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数学减负提质增效方案

五年级数学减负提质增效方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减负、增效、提质
教学方案
遵义县第五小学杨忠辉粟明珊
问题背景:
根据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及遵义县教育科技局的指示,我校被列为遵义县小学减负、提质、增效的试点学校,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能在五年级数学中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增效,特制定本方案。

理论依据:
1、实验假设
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

教师可以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2、理论依据:
六年级数学属于新课程标准的第二段学习阶段,本阶段的三维目标主要有以下
3 个目标,其中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同属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历数据的收集.理和分析的过程,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经整掌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
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三、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
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

2、育人目标: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工作目标:
利用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来达到减负、提质、增效。

四、实验对象、方法、手段
实验对象:六年级学生
实验方法:实验法
实验手段:数据统计
五、实验原则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
易到难,按照不同能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作业,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

六、实验内容:
六年级数学作业布置
七、实验过程:
1 、准备阶段(2013 年5 月-8 月)
本阶段充分了解调查学生,分析现在的作业现状,制定有效的作业减负、提质、增效方案。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12 月)为了认真落实三维目标,切实做到减负、提质、增效,我主要围绕作业设计来实施。

科学设计作业,重视分层教学是将减负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

作业设置必须体现“巩固和检查、深化和提高、体验和发展”三个功能,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不同类型、难度、时间的作业,让学生达到通过作业发展提高的目的。

学生数学作业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

“一多” 指作业量大,学生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抄袭他人作业现象严重;“三无效”指学生写作业和教师判作业均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

基于此,我认为小学数学作业要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需从以下方面做起:1、作业内容精炼化
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冲突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实效低。

数学老师往往会布置大量的练习,搞“题海战术”,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因素之一。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效益低,作业质量差数量多,缺乏典型性。

精炼作业,提高作业效应,非常关键!2、作业形式多样化
传统数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学生做做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

因此,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

教师可以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
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

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

设计阶梯型题组。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

如在六年级数学上册中以《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一节为例,习题的层次作如下设计:第一层练习题:
(1)列式计算
①一个数的38是36,这个数是多少?
②多少千克的37是45千克?
(2)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上半年生产小轿车15000 辆,正好完成全年任务的59,全年计划生产小轿车多少辆?第二层练习题:在基本熟悉解题步骤的同时,加深理解(先用线段图表示,再解题。


(1)列式计算
①多少吨的512是4.5 吨?
②多少千米的35%是70 千米?
(2)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48 千米,占全长的45。

这条路长多少千米? 在学生训练时,教师及时巡视,及时反馈,加强对中、低层次学生的辅导。

对低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多地进行面对面辅导。

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

布置作业时,可布置必须完成的基础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巩固需求。

3、总结阶段(2013 年1 月)
通过对比本学期的成绩和前几学期的成绩,对不足之处和成功之处加以总结。

八、保证措施控制作业的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
九、成果表现形式
通过作业质量、学习成绩来体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的效果十、课题组构成各年级数学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