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案

美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行政区划和居民构成等基本情况,了解美国工农业生产的特点,掌握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工业分布和主要城市。

使之认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读图能力。

2、通过学习美国国内种族不平等和贫富悬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反对种族歧视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教学重点]农业和工业的生产与分布同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工业和主要城市的分布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美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有关景观图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加拿大和美国都是北美地区经济发达的国家。

它们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差异也是明显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美国的知识。

【提问】展示美国国旗的图案,大家数一数美国国旗上有多少道条纹、多少颗星?其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美国的国旗由13条红白相间的横条和50颗五角星组成,通常称为星条旗。

它象征美国由最早独立的13州发展到今天的50个州。

美国的国旗反映了美国的建国历史和领土组成。

它反映了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它反映了美国把领土从大西洋逐步扩张到太平洋沿岸以及海外的过程。

它还反映了印地安人受苦受难的过程,其领土的扩张史也是印地安人的血泪史。

【引导读图】读美国政区图,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群岛,说明美国领土的范围和海陆位置。

说出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的经纬度位置。

【学生回答】(略)【板书】第二节美国一、美国的领土组成,50个州和1个特区【引导阅读】阅读下文:美国居民的种族和民族构成相当复杂,其中欧洲白人移民的后裔占绝大多数,还有占全国人口11%的黑人,他们是被贩运来的非洲黑奴的后裔。

美国的黑人原主要分布在南方,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而后逐渐迁往北方并进入大城市,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服务性工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仍然受到歧视。

印地安人是美国原有的居民,由于惨遭殖民者的杀害,人口大量减少。

目前所剩的130多万人也只能生活在荒凉的特别划定的区域内,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美国的华侨和华人约有80万,主要居住在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和纽约,华侨对美国西部的开发曾作过重大的贡献,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世界上有100多个民族的后裔生活在美国,他们带来了各国的技术和传统,互相交流、吸收,共同建设了美国这块土地。

从上文,你可以看出什么?(分小组讨论,由代表发言,全班评议)【教师小结】美国是一个种族之间存在着不平等和种族歧视的社会。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板书】二、多民族的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1.欧洲移民及其后裔为主的多民族国家【承转】美国有2.5亿人口,世界上有100多个民族的后裔生活在美国,他们是如何分布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美国人口分布图”,思考美国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在哪里?人口稀少的地区在哪里?美国人口70%以上分布在城市吗?你能概括出美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吗?【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美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城市人口比重大。

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山区人口稀少,70%人口居住在城市。

东北部地区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是世界上著名的人口密集区和城市带。

【承转】人口的分布与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分布又有了新的变化。

【引导讨论】为什么美国人口一度从南部迁往北部,现在又有从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的趋势呢? 【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美国人口最初集中在大西洋沿岸东北部地带。

随着北部和西部的开发,人口曾较大规模地从南方移向北方,从东部迁往西部。

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了从传统的工业集中的东北地区向南部和西部新兴工业区迁移的趋势。

说明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使工业分布不断变化,使人口随之迁移。

【板书】2.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承转】美国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条件是一个重要条件。

我们观察一下美国和加拿大哪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更为有利。

请同学们从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水文等方面与加拿大做一个对比。

然后每个小组由一位同学说明本小组的意见,再请一位同学对全班的发言进行小结。

【学生小组发言和学生小结】(略)【教师小结】美国本土在温带和亚热带,东西两侧均濒临海洋,使美国气候既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

同加拿大相比,其热量条件优越的多。

另一方面这里的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水热条件配合的好。

对农牧业生产十分有利。

这里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在美国落基山以东地区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以上,水分条件也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美国三面临海,尤其东西两侧均为浩瀚的大洋,而且多曲折的海湾,由于纬度位置比加拿大低,港口终年不冻,为其提供了比加拿大更为有利的海运条件。

沿海地带受海洋影响比较大,气候温和湿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使之成为美国城市密集、工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像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等。

但是美国也有其不利的经济发展条件,如本土缺乏热带气候,使之无法大规模发展热带经济作物,西部山系的存在使之形成了较大面积的干旱区,需灌溉才能发展农业生产。

【板书】三、优越的自然条件及资源利用现状1.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美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面积占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耕地近2亿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0%。

