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务中心的管理办法

服务中心的管理办法

附件1:
赣州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加强对社区医疗机构设置与运行的管理,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共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和发展卫生事业,破解人民群众“就医难”的决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是指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由三级综合性医院在街道范围内设置的、专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延伸服务点。

第三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第四条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功能与执业范围
第五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和与医疗服务有关的职能:
1、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
2、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3、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的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
4、急危重症的现场紧急救护。

会诊、转诊服务;
5、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协助开展社区卫生诊断。

6、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咨询指导。

7、负责传染病登记与报告,协助开展传染病监测、漏报调查。

8、完成市、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其他医疗任务。

第三章设置与执业登记
第六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按照服务人口4-5万,居民步行10—15分钟可以到达的原则设置。

毗邻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设置原则上应相距1.5-2公里。

第七条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设置规划。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使用统一的专用标识,专用标识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八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由三级综合性医院设置,实行内部独立核算,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单位统一管理。

第九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在设置医院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副本进行执业登记。

第十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医学科,根据条件设立一定的观察床位。

第十一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命名原则:所在医院名+所在街道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2
安全。

第十七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须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

(一)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

(五)医疗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七)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八)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九)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

(十)其他有关制度。

第十八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须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履行提供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和与医疗服务有关的社区公共卫生职能。

要加强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协作,开展信息沟通、工作合作、技术合作,协助开展社区健康干预和应对社区公共卫生事件。

第十九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适当延长工作时间,方便居民就诊需要。

要积极实行社区医生联系家庭责任制;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保护居民个人隐私。

应严格掌握家庭诊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的适应症,切实规范家庭医疗服务行为。

第二十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医疗服务、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

对凭社会保障卡及其他相关证件就诊的本市市民,免收挂号费,检查、检验、治疗费用严格执行一级医疗机构收费标准,对社区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其它药品实行优惠差率(不超过10%)销售。

第二十一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提供中医药服务,应配
备相应的设备、设施、药品,遵守相应的中医诊疗原则、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第二十二条建立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难以安全、有效诊治的患者应根据病情需要、病人意愿,遵循就近、及时、便捷的原则及时转诊到医院,并协调转诊,帮助预约专家门诊、预约住院等服务。

提倡分级诊治,严禁截留病人。

对医院转诊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病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根据医院建议与病人要求,提供必要的随访、病例管理、康复等服务。

第二十三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配备与其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相适应的药品,必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集中招标采购、所在医院统一配送。

第六章行业监管
第二十四条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实施日常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

第二十五条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成立社区医疗服务评价委员会,加强对社区医疗服务的评价和考核,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医疗中心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