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伐的条件;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作战方针、北伐经过和结果;北伐期间工农运动发展概况。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帝国主义制造“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和“南京惨案”;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教材中提供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史料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2)通过“北伐胜利进军”、“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和“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内在联系,全面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北伐战争中共产党人在无畏精神的表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2)通过帝国主义制造众多惨案,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清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更深刻理解中国人民革命必须坚持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的基本观点。
(3)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说明各种革命力量的联合和相互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北伐战争的胜利是本节的重点。
从广东誓师到攻占南京仅10个月,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北伐军消灭了数倍于己的军阀主力,使军阀的反动统治崩溃,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是大革命的最高潮。
此后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重心。
2.难点分析:北伐战争的胜利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战争能够取得巨大胜利并使国民革命运动达到高潮,其原因需从国民革命的大背景下分析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综合分析,具有一定难度。
三、学法指导:(1)结合课文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2)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训练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播放《国民革命歌》提问:同学们,我播放的这首歌和那首儿歌旋律一样?生:(作各种回答)师:和《两只老虎》旋律一样可词却大不一样,这首是《国民革命歌》。
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
那么,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北伐,目的是什么?北伐要讨伐那些人呢?北伐战争又有什么意义呢?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完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能得到答案。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新课学习】一、北伐军胜利进军1.北伐的条件出示材料:“有人说:北伐战争是在形势对国民政府非常不利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一项革命活动。
又有人认为:北伐战争是在形势对国民政府非常有利的情况下,国民政府主动进行的一项革命活动。
”提问:根据所学知识及课本125页第一段内容,你认为如何?不利的条件有哪些?有利条件又有哪些?(结合前两节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此问题导入讲解北伐战争的条件。
)生:(作各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做总结。
(1)不利条件: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师:在国共两党合作的推动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为了扑灭革命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达成“谅解”,暂时停止混战,组成直奉联军,在北方,张作霖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国民军被迫退往西北。
在南方,吴佩孚和孙传芳以及西南军阀,准备南下进攻广东革命根据地。
形势的变化,要求国民政府必须先发制人,出师北伐。
(2)有利条件:组织基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政治基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军事基础——国民革命军的建立群众基础——工农运动的发展(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等)师:首先,国共两党已经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全国形成了大革命的浪潮(组织基础);其次,国民政府建立了自己的国民革命军,并且在二次东征之后,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有了稳定的革命大本营(政治军事基础);第三,国民革命是民心所向,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愿望,北伐必然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而工农运动的发展也为北伐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师出有名再加上条件具备,北伐开始了。
2.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师:1926年6月初,国民党中央通过出师北伐案,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初公布《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出示材料《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摘录)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国民政府北伐的目的。
(1)北伐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2)北伐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出示地图,介绍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支军阀的实力及占据的区域。
师:军阀孙传芳占领东部五省,中间是军阀吴佩孚的地盘,再往北包括京津地区在内的是军阀张作霖的辖区。
北洋军阀们盘跨在中国东部最富庶的土地上,他们对内实行反动统治,奴役广大民众;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权益,若要实现国民革命的目标,就必须出师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提问:北伐军只有10万,吴、孙、张共有兵力75万。
北伐战争怎样打才可以以少胜多?如果你是当时北伐军总指挥,你该如何制定作战方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肯定学生正确之处,并做总结(3)作战方针: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北上扫吴、东进歼孙、最后灭张)3.北伐的经过出示《北伐战争形势动态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战场上的形势,概括北伐战争的战况。
(1)两湖战场——灭吴主力(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师:两湖战场:是最主要的战场,北伐军的先锋部队是叶挺领导的独立团,他们攻克了军事要塞汀泗桥、贺胜桥,占领武昌,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
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2)江西、闽浙战场——灭孙主力、占宁驻沪、政府迁都(广州→武汉)师:在两湖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北伐军主要兵力转向江西,在江西战场上,他们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占领了南昌。
福建战场上没有遇到强敌,北伐军控制了福建和浙江。
1927年春,北伐军沿江东下攻占南京,进驻上海。
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声震全国。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3)继续北伐——南北(冯玉祥)会师、打退奉军师:吴佩孚、孙传芳溃败时,张作霖进军河南,企图阻挡革命军北伐。
1926年秋,退往西北的冯玉祥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在五原誓师,参加国民革命,占领陕西,进军河南,与从武汉出发继续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会师于郑州。
从南京出发的北伐军占领了徐州。
到此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辉煌的胜利。
4.北伐的结果胜利——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1.原因:北伐战争胜利的推动(北伐与工农运动相互促进)北伐战争得到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
2.表现:(1)工人运动——①湘赣工人成立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②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在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下胜利了(2)农民运动——①湘鄂赣农民成立省农民协会,之后共有17个省建立了农民协会,农民有了自己的政权和武装。
(一切权利归农会)②湖南农民运动最迅猛。
毛泽东深入湖南农村,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歌颂农民运动。
瞿秋白为《湖》作序,称颂毛泽东是“农民运动之王”。
结合教材127页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问(1)农民在乡里如何“造反”?(2)为什么说“打翻这个封建势力”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通过提问让学生感受当时农村革命的状况)参考答案:(1)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
(2)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反帝反封建,是由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决定。
师:孙中山先生认为,只有唤起民众才能取得国民革命的成功。
从工人运动到农民运动,民众的唤起,民众的联合,民众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大革命。
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1.原因:(1)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师:中国革命形势的高涨,特别是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使帝国主义十分恐慌。
他们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和“南京惨案”,企图扼杀中国革命。
请同学们阅读第220页的小字课文,对三个惨案的情况稍作了解。
(2)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人民的反帝斗争师:在大革命的浪潮中,各地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队,收回英租界。
2.突出成就:汉口、九江人民收回了英租界(播放一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当时情景。
)3.意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四、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师:下面我们对前面学习的内容再进行分析总结,为什么北伐战争能够取得节节胜利?(指导学生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我们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在学生归纳基础上教师总结十六字:国共合作、方针正确、工农支持、将士奋勇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国共合作、方针正确2.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工农支持3、北伐军将士英勇作战,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叶挺、“铁军”)——将士奋勇【课堂小结】出示本节知识结构图(略)小结:本课学习了1926年——1927年初国民革命的高潮,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全国性的革命高潮。
这次高潮的持征是要坚定彻底地消灭军阀,打倒帝国主义。
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高涨互相促进,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了重大成果。
【课堂练习】1.下列战役发生在湖南、湖北战场的有:A①汀泗桥战②贺胜桥战役③武昌战役④南昌战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在北伐战争的推动下,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速的省份是:BA、浙江省B、湖南省C、湖北省D、福建省3.北伐战争胜利的最主要表现是:BA、完成了全国的政治统一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彻底铲除了军阀的统治D、工农运动蓬勃发展4.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是在DA、南京、汉口B、上海、九江C、上海、南京D、汉口、九江5.北伐战争首先打击吴佩孚的原因是AA、直接威胁广东革命根据地B、是直系军阀的首领C、军事力量最强D、是最反动势力的代表6.北伐战争期间,因其所率部队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的将军是CA、李济深B、蒋介石C、叶挺D、冯玉祥最后视时间而定,播放《誓师北伐》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