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世界地理部分试题

高中世界地理部分试题

英豪学校2011-2012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试卷文科地理(世界地理部分)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全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为1987年与2004年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图1A.世界能源供应量增大 B.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较大C.增长最多的是化石能源 D.新能源增长量最小读图2«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据此回答2——4题:2. 图中a、b、c、d、e区域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是_____。

图2A. a、b、cB. c、d、eC. a、b、eD. a、c、d3. 图示①一⑤城市中,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是_____。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⑤4. 关于美国工业和城市的说明,正确的是_____。

A. 东北部工业区有丰富的石油和煤铁资源B. 城市①是美国重要的宇航和石化工业中心C. 城市⑤附近有美国最重要的新兴工业区D. 城市③是美国最大的经济中心5.有关加拿大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二位,人口密度低,是地广人稀的国家B.世界上重要的矿产、新闻纸、小麦、水产品等的出口国C .大部分领土位于40°—60°之间,气候温和湿润D .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二位 6.关于北美气候的正确分析是①北美三面临海,气候湿润,海洋性显著 ②西部高大的山脉,阻挡着大西洋水汽的进入,使北美降水稀少 ③中部大平原南北贯通,有利于冷、暖气流经过,造成夏季温差大④北美的降水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读图3“经纬简示图”,其中X 地位于大陆东海岸,Y 地在大陆西海岸。

据图回答7-8题。

图3 7.X —Y 线位于A 、北半球亚欧大陆两岸B 、南半球大西洋两岸C 、北半球太平洋两岸D 、南半球印度洋两岸 8.下列四项中属于Y 地所在国的是A 、富士山B 、大分水岭C 、安第斯山D 、“硅谷”图4是某国沿纬度30º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9-11题。

图4 9.该国位于( )A. 北半球 西半球B. 南半球 西半球C. 北半球 东半球D. 南半球 东半球 10.下列四项属于该国的是( )A. 好望角B. 桂林山水C. 富士山D. 大堡礁 11.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处是地形平坦,河流少,但地下水丰富 B. 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经过C. 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和出口国之一D. 西部为大分水岭图5是大洋州局部图,读图回答12—15题。

12.下面岛屿中,地跨亚洲和大洋洲两大洲的是: A .A 岛 B .B 岛 C .C 岛 D .D 岛13.甲地区发展牧羊(绵羊)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水草丰美 ②气候条件适合 ③人口多,羊毛、羊肉需求量大 ④没有食肉猛兽A .①②B .①②④ 图5C .②③④D .①②③14.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B.世界上惟一的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C.全国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D.西部是南北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广阔高原15.澳大利亚大陆沙漠和半沙漠分布很广,主要原因是A.大陆地势较高,阻碍水汽深入大陆内部B.大陆广大地区距海较远C.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图7为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

读图,完成16-18题。

图716.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A.M地 B.N地 C.P地 D.Q地17.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C.洋流 D.距海远近18.图示地区主要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19.关于德国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工业以轻工业为主②工业部门齐全,布局均衡,近些年来,工业由北部向南部扩展③农业不占重要地位,农业现代化侧重机械化和生物技术④铁、铝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大量出口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有关英国、日本在地理方面的正确叙述是A.两国都是由四个大的岛屿组成 B.两国都是处在北纬40°一60°的岛屿C.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英国能源丰富,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图8分别是某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21-22题。

图821. 图中表示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的数字( ) A .①③ 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2.④地所在的国家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 )A.咖啡.玉米B.甘蔗.大豆C.甘蔗.柑橘D.大豆.可可图9为“世界某区域图”,图10为“某地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23--24题图9 图1023.图1所示气候类型与图2中甲、乙、丙、丁四地相符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 24.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经常会受到热带气旋侵袭B .乙地的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C .丙地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 .丁地地势低平,多涝洼盐碱地图11、图12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

据此回答25---27题图11 图12 25.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B .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C .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D .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6.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B .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C .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D .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 27.如果城市A 、B 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依次是A .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B .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C .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D .电子工业、制糖工业降水量(mm )气温(℃)20 253028.有关东亚东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大陆性气候显著,经济以畜牧业为主②海洋性气候显著,工农业发达③季风性气候显著,雨热同期,农业较发达④有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工农业发达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09年12月17—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

结合图13回答21--22题29.丹麦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 D.季风水田农业3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大会17日10时开幕,此时北京时间为17时B.此季节当地昼长夜短C.地球公转速度正逐渐减慢D.当地正盛行东北风29.丹麦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 D.季风水田农业图133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大会17日10时开幕,此时北京时间为17时B.此季节当地昼长夜短C.地球公转速度正逐渐减慢D.当地正盛行东北风第Ⅱ卷(综合题)二、综合题:满分40分。

31.读下列一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5分)材料一:俄罗斯区域图(图16)20°60°100°140°180 °图16(1)据材料一,分析连接俄罗斯东西的主要交通方式以为主,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2)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丙三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4分)(3)据材料三,评价俄罗斯亚洲部分发展经济的条件。

(5分)(4)简述俄罗斯人口迁移对流入地的主要意义。

(3分)32.读图17《南极洲地图》回答:(11分)图17(1)字母_______表示有极昼、极夜现象的中国南极________站,它位于_________洋沿岸。

(3分)(2)E点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_。

(2分)(3)由南极吹往D点的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其风向偏转为_______________。

(2分)(4)近年来,南极地区上空出现的_____________会给人类环境带来极大危害。

(2分)(5)南极大陆煤炭丰富的事实为地壳运动的______________学说提供了有力佐证。

(2分)33.读图18回答问题。

(14分)图18(1)试分析A图发展畜牧业有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3分)(2)B国有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港。

试分析该港口的区位条件。

(4分)(3)C国常规能源短缺,几乎全靠进口,总发电量中电占绝大部分。

(3分)(4)简述D国地形的主要特点。

(4分)英豪学校2011-2012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答题卡文科地理(世界地理部分)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全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Ⅱ卷(综合题)二、综合题:满分40分。

31.读下列一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5分)(1)(3分)(2)(4分)(3)(5分)(4)(3分)32.(11分)(1)(3分) ____ ___ ____ ____ ______ __(2)(2分)_______________ __(3)(2分)______ _________(4)(2分)__________ ___(5)(2分)______________33.(14分)(1)(3分)(2)(4分)(3)(3分)(4)(4分)BDDBBCCDDDABBDDAABBDACCBDABBBA31.(1)铁路(运输)(1分);①东西距离远(或国土面积大)(1分);②资源地与消费市场距离远,货运量大(1分);③冰封期长,水运不发达(1分)(任答两项得2分)。

(2)春季河流径流量大,径流季节分配不均(2分);冬季积雪多,春季气温升高,融雪补给量大。

(2分)(共4分)(3)优势条件:面积广大(1分);自然资源丰富(1分,具体答也可以);劣势条件:人口少;气候严寒;农业用地不足;科技力量薄弱;开发历史短。

(任选3项得3分)(共5分)(4)①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②有利于资源开发;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④缩小东西部经济32.(1)C 中山印度(2)120°W (3)东南(4)臭氧层空洞(5)板块构造33.(1)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生长多汁牧草;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交通发达,科技水平高。

(2)鹿特丹;地处莱茵河入海口,直接与北海相通,可以海陆连运。

海港宽阔水深,为船泊入港、抛锚以及港口设备和建筑合理布局提供条件。

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把港口和腹地许多城市紧密相连(或经济腹地广)。

(3)石油和天然气;水(4)地势南高北低。

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地,中部为宽阔谷地,北部为波德平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