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盐体系相平衡测定及硫酸钾制备实验报告

水盐体系相平衡测定及硫酸钾制备实验报告

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专业实验报告
题目水盐体系相平衡测定及硫酸钾制备
学生姓名毛书林
学号1043084006
实验组号 2 - 12
组员毛书林高雅琴尤乾坤
指导教师金央
2013年11月11日
一、 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在25℃下K +、Na +、C1-、SO 42-和H 2O 体系的相平衡数据的测定、相图的绘制、工艺路线的分析以及实验方案的确定,最终制取K 2SO 4和NaCl 。

使实验者掌握化工产品的开发过程和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实验室常用等温法测定相平衡数据。

即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使一定组成的系统在实验装置内达到相平衡,然后直接测定液相的组成,并鉴定与液相呈平衡的固相组成,从而获得相平衡数据。

1.相图标绘和分析
等温等压条件下,K +、Na +、C1-、SO 42-、H 2O 体系相律公式为:
p p C F -=-=4 其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24242KCl Na SO K SO 2NaCl
+=+
K 2Cl 2
Na 2SO 4
K 2SO 4
Na 2Cl 2
B
C
E K N
M g M'K'
图1 K +、Na +、C1-、SO 42-、H 2O 体系相图
——25℃等温溶解度线 ----100℃等温溶解度线 —·—工艺分析线段 AEGFA :Na 2SO 4·10H 2O 结晶区 FHRGF :Na 2SO 4结晶区 HRJKBH :NaCl 结晶区
EGRJPME :Na 2SO 4·3K 2SO 4结晶区 KJPNCK :KCl 结晶区 MPNDM :K 2SO 4的结晶区
K 2Cl 2
Na 2SO 4
Na 2Cl 2
2040
6080
100020
40
60
100
80
=2++
4K 2SO 4K 2
图2 四元体系相图坐标
K 2Cl 2
Na 2SO 4
K 2SO 4
Na 2Cl 2
A B
C
D
E
K
N
M
图3 四元体系25℃相图
2相平衡体系的建立
K+、Na+、C1-、SO42-、H2O体系存在着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反应物固盐硫酸钠和氯化钾溶解进入液相,在液相中离解为K+、Na+、C1-、SO42-四种离子,这些离子相互发生化学作用,生成产物硫酸钾和氯化钠,并从溶液中结晶出来,最终达到化学平衡和相平衡状态。

水盐体系相平衡数据的测定过程,就是要在实验条件下建立互成平衡的固液两相,然后对固相和液相的组成进行测定进行分析。

3.间接法制备硫酸钾。

第一步:把配料点设计在图1的“1”点,其反应为
Na2SO4+2KCl+W1→ Na2SO4·3K2SO4+R
第二步:将g点钾芒硝Na2SO4·3K2SO4与KCl和H2O配制至图1的“b”点,反应式为
g+2KCl+W2→K2SO4+P
P溶液中的钾还可进一步回收,将P盐溶液与Na2SO4配制成相图所示的物系点“3'”,反应式为
P+Na2SO4±W3→Na2SO4·3K2SO4+R
4分析方法
(1) K+——四苯硼酸钠重量法
(2) Cl-——银量法测定
(3) SO42-——茜素和容量法测定
(4) Na+——减差法确定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1、仪器与试剂
仪器:三口烧瓶(250ml)1个,250ml容量瓶2支,500ml容量瓶2支,玻沙漏斗8个,500ml烧杯一个,250ml烧杯两个,250ml锥形瓶2个,500ml 锥形瓶,真空抽滤机,恒温水浴,搅拌器,玻璃棒,洗耳球,5m移液管,10ml 移液管,10ml量筒,50ml量筒,50ml棕色滴定管, 50ml无色滴定管,分析天平,PH试纸,恒温干燥箱。

试剂:氯化钾,氯化钠,硫酸钠,去离子水,四苯硼酸钾,氢氧化铝,20%氢氧化钠溶液,EDTA,氢氧化钠,40%甲醛溶液,0.1%甲基红指示剂乙醇溶液,5%K2CrO4溶液,0.05N AgNO3溶液,0.2%茜素红溶液,6NHAc溶液,无水乙醇,0.1BaCl2溶液,盐酸溶液。

