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园艺植物育种学.doc

(完整word版)园艺植物育种学.doc

园艺植物育种学第一章绪论园艺植物育种学概念:研究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内容:根据人类需要利用自然变异以及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离体组织培养和 DNA 分子改造等途径来创造新的变异,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筛选出新品种。

进化:生物接受环境给予的刺激后产生形态和性状的改变,以适应现有的生境,这种演变发生的过程称为进化。

进化分为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

达尔文把这些进化的要素归为变异、遗传和选择。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选择的保证,选择是淘汰不良变异,积累优良变异的手段。

品种:指一个种内遗传特性稳定,经济价值较高,具有共同来源和一致性状的良种群体。

是育种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栽培作物的基本单位。

新品种审定的主要内容:优良、适应、稳定、整齐、特异。

品系:育种过程中表现优良的株系。

良种: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的地区生产上有发展前途、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

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途径:①雄性不育性的利用②远缘杂交创造新物种、新类型③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④诱变技术和诱变育种育种的传统方法:查(已有变异)引(已有变异)选(自然变异)育(创新变异)育种学的任务:根据生产和消费者对品种的要求,确定合适地育种目标,并根据园艺植物的遗传变异规律,不断地创造新种质,培育新品种,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完全花:一朵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花称完全花。

不完全花:缺少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一至三部分的花,称不完全花。

自交: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上的雌雄交配。

包括自花授粉和异花的同株授粉。

异交:不同个体上的雌雄交配。

自然异交率 (%) :F1中显性性状个体数/ F1 总个体数× 100%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花朵的花粉叫自花授粉。

自花授粉植物:自然情况下,以自花授粉为主的植物叫做自花授粉植物。

特点:①兼有雌蕊和雄蕊的完全花②雌雄蕊同时成熟③不存在自交不亲和④花器结构有利于自花授粉常自花授粉植物:指那些有自花授粉习性,但花器结构不太严密,从而发生部分异花授粉的植物,又叫常自交植物。

异交率>10%特点:①遗传上纯度很高②自交或近交不发生衰退现象(原因:长期自交和人工选择使其不携有致死或半致死基因)异花授粉植物:指在自然状态下雌蕊通过接收其它花朵的花粉受精繁殖后代的植物称为异花授粉植物,又叫异交植物。

特点:①开放传粉、雌雄蕊异熟,有利于异花授粉。

②风媒花产生大量小、轻而易于飞扬的花粉,雌蕊外露面大。

③虫媒花色泽艳丽、浓郁而特异的气味、发达的花冠和蜜腺可吸引传粉动物。

④有的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

自由授粉植物:在花器结构和开花授粉习性方面和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相同,但能够自由接受自花及异花的花粉而正常受精和繁殖后代,实际上是异花授粉植物中不存在自交不亲和的种类。

特点:携带隐性有害,乃至致死基因,导致近交衰退;但近交衰退程度轻于异花授粉植物。

品种的类型及选育特点一、同型纯合类(1)纯育品种由遗传背景相同和基因型纯合的一群植物组成,主要是自花授粉植物的育成品种。

选育特点:对群体类型复杂的农家品种或生物学混杂的品种群体,通过自花授粉和单株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方法,一般经 1~2 代,就可获得纯合稳定的纯育品种。

纯育品种要求有优良的农艺、经济性状,对不符合要求的品种及其变异类型,需采用人工杂交、诱变等增加变异类型。

(2)自交系由某个优良单株连续自交多代,经过选择而产生的基因型相对纯合的后代群体,或异花授粉作物在人工选择、控制下连锁自花授粉产生的后代。

选育特点:①用于配制杂交种品种:要求有良好的配合力,群体内个体基因型纯合,个体间基因型同质。

②异花授粉植物需采用多代套袋自交结合单株选择。

③雌雄异株和自交不亲和的种类需要姊妹交等。

④常异花授粉植物易发生杂交,应适当隔离。

(自交系品种的选育一般采取自花授粉与单株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方法 )二、同型杂合类(3)杂交种品种指用遗传上纯合的亲本在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特定组合的一代杂种群体。

杂种优势显著,有较高的生产力。

选育特点:选育步骤包括自交系选育和配合力测定。

(4)营养系品种由单一优选植株或变异器官无性繁殖而成的品种;无性繁殖的园艺植物都属于营养系品种。

选育特点:通过有性杂交和无性繁殖相结合的方法选育。

(芽变选种)三、异型纯合类(5)杂交合成群体由自花授粉植物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要性状相似的纯系品种杂交后繁育而成的混合群体。

选育特点:不是任何两个及以上的品种(系)合成的杂种群体都能符合生产要求,应研究亲本本身的表现,亲本间性状的差异及其亲缘关系等。

(6)多系品种由若干个农艺性状表现型基本一致而抗性基因多样化的相似品系的混合体。

(多系品种中的每个成员每年都要分别繁殖,以解决对病原菌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选育特点:①近等基因系依靠常规回交②近缘系多系品种需有一个经济性状好的品系作为为双交、复交和有限回交的共同亲本。

