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记 忆

第6章记 忆

(1) 再认。 (2) 回忆。
2. 长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理论 3. 影响长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因素
(1) 积极的因素。
❖① 对信息合理组织有利于提取。 ❖② 使信息储存处于编码时的前后关系中有助于提取。
(2) 消极的因素。
❖① 干扰影响信息的提取。 ❖② 消极情绪妨碍信息的提取。
16
三、长时记忆
(五)长时记忆中的遗忘
10
四、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
(一)形象记忆 (二)运动记忆 (三)情绪记忆 (四)逻辑记忆
11
第三节 记 忆 系 统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G.Sperling)首先用实验 证实了感觉记忆系统的存在。这样,一个完整的记忆系统不仅 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且还包括感觉记忆。于是出现了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的种种学说。 按照现代信息加工(imformation processing)的观点,记忆是一 个信息加工系统,它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 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记忆系统中三个不同的信息 加工阶段,尽管它们在信息的持续时间、记忆的容量、信息编 码方式以及信息存储与遗忘机制方面都不相同,但它们之间不 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切配合对信 息加工处理的记忆系统。
8
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一)情景记忆
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 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 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信息的存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 不够稳固,也不够确定。
19
1. 遗忘的概念
2. 遗忘的类型
3. 遗忘的规律
4. 影响遗忘的因素Biblioteka (1)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2) 学习程度。
(3) 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4) 识记者的态度。
5. 遗忘的原因
(1) 衰退理论。
(2) 干扰理论。
(3) 提取失败理论。
(4) 压抑说。
6. 遗忘的克服
12
一、感觉记忆
(一)感觉记忆的概念 (二)感觉记忆的编码 1. 图像编码 2. 声像编码 (三)感觉记忆的储存 1. 感觉记忆储存的信息量大 2. 感觉记忆中信息储存的时间很短 (四)感觉记忆的转换
13
二、短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概念 (二)短时记忆的编码
1. 视觉编码 2. 听觉编码
(三)短时记忆的储存
(1) 及时复习。
(2) 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3) 复习多样化。
(4) 阅读与回忆相结合。
17
复习要点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记忆的种类 第三节 记忆系统
18
拓展思考
1. 当前内隐记忆的研究主要是从 哪些方面展开的?研究内隐记忆 有哪些意义? 2. 如何理解短时记忆的重要性? 3. 人的记忆潜力到底有多大?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memory)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的心 理过程。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和实践过的事物都可 以成为个体的经验。
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识记是记忆的开初 阶段,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识记具有选择性,环境中的各 种刺激只有被个体注意才能识记住。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 识记是信息的编码过程。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巩固过 程。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再现包括回 忆和再认。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恢复经验的过程。 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称为回 忆。
(二)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 它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表现在对单词、符号、公式、规 则、概念的记忆中,如记住数学公式,对“学习”的词义的记 忆,对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个事实的记忆等都是语义记忆。语义 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 的干扰,因而比较稳定。
2. 对识记材料的组织加工
(1) 表象和语义的双重编码。 (2) 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 (3) 按语义归类的组织加工。 (4) 主观组织。
(三)长时记忆的储存
1. 长时记忆储存的容量巨大 2. 信息保持的时间长 3. 信息储存有动态变化
15
三、长时记忆
(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1. 长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形式
4
三、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记忆的脑结构机制
1. 脑定位说 2. 整合说 3. SPI理论
5
三、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1. 反响回路 2. 突触结构 (三)记忆的生化机制 1. 核糖核酸 2. 激素
6
第二节 记忆的种类
关于记忆的种类有不同的划分 标准,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 可将记忆划分成不同类型的记 忆。
7
一、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一)内隐记忆 (二)外显记忆 (三)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 1. 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2.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 3. 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
生的影响不同 4. 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
响不同 5. 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
记忆是保存个体经验的形式之一。个体经验保存的形式是多种 多样的。
3
二、记忆的作用
记忆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学习活动离不开记忆。首先,学习新知识离不 开记忆。其次,提高学习效率也离不开记忆。
记忆在个体发展中也有重要的作用。人们要发 展动作技能,如行走、奔跑和各种劳动技能, 就必须保存动作的经验。人们要发展语言和思 维,也必须保存词和概念。可见,一个人某种 能力的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和人格特质的培 养,都是以记忆活动为前提的。没有记忆,就 没有经验的积累,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
1. 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保持时间较短 2.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
(四)短时记忆的遗忘 (五)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1) 平行扫描 (2)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3) 完全系列扫描
(六)短时记忆的转换
14
三、长时记忆
(一)长时记忆的概念 (二)长时记忆的编码
1. 长时记忆信息的获得
(1) 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2) 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
9
三、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一)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 件的记忆。陈述性记忆具有明显的可以言传的特征, 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获得,在需要时可将记得的事实 表述出来。
(二)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 活动的记忆。程序性记忆使人知道如何做事情,它包 括对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 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它是经过个体观察与实 际操作练习而形成的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按一定程序 习得的,开始时比较困难,但一旦掌握便很难遗忘。
第六章 记 忆
记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学习中需要记 忆,工作和生活中也需要记忆。然而,人的记 忆力有很大差异。 有的人能够过目成诵,有的人却为自己的记忆 力不好而苦恼。 那怎样做才能有良好的记忆力呢? 要提高记忆效果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记忆究竟是怎么回事? 本章将揭晓这些问题的答案。
2
第一节 记 忆 概 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