是会出现不利于公司的风险存在,不过这也可以体现一个公司管理层的水平,如果这种都管理不好的话,那也不会是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