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的基本结构一、教学内容分析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之一,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使用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牢固掌握程序的基本结构是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教材通过三个实例分别介绍了三种结构,要在一节课内让学生掌握三种结构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节设计用一个《猜数小游戏》引入程序的基本结构,从而让学生认识程序的三种结构,该游戏蕴含了顺序、选择、循环三种程序设计结构的基本思想,可谓是一箭三雕。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下面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普通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
通过《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应用软件使用基础,同时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好,并且在数学上已经学过三种结构。
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但对计算机语言的编写基础较差。
最后利用实例强化新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程序的基本结构的执行流程,掌握三种结构的使用方法,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计算问题。
2、方法与过程本节利用猜数小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条件程序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流程及使用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利用任务驱动,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协作学习,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的过程中了解程序的基本结构,课程安排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程序设计选取的题目都是生活中遇到的例子,加强学生利用本学科解决日学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程序三种基本结构的使用(2)利用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编写程序解决简单的应用题2、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写出正确的程序,并调试通过能正确运行。
五、教学方法及策略采用2个课时完成,采用示例引导方式进行讲解、探究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新知识并思考,学生在倾听、反馈和实验过程中建构知识。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件截图创设情境播放30秒购物街视频,然后学生体验猜数小游戏,(下发游戏)。
展示猜数游戏代码,并粗略的解释代码,引出本节课课题---程序的基本结构观看电视节目,体验猜数游戏。
由生活中的电视节目引出,更具吸引力。
然后利用仿电视节目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生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
目标展示展示学习目标,介绍本节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及任务。
明确目标带着任务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探究任务之顺序结构【自主探究一】(1)生活中我们如何交换两个瓶子里的液体呢?(假设这里有两个瓶子,一号瓶子装有溴水,二号装有水)(2)如果要交换两个变量的值呢?(3)画出交换两个变量值的流程图。
通过此问题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出:借助于第三方,通过探究任务一的设置让学生接触顺序结构,借助于流程图了解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
【交流分析】展示交换两个变量值代码并分析代码:Private Sub Image1_Click() Dim a As Integer, b As Integer, c As Integera = Val(InputBox("输入a"))b = Val(InputBox("输入b"))Print "交换前:a= tuvug "; a, "b="; bc = aa = bb = cMsgBox "交换后a=" & a & "b=" & b, vbOKOnly, "交换结果"End Sub 阅读代码体会代码,了解代码执行顺序。
由代码分析进而引出顺序结构,引导学生学习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
从而揭示什么是顺序结构。
加深概念理解。
【小结】什么是顺序结构?进一步加深概念理解。
【课堂实践1】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自己独自完成,体验顺序结构学以致用,加深理解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
探究任务之选择结构【自主探究二】(1)在滕州市区乘坐出租车,起步价5元(即2公里内计价5元),超出两公里的部分按每公里1元计价,请你用数学解析式来描述?(2)用流程图描述乘坐出租车计价过程?(3)如何利用vb来开发一款出租车计价程序呢?对问题进行数学模型化。
用流程图体验选择结构。
由生活经历开始,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然后通过数学建模。
即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又为引出分支结构做了铺垫。
条件语句NY 图1条件2语句组1NY语句组3图3条件1语句组2【知识点讲解】(1)单分支选择语句格式: IF <条件> then <语句> Endif(2)双分支选择结构格式: IF <条件> then <语句组1> Else<语句组2> Endif(3)多分支结构形式: IF <条件1> then <语句组1> ElseIF <条件2> then <语句组2> Else<语句组3> Endif图说知识点【交流讨论】如何完成【自主探究二】中的(3),以小组为单位,阐述讨论结果通过交流,能够理清三种if 语句的使用场合进一步认识选择结构以及if 语句的使用。
