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景观设计理论 共32页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景观设计理论 共32页


场地现状垃圾填埋场 场地现状防汛墙
设计面临六大问题和挑战
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脉、满足多重体验 需求?
如何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 世博会期间人流量特大且集中如何解决世博期间人流等
候与疏散问题? 防汛墙的设计标高为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6.7米。如何解
决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湿地之间的高差问题? 世博会期间和会后场地的功能定位发生了变化,如何满
该公园由俞孔坚领衔的中 国设计公司——土人设计 进行设计。
设计团队简介
整体设计: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 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首席设计师:俞孔坚

项目负责人:俞孔坚

前期研究员:方琬丽、程成、奚雪松

设计团队:凌世红、轰伟、袁天远、金圆圆、俞宏前
、龙翔、孔祥斌、任冬丽、张媛、唐海波、蒋伟荣、邱宇
2.与洪水为友 内河湿地成为了二十年一遇与千年一遇的防洪
堤之间的过渡带和缓冲区。蜿蜒的水系将湿地两侧 的各个景致串联在一起,在人声喧嚣的世博会区旁 为游人构建起了一片休憩、教育、研究之地。
3.重塑文化意义 在生态重塑的景观基质上,农业和工业的历史记忆 与后工业生态文明相互交织重叠。我们从千百年来 中国的梯田中获得智慧的设计启迪,一方面用梯田 来解决水边与路面3~5米的高差,同时也减缓了汇 入内河湿地的雨水径流。
、白绍辉、方渊、何美才、杨帆、张君迎、潘阳、张静、
刘向军、丁红霞、牛静、张媛、林少华、臧亚南、邵宗博
、刘德华、俞伏敏、陈娆、张炜、陈计伟、万向荣

设计时间:2019年1月~2009年10月

建成时间:2009年10月

开放时间:2019年5月

所获奖项:2019年ASLA专业奖之杰出设计奖
方案特色
这些梯田唤起了人们对于20世纪中期上海的记 忆,那时周边场地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农业景象。在 这片稻谷作物繁茂、湿地植物丛生的城市农田中, 人们享受着季节更替的美景:油菜花在春风中遍野 绽放,向日葵迎着夏日艳阳灿烂盛开,稻花和着秋 风徐徐飘香,三叶草在冬日里平添点点青翠。后滩 公园是人们在城市中体验农耕农产的绝好去处。
内水滩地主要是指场 地中部的人工湿地, 将起到自然栖息地、 水生系统净化、湿地 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 普教育等功能
足会时与会后场地的双重需求? 如何运用现代理念和先进技术营建后滩湿地公园?
针对六大问题,六大设计对策
四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 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 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 梯地禾田梳理场地高差 弹性设计满足双重需求。 生态理念引领技术航向。
设计理念
后滩公园的核心设计理念 是将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的 肌体,设计一个活的系统, 为城市提供全面的生态服 务,包括生产和吸收碳排 放、调节自然过程、净化 被污染的土地和水、提供 乡土物种栖息地、和传承 文化、审美启智等,为 2019上海世博会提供一个 展示生态文明的独特场所
4.漫步径道之间 体验景观之美
生态修复景观、城市田 园和工业记忆是后滩公园 的3个重要的设计层面。 公园建构了一环、六纵、 多条通往梯田的路径步道 网络。既满足了世博会期 间大量的游客使用需求和 封闭管理的要求,又满足 会后作为城市公园的宜人 性和可达性。
道旁丛生的竹子和中 国红杉如同帐帘一样分隔 出了各种空间,树木围合 而成的空间用来陈列现代 艺术品和原场地上的工业 残片。
世博后滩公园俯瞰图
内滩
空中 花园
景观规划设计成果
湿地生态景观 梯地禾田农耕文
明的回味 工业文明的记忆 生态文明的体验
湿地生态景观
与洪水相适应的地形设计
原生湿地保护区 滨江芦荻景观带 内河人工净化湿地
与洪水相适应的地形设计
外水滩地和内河净化湿地 带之间通过潮水涨落、无 动力的自然渗滤进行联系, 它们息息相关,一同营造 着具有地域特征、能够可 持续发展的后滩湿地生态 系统。外水滩地主要是指 原生湿地和与黄浦江直接 相邻场地的恢复湿地通过 改造,将形成抵御风暴潮 的天然屏障,降低洪水风 险。
原生湿地保护区 (外滩)
外水滩地主要是指原 生湿地和与黄浦江直 接相邻场地的恢复湿 地通过改造,将形成 抵御风暴潮的天然屏 障,降低洪水风险; 而且强化湿地的生物 净化功能,缓解黄浦 江的水质污染
滨江芦荻景观带
先是芦苇等植物,最 后用黑叶轮草、蒲草 等植物。形成野草之 美。
内河人工净化湿地(内滩)
此方案的设计特色为“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 文明。
其中,“蓝带”为三带一区、三场九园、步道 网络形成的总体结构;“四种文明”为“滩”的 回归、五谷禾田、工业遗存、后工业生态 文化。
场地原貌及设计要求
场地原为浦东钢铁集团和 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 ,
为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的 工业棕地
安全疏散 游憩等候 湿地保护 科普教育 湿地水处理和生态游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人工湿地与更新设计
2.与洪水为友
3.重塑文化意义
4.漫步径道之间 体验景观 之美
1.人工湿地与更新设计
人工湿地水 体净化设计图
公园的中心地带为一块1.7千米长、5~30米宽的带状人 工内河湿地,它像一台不停转动的水污染处理器一样净化 着黄浦江水,并努力打造一片重塑生机的江滨地带。小瀑 布和梯田的形式不仅创造了优美的水景,也增加了水中的 氧含量,同时过滤了水体营养,减少了水中沉积杂质;并 选取了各种湿地植物来吸收不同的污染物质。实地测验表 明,后滩公园每天可以将2400立方米水从劣V类水净化为 III类净水,可供世博会非饮用水使用,与传统的水治理手 法相比可节省50万美元。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后工业时代的生态文明建筑
建筑学1001班 刘鹏昭
1004060129
目录
世博后滩公园简介 设计背景 设计面临问题及解决策略 设计理念 设计成果 总结
世博后滩公园简介
后滩公园为上海2019世博 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 位于上海市中心,位于园 区西南角,黄浦江之东岸, 东界为浦明路,西至倪家 浜,北望卢浦大桥,为狭 长的滨江地带,延黄浦江 的岸线长约1.7km,总面积 约14hm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