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学原理简明教案Word版

会计学原理简明教案Word版

唐宋:四柱结算: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减少=期末结存
明清:龙门帐:进、缴、存、该;收入、支出、资产、负债
现代:借贷记帐法
目前: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二、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举例说明:赊销
3、运用:应收账款、待摊费用等
小结: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及意义,权责发生制原则是确认计量原则之一,必须熟练掌握运用。
思考题:权责发生制是如何确认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等?
第 7~ 8 课时
课题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方法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
目的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熟知起修正作用的3个原则
四、可比性原则:横向比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及时性原则:时间限制,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即会计核算中必须做到及时记账、算账、报账。
六、明晰性原则:清楚明了,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教学
方法
理论讲解
授课
日期
月日
授课
班级
人力资源管理0303
教 学 过 程 及 教 学 内 容
课程介绍
一、课程简介及体系结构
1、会计概述
2、会计要素
3、会计核算方法
4、帐务处理程序
二、学习要求:听课、消化、做练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萌芽。结绳记事
西周:初步发展。官厅会计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2003~2004学年第2学期
课 程会计学原理
学时数周5学时 共95学时
系(部)管理工程系
教研室
教 师叶 武
第 1 ~ 2 课时
课题
会计概述
课型
理论课
教学
目的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和任务,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
教学
重点
1、会计的定义 2、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主体假设
1、核算业企本身的经济活动
2、会计主体应是独立的整体与企业主、职工个人的财务活动相区分
3、会计主体与企业法人主体区分
4、明确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假设
1、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
2、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3、运用历史成本原则、固定资产折旧等
教 学 过 程 及 教 学 内 容
Ⅰ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会计的概念、特点、本质、职能
Ⅱ新课内容
第二节、会计对象和任务(了解)
一、会计的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会计对象: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等
二、会计的任务(了解)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对变化的经济环境所做的合乎情理的假设和规定它是一个时间、空间等方面的规定。包括以下四个:
思考题:1、如何理解会计的定义? 2、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第 3 ~4课时
课题
会计对象和任务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课型
理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教学
目的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熟知会计对象,熟悉会计核算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进行的,掌握会计核算的四个假设。
教学
重点
1、会计对象
2、会计假设
教学
方法
理论讲解
授课
日期
月 日
授课
班级
人力资源管理0303
第二类 确认计量原则
七、权责发生制原则
与应收应付制相对应。会计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为基础。
1、含义:凡属于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反之,收付实现制)
教学
重点
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教学
方法
理论讲解
授课
日期
月 日
授课
班级
人力资源管理0303
教 学 过 程 及 教 学 内 容
Ⅰ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权责发生制原则
三、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2、以凭证为依据
3、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
4、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四、会计的本质:经济管理活动
五、会计的职能:
1、会计核算:记账、算账和报账
2、会计监督:合理性和合法性
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小结:了解会计的发展,通过会计的定义让学生总结出会计的特点,归纳出会计的本质,掌握其职能,了解会计的任务。
教学
方法
理论讲解
授课
日期
月 日
授课
班级
人力资源管理0303
教 学 过 程 及 教 学 内 容
Ⅰ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Ⅱ新课内容
第三节 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共有3大类,13具体原则。
第一类: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可靠性、可验证性,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三、会计分期假设
1、人为划分会计期间核算经营成果。
2、我国会计期间的规定:以一年(1 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年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季度、月份。原因:与我国财政相一致。
3、运用: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等。
四、货币计量假设
1、内容: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2、我国货币计量假设的有关规定:一般情况下企业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如收支以外币的企业可以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在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二、相关性原则:有用性(与决策相关),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三、一贯性原则:会计政策、处理方法一致,纵向可比,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予以说明。
小结:会计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会计核算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要掌握其核算的4种假设。
思考题:1、会计对象的什么?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第 5 ~ 6 课时
课题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
目的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权责发生制,熟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6个原则
教学
重点
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