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问题

谈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问题

谈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问题
一个国家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不仅影响着本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途,更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前途。

目前我国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还很薄弱,这与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很不相称。

本文主要就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
自主创新是支撑国家崛起的主要力量,知名品牌是国家形象的代表和经济实力的体现。

一个国家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不仅影响着本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途,更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前途。

目前我国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比较薄弱,这与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很不相称。

下边就针对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数量少。

企业知识产权结构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专利、商标和版权,其中专利和商标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专利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及其占国内总量的比例都逐步上升,但平均比例还是很低,而且企业也不是发明创新的主力,进出口企业的自主品牌拥有量不足20%,其中出口企业不足10%。

专利技术档次不高,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低。

企业专利包括发明、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三种。

其中发明专利具有原创性,重大发明专利涉及到产品和产业的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能为产品带来较高利润,构成品牌的技术基础和价值源泉。

但在我国,企业的发明专利在绝对数量和所占比例上都很低,这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品牌名牌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支撑,价值相对较低。

虽然近期国内涌现出一批知名品牌,但多数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对外贸易主要采取来料加工和承接订单方式,自主品牌不能得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造成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我国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与国外企业在华知识产权状况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1985-2004年,国外企业在华申请发明专利356865件,为国内企业申请量的3.59
倍;国外企业获授权的发明专利量118888件,是国内企业的7.31倍。

另外,我国企业的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传统工业领域如轻工、中医药等行业,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发明专利主要为国外企业拥有。

专利和商标的国际化水平低,自主知识产权流失和品牌陨落问题相当严重。

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专利和商标国际化。

我国国际专利申报量2000年后开始较快增长,但也只是同期美国PCT申请量的三十分之一。

国际商标注册方面,1989-2003年里我国企业通过马德里国际商标体系在其他国家的国际注册申请共2995件,但同期通过马德里体系伸延到我国的却超过13万件。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专利和商标国际化程度太低。

促进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的建议
建立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的内在机制。

深化改革,排除制约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的体制和制度障碍:确立和巩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使其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技术开发和品牌经营;理顺企业内部资本、知识产权、品牌之间的产权和利益关系;通过对企业创新人员创新成果的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鼓励技术人员和其他职工积极参与发明创新活动。

完善知识产权和品牌市场,定期组织全国性和区域性知识产权交易活动;建立专利交易平台,通过网络展示专利项目和开通供求双方的“直接对话”,促进知识产权的交易及其向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品牌的知识含量。

实行支持、鼓励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的政策法规。

设立国家专项基金,采取立项定额资助或贴息贷款等方式,资助企业的自主创新研究和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国家和各级政府既要鼓励企业在一些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和产业上不断提高原始发明创新能力,努力发展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保证我国重要产业技术的独立自主和国际领先水平。

还应根据大多数企业的实际创新能力和物质技术条件,制定鼓励对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政策,以此达到提高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避免单纯引进和重复引进的效果;把扶持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作为政府采购的重要指导思想,完善政府采购我国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产品、工程和劳务的有关法规。

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提高自主品牌对国民收入的贡献。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的巨大差异直接影响公平竞争,制约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发展。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是促进国内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的迫切需要。

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社会环境。

进一步完善保护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法律法规;运用各种媒体在社会上开展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的宣传教育,倡导广大消费者自觉购买和爱护企业的知名品牌;依法
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行为,并进行综合治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