条件语句组1 NY语句组2图2【课堂实践2】(1)对于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给出评价:标准91-100分为A级,81-90为B 级,71-80为C级,70分以下为D级(2)制作电子相册:电子相册要求:有以下功能,能够浏览第一张、上一张、下一张、最后一张、放大、缩小、全屏、还原、自动浏览等(选做)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有选择进行实践。
通过实践进一步掌握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以及理清if语句的使用场合探究任务之循环结构【自主探究三】(1)假设你今年开始,第一个月为希望工程存入1元钱,第二个月存入2元钱,第三个月存入3元钱........依次类推,两年时间你将为希望工程存入多少钱?(2)如果要计算多少个月之后,希望工程才能储蓄多于500元?交流讨论,在脑海中进行建模通过希望工程情境的创设,即能激起学生的同情心,同时也是一种道德教育。
也为循环结构做了铺垫。
【知识点讲解】(1)for......next语句(2)Do while......loop语句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的执行流程以及如何避免程序进入死循环。
【比较】比较【自主探究三】中两个问题的代码实现(1)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Dim n As Integer, intsum As Integerintsum = 0For n = 1 To 24intsum = intsum + nNext nlblsum.Caption = "两年共存入:" & intsum & "元"End Sub 理清两种语句在程序中的出口条件以及使用场合目的找出不同点:即for语句和dowhile语句的使用场合。
进而为今后解决问题能找到切入点埋下铺垫。
(2)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 Dim n As Integer, intsum As Integern = 0intsum = 0Do While intsum <= 500n = n + 1intsum = intsum + nLoopLabel3.Caption = n & "个月才能为希望工程存款超过500元" End Sub 讨论交流,通过交流分析代码,明确for语句和dowhile语句的不同点找到两种程序的出口通过两种程序的对比,进一步理清for语言和dowhile语句的使用。
【课堂实践3】(1)阅读课本p39页打印三角形图形程序,然后完成实践任务:打印菱形图案(2)计算s=1+3+5+......+99的值认真阅读课本,并分析打印三角形程序,然后独自完成打印菱形图形。
掌握循环结构的同时,并能正确的使用双层循环。
(弄清楚什么是内循环,什么是外循环)交流评价下发实践任务报告单自我评价通过报告单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总结教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掌握了那些知识和技能?在那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有那些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七、教学反思程序的基本结构及语句教学本来比较枯燥乏味的,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学生就愿意学,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这种设计有以下几点优点:1、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习惯搭建合适的支架,使新知识的出现不是突然的,无端的,学生不会觉得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觉得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同时也是有基础有能力去掌握它并运用它来解决问题的,可以促进他进一步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所创设的问题是学生生活的经历或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所学知识的平台,缩短了知识与应用之间的距离。
当学生看到他们的学习资料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时,学生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他们会尽力学习、掌握相关的信息,并运用所学来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迁移应用。
3本课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使学生经历获取并收集信息、筛选整理信息,最终如何将信息“为我所用”,从中自然而然渗透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想,使学生水到渠成地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全面、综合地体现了信息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不足之处:在实践过程中,有一部分同学没能及时完成实践任务。
其原因如下:1、代码调试缺乏经验。
由于刚接触程序不久。
2、调试程序本身就是个细活,个别同学在代码输入时中英文状态不对,还有就是不认真导致的字母输错。
措施:1、教师在上课时多提醒学生一些细节问题。
2、多鼓励学生,多传授一些经验。
让学生少走弯路,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践任务报告单(课堂实践 ) 班级 姓名 学号说明:本实践报告单可从课堂实践1、2、3任选一个填写(优91-100信息素养评价内容优 良 差 技术问题 程序界面设计是否美观、控件使用是否正确?程序本身是否具有良好的结构,逻辑是否清楚? 语句的使用是否清晰、明了?运行结果是否正确,在精度及其他各方面是否满足要求?人际互动属小组合作完成还是独立完成?问题解决你对问题是否明确,能否清晰地对问题加以分析? 能确定着手解决问题的方案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次学习任务中,你对信息意识认识如何? 对自己作品满意吗?能否具备对其他学习内容的拓展? 认为自己身心受益了吗?分;良70-90;差70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