2.实验装置图:
制取装置
1—温度计;2—搅拌器;3—反应器;4—恒温水浴滴定装置
抽滤装置
五、实验数据记录处理
(一).数据记录:
A.
第一次反应(R点)时间:9:00-11:00
配料组成:
滴定取样液如下:
B.
第二次反应(P点)时间:11:20-14:00
配料组成:
滴定取样液如下:
C .
第三次反应时间:1400-17:00
M K 2SO 4 = 25.9741g
配料组成:
继续反应1.5小时,经处理取样和陪夜如下:
离子测定数据如下:
(二).数据处理:
1.理论计算公式
A .固相中钾含量百分率按下式计算:
0.1091
K %100
5500G W +⨯=
⨯⨯
溶液中钾含量百分率按下式计算:
0.1091
K %100
5250
G W +⨯=
⨯⨯
氧化钾含量百分率按下式计算:
20.1341
K O%100G W ⨯=

B .氯离子含量的计算方法:
0.03546100
Cl %1010500250V N G -⨯⨯⨯=
⨯或
C .硫酸钠含量的计算方法:
240.142
Na SO %1001010
500250
V N G ⨯⨯=
⨯⨯⨯
2.计算过程
以R 点为例计算: A .
固相中钾含量百分率:
0.10910.03930.1091
K %100=100=12.555500 3.41585500G W +⨯⨯=
⨯⨯⨯⨯
溶液中钾含量百分率:
0.10910.01160.1091
K %100100=1.255250 5.04455250
G W +⨯⨯=
⨯=⨯⨯⨯
固相中氧化钾含量百分率:
20.13410.03930.1341
K O%100100=0.153.4158G W ⨯⨯=
⨯=⨯
液体相中氧化钾含量百分率:
20.13410.01160.1341
K O%100100=0.033.4158
G W ⨯⨯=
⨯=⨯
B .
固相中氯离子含量:
0.035461007.20.0650.03546100
Cl %=24.2910103.4158500500V N G -⨯⨯⨯⨯⨯⨯=
=⨯⨯
液相中氯离子含量:
0.035461007.50.0650.03546100
Cl %=8.5710105.0445250250
V N G -⨯⨯⨯⨯⨯⨯=
=⨯⨯
C .
固相硫酸钠含量的计算方法:
240.142 1.280.10.142
Na SO %100100=26.6110103.4158500500
V N G ⨯⨯⨯⨯=
⨯=⨯⨯⨯
液相硫酸钠含量的计算方法:
240.1428.440.10.142
Na SO %1008.4410105.0445250250
V N G ⨯⨯⨯⨯=
⨯=⨯⨯⨯
4.K 22+
的回收率计算为:η=25.9741 x0.8940 x 2/174.26
(21.6+16.5597)/74.45
=
51.20%
六、思考题
(1)如何判定该体系液固达平衡?
答:液体中不再有固体生成即可判定为平衡条件。

客观上观察,固相相界面稳定并且不再发生变化,即可初步判断液固平衡。

其次从固相的颜色,颗粒在体系中的运动状态是否稳定,体系PH 是否稳定等方面来判断。

反应中由于有搅拌的存在,相对观察会比较困难,可静止后观察。

(2)复分解反应制备K 2SO 4、NaCl 其最大自由度和最小自由度是多少?
答:制备K 2SO 4时,最大自由度F=4-P=4-1=3。

g+2KCl+H 2O==K 2SO 4+P 最小自由度在b 处F=4-P=4-2=2
(3)由Na 2SO 4、KCl 制备K 2SO 4、NaCl 过程中,主要难点在何处,应如何解决?
答:主要在于体系的自由度比较大,难以确定具体体系中存在的物系,反应难以控制。

解决的方案是通过观察相图,合理确定各物料的加入量,同时控制好反应温度和时间等等。

(4)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的差距,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1.实验中的操作会产生误差,包括材料的称取,制备产物的损失,配制溶液浓度的不准确,滴定的误差等等;
2.实验条件的控制可能存在误差,包括温度的控制等等;
3.计算存在误差,包括相图的读取和分析,计算中取值的误差,计算公式存在的误差等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5)分析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最关心的是产品中K+、Cl-离子含量?
答:分析中应当对比相图,观察实验数据是否合理,是否有偏差,出现偏差的原因在哪,以及实验中出现过哪些存在疑点的现象等等。

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制取硫酸钾,钾离子的含量可以体现出产率和收率。

氯离子的含量则体现杂志的含量,即产品的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