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除草剂及杀菌剂中毒急救课件详解
除草剂及杀菌剂中毒急救课件详解
除草剂中毒
李侠
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 概述:
随着科技进步,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除草 剂去除农田中的杂草。 除草剂种类繁多,根据国家农药标准名录,除 草剂有300多种。
资料表明,除少数品种如二硝酚、百草枯、敌 草快等毒性较高外, 大多是低毒物质,对人畜毒害作用轻微 ,但亦能 引起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种类
8、二苯醚类; 9、三氮苯类; 10、有机杂环类; 11、脂肪族类; 12、有机磷类; 13、其他类。
• 苯氧类除草剂
使用广泛,品种较多,包括2,4-滴、2甲4氯乙
硫酯、2,4-滴丁酸、抑草蓬、禾草灵、喹禾灵、
炔禾灵、噁草酸、炔草酸、喹禾糖酯、氟萘禾草
灵、苯草酮等共计30余种。
多为口服中毒,中毒后可致神经细胞活性降 低;抑制血管舒缩中枢等;细胞氧化作用障碍, 引起酸中毒;严重低血钾。
• 勿用温水洗胃,以免促进吸收;
• 肌肉或心肌损害可用利多卡因1-2mg/Kg静脉注射, 之后以20-40 ug/Kg.min静脉滴入
2,4-滴—中毒救治
对症治疗:
• 惊厥者可用安定,或选用巴比妥类药物治疗; • 肌红蛋白尿者,可碱化尿液;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 口服10%硫酸亚铁10毫升,每15-30分钟一次, 共3-4次,可加速毒物分解。
2,4-滴-- 中毒表现
• 尿中可发现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
• 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 醛缩酶升高,表示肌肉受损害。 • 血象可见血小板减少。 • 心电图可多导联ST及T波改变。
2,4-滴—中毒救治
• 口服中毒早期,可用吐根糖浆催吐,迅速用3%碳 酸氢钠或0.02%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毕注入 活性炭吸附残余毒物。染毒皮肤用肥皂水冲洗。 本品遇水呈乳白色,应洗至无色。
2,4-滴—中毒预防
• 注意个人防护,在使用时尽可能不接触皮肤和手。
• 存放在安全处,不要与食物混放,防止误用、误 服。
• 其经皮毒性很低,属中等毒性除草剂。
酰胺类除草剂
• 酰胺类除草剂包括敌稗、甲草胺、乙草胺、丁草 胺、萘草胺等48种, • 均属于低毒类除草剂。
• 经口服可引起中毒,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发展史:
• 60年代后,是二硝苯胺类(如氟乐灵、二甲氟乐
灵)、二苯醚类(如除草醚)及一些杂环类除草
剂(如克无踪)。 • 1975年,使用范围极广的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问 世,由于其优良的传导性,很快成为全球除草剂 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品种。
• 接着,一些活性高,对作物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芽
后茎叶除草剂品种,如稳杀得、盖草能等相继开
• 微毒: 大于5000 mg/kg
农药的急性毒性分级(mg/kg)
经口固体毒物:
• 剧毒:小于5; • 高毒:5~50 ; • 中等毒:50 ~500 ; • 低毒:大于500 ; 经皮固体毒物
剧毒:小于10;
高毒:10~100 ; 中等毒:100 ~100 0; 低毒:大于1000 ;
农药的急性毒性分级(mg/kg)
甲草胺
• 又名拉索、草不绿、杂草锁。化学名称为N-(2,6二乙基苯基)-N-甲氧基甲基氯乙酰胺。 • 大鼠经口LD50为1800mg/kg,属低毒性除草剂。 • 淡黄色无味结晶固体,难溶于水,遇强酸或强碱 易水解。
发展史:
• 40年代合成生产的2,4-D、二甲四氯等苯氧羧 酸类化合物,开创了现代化学除草之先河。此后 开发出杀草变谱广、对作物安全的二硝基苯酚类
(如地乐酚)、取代脲类(如敌草隆)等除草剂
品种。
• 50年代是硫代氨甲酸酯类(如扑草净、野麦畏)、
酰胺类(如烯草胺、甲草胺)以及三氮苯类(如 阿特拉律、西玛津)等。
发成功。
发展史:
• 80年代后,以磺酰尿类(如绿黄隆、甲黄隆)、 咪唑啉酮类(如灭草喹、咪草烟)、磺酰胺类及
嘧啶水扬酸类为代表的超高效除草剂系列品种,
开创了化学除草剂的“超高效时代”。
毒性的基本概念
• 毒性: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作用于机体产生的不 同(急性或慢性)损伤或伤害的一种能力。
• 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引起一群受试对象 50%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 • 单位为mg/kg ,LD50的数值越小,表示毒物的毒 性越强; • LD50数值越大,毒物的毒性越低。
2,4-滴(2,4-D)
• 2,4滴丁酯(又名2,4-D酯,2,4-D B等),纯 品为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为褐色,有酚臭味,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挥发性强。
• 毒理作用尚不明了,可引起心肌、肝脏、血液系 统损害。是强致突变剂。
2,4-滴-- 中毒表现
:主要表现为乏力和血压下降。
• 经口摄入者,舌、咽及腹部有烧灼痛,恶心、呕 吐,肌肉疼痛、颤动、肋间肌麻痹、昏睡。 • 经皮肤吸收中毒者,局部皮肤潮红,并同样有肌 无力表现。 头痛、 头晕等。
毒性的基本概念
• 半数致死浓度(LC50):是指能引起一群受试对
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浓度。 • 如受试物在液体中时,以半数致死浓度表示,单 位为mg/L, • LC50也用于表示空气中化学物的浓度,以mg/m3 为单位。
毒性的基本概念
• 绝对致死量(LD100):指某实验总体中引起一
组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 最小致死量(LD01):指某实验总体的一组受试 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其低一档的 剂量即不再引起动物死亡。
经口液体毒物: 经皮液体毒物:
• 剧毒:≤20;
• 高毒:20~200;
剧毒:≤40;
高毒:40~400;
• 中等毒:200 ~2000 ; 中等毒:400 ~ 4000 ; • 低毒:>2000 ; 低毒:>4000 ;
• 种类
1、苯氧类; 2、苯甲酸类; 3、酰胺类; 4、苯胺类; 5、脲类; 6、氨基甲酸酯类; 7、酚类;
• 最大耐受剂量(LD0):指某实验总体的一组受
试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 一般按LD50将有毒物质分为剧毒、高毒、中毒、 低毒、微毒等5级。(mg/kg)
• 剧毒:小于1mg/kg;
• 高毒:1~50 mg/kg;
• 中等毒:50 ~500 mg/kg;
• 低毒:500 ~5000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