美国耕地由于纬度比加拿大低,水热组合及灌溉条件均比加拿大好,土地利用潜力也比加拿大好。

但是由于中部平原南北贯通,北方冷空气可以长驱直人,南方的作物有时易受冻害。

【板书】2.三大地形区密西西比河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而易于耕作,这里已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农牧业区,再者密西西比河干流纵贯南北,支流多为东西方向,又同五大湖有运河相通,形成了联系全国主要地区的内河水运网。

【板书】3.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美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源丰富,利用类型多样。

美国平原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0%,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3,有1/4的国土是草原。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煤、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铜、铅、锌、铀等储量居世界前列。

【板书】4.丰富的自然资源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生产国,每年需消耗矿产资源约40亿吨。

其中有些是工业生产所需,而有些是高消费和浪费所造成的。

例如,在现代交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小汽车已普及到每一个家庭,成为最普通的交通工具。

美国共有小汽车1.2亿多辆,平均每两人就有一辆,它给美国人带来了方便,同时消耗的燃料也是惊人的。

美国人汽车更新速度过快,也造成对钢材的浪费。

【板书】5.资源浪费惊人【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美国的领土组成、多民族的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以及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等问题。

其中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最为重要,因为它是我们学习美国经济发展条件的依据。

正因为美国在经济发展上较为正确的认识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以经济发展很快。

这是我们要加以借鉴的。

第二课时【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

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美国工农业生产的特点。

我们先来学习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

【提供资料】请同学们看以下资料,思考讨论一下它反映了什么问题(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特色是什么)?我国在这方面有哪些是可以借鉴的?美国农业的总产值、许多重要农产品的产量以及农产品出口总量都占世界首位。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

年产粮食达3亿多吨,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l/5。

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美国农业人日据1985年统计占全国人口的2.2%,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就业劳动力的3.8%,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可供76人消费,不仅满足本国需要,还可以有1/3~2/5的农产品用于出口。

劳动生产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技术不断有新的突破。

首先整个农业实现了全盘机械化,并使用了化肥、农药,推广了良种。

美国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农业区,每个农业区以生产一二种主要农产品同它的辅助部门为主。

如乳畜带内拥有全国奶牛的l/3,生产全国牛奶、乳制品的1/2;玉米带生产的玉米占全国的3/4、大豆的60%,这里还利用玉米做饲料,饲养占全国2/3的生猪和1/4的肉用牛。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同时能更有效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学生小结】(略)【教师小结】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一是农产品极为丰富,二是劳动生产率高。

其农业生产的特色是: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专门化。

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少,所以一定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走科教兴农的道路,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保证农产品的极大丰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

我们也要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建立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商品粮和其他经济作物基地。

提示学生: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作物,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

玉米有多种用途,但是大部分作为饲料。

美国畜牧业十分发达,所以玉米带和畜牧带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

【读图提问】请大家阅读课本“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和“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①美国东北部的农业为什么集中发展乳畜业?主要供应哪里的需要?它与西部的畜牧业有什么不同?②请你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说出下列地区发展某种农产品有利的自然条件: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谷地种植葡萄、柑橘等水果。

在东南部种植棉花。

在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种植小麦和玉米。

③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同时又是世界上进口热带经济作物最多的国家。

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略)【教师小结】美国乳畜带分布在东北部主要原因是这里是美国最大的工业区,人口众多大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对乳、肉、禽、蛋的需求量大。

而且这些产品不宜保存和长途运输,就近生产还可以降低成本。

这里的乳畜带主要生产乳、肉、禽、蛋等供应城市的需要,而西部的畜牧业主要是放养生畜,一方面向美国其他区提供瘦的畜产品,如瘦的牛买到玉米带再育肥出售。

另一方面还提供其他畜产品如皮毛和其他畜产品。

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属亚热带,是夏季高温少雨的地中海气候,适合喜高温少雨气候的葡萄、柑橘等作物生长。

东南部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热量充足适合棉花生长。

美国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种植小麦、玉米,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生产,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的好,适合小麦、玉米生长。

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但是,由于本国热带气候地区面积狭小,而且不在本土,所以无法大量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