四、异型杂合类(7)自由授粉品种由自由授粉植物和相邻种植的其它品种之间的相互传份得到的群体。

选育特点:通常是从群体中按育种目标选择具有所希望的相当数量的个体,将种子混合形成下一代的混合选择法。

如:①开花前淘汰次劣株,勿使其参与传粉。

②将后代鉴定用于选择③设法提高选择的精确度(如MAS) 等(8)综合品种由异花授粉植物的若干个经济性状配合力良好、彼此相似的家系或自交系在隔离条件下随机交配组成的复杂群体。

其遗传基础广,对环境胁迫常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选育特点:利用配合力高的多系统杂交形成的后代,可几代保持较高的杂合性,个体基因型杂和,群体异质。

自交的遗传效应①自交使杂合基因型趋向纯合②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③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异交的遗传效应①形成杂合基因型②增强后代的生活力,表现为生长势、繁殖力、抗逆性等性状的增强和产量的提高。

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育种计划制定流程①制定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②征集、评价、利用种质资源③研究、掌握性状遗传规律及变异多样性④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⑤审定新品种⑥良种繁育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 1)客观需要(2)主观条件(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竞争优势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①高产稳产(产量)②优质(品质)③适应性强④对病虫害和除草剂的抗耐性⑤成熟期⑥对机械化生产的适宜性第四章种质资源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后代的遗传物质,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

(其表现形式可能是:种、品种、植株、种子、枝条、细胞、DNA片断)种质资源:植物中可用于育种栽培或其它生物学研究的各种植物类型及品种。

种质资源类型及特点:①主栽品种(通常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和较广泛的适应性,是育种目标的基本材料)②地方品种(适应特定的地方环境,特别抗某些病虫害等)③原生种和原始栽培类型(常具有栽培品种缺少的抗耐特性)④近缘种(有些近缘种是抗病育种的好材料)⑤育种材料(有些具有明显优于一般品种或类型的专长性状)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①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性中心②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中心③遗传变异性的同源系列规律④根据驯化的来源,将作物分为原生作物和次生作物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①中国起源中心或称东亚起源中心②印度起源中心(印度—马来西亚补充区)③中亚细亚起源中心④西亚中心⑤地中海起源中心⑥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⑦南美和中美洲起源中心⑧南美(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中心(智利中心、巴西—巴拉圭中心)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发展①遗传多样性中心不一定就是起源中心②起源中心不一定是多样性的基因中心种质创新的途径:①自然突变与选择②常规杂交与远缘杂交③生物技术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①就地保存和迁地保存②种子保存(短、中、长期库)③种植保存④离体试管保存⑤利用保存⑥基因文库保存3第五章引种引种:人类为满足自己需要,把植物从原来的分布范围引到新地区的实践活动。

可分为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

简单引种:品种在其遗传适应范围内的迁移,不需改变引种植物的遗传性。

驯化引种:引种植物向其遗传适应范围以外的迁移,这种迁移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必须通过有性杂交、人工诱变等改变引种植物的遗传特性。

简单引种与驯化引种的区别:区别简单引种驯化引种引种地区环境差异小大引种植物适应范围大小遗传性状是否改变否是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有性种子纬度、海拔、品种习性与引种的关系①纬度相同或相近,经度不同的东西方向引种易成功;②纬度不同、经度相同的南北方向引种不易成功;③高纬度、低海拔与低纬度、高海拔的不同地区间引种易成功;④同纬度、低海拔与高海拔间引种不易成功阶段发育与引种的关系① 对于冬小麦、大麦、油菜、萝卜、豌豆、油菜、菠菜、天仙子等长日照植物要求低温通过春化阶段,高温延迟发育,甚至不能发育。

北→南生育期延长,引早熟种南→北生育期缩短,引中晚熟种② 喜温作物如玉米、谷子等通过春化阶段要求高温,高温可促进发育,缩短生育期,低温延迟发育,使生育期延长。

北→南生育期缩短,引中晚熟种南→北生育期延长,引早熟种引种驯化的基本程序①种质资源的调查(种的分布范围、种内变异、栽培分布状况)②环境资料分析(自然生境、栽培地条件、主导生态因子)③材料收集(交换、购买、赠送、考察收集)④引种试验(种植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⑤繁殖推广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①与原产地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就能够露地越冬或越夏而生长良好。

②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或观赏品质。

③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有性或营养)进行正常的繁殖。

第六章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群体内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中,选出优良的变异个体,通过鉴定、培育、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①根据目标性状的主次制定相应的选择标准。

②目标性状及其标准必须具体明确③各性状的当选标准要适当纯系学说(进行单株选择育种的理论基础),其主要论点是:①在自花授粉植物原始品种群体内,通过单株选择,可以分离出一些不同的纯系。

(纯系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构成的群体)②在纯系内继续进行选择是无效的,因纯系内的变异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不能遗传的变异。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1、混合选择法(表型选择法)根据植株的表型性状,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符合目标要求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及播种,并与对照品种及原始群体的小区相邻栽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适宜异花授粉作物、多代自交容易退化的园艺作物,如十字花科的白菜、甘蓝及萝卜等;目的是对原种进行提纯。

优点:简便易行,省时省力,便于及早推广,不会造成生活力的衰退。

)缺点:不能鉴别每一个体的基因型优劣,降低了选择效果。

2、单株选择法(系谱选择法或基因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一小区形成株系,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入选单株基因型优劣的选择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