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要求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要求
编制工作重点
� �
强化项目对我国信息装备制造业贡献。 要求以同等优先的 原则,通过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方式选择国产的信息化装备 (含硬件和软件),带动我国信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强化项目综合效益的提高。 一是详细比选设备和软件的性能与价格,提高装备配 置的合理性和投资效益; 二是详细分析系统对业务运行支撑能力、系统复用能 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系统运行管理能力; 三是系统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带动信息 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是所建电子政务项目对行为规范、公共服务、决策 支持所产生政策的社会引导作用; 以利项目的绩效评价。
编制工作要求
�
项目立项阶段
(1)项目立项的任务 ━━旨在结合国家和本部门电子政务现状和实际需 求,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并提出项目 建设内容、方案框架、组织实施方式、投融资方案和效益评价等方面的 初步设想。 (2)项目建议书编制侧重点 ━━项目建设必要性、需求分析、总体建设方 案框架、主要建设内容、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项目对行使政务职能的 贡献等内容。 (3)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 ━━项目建设单位主要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 文件精神、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并 参考项目需求分析报告、 项 目审批部门组织 专家对需求分析报告提出的评议意见, 按照本文件的要 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4)项目建议书报送和审批流程 ━━ 项目建议书 审批部门 咨询评估 审核批准
编制工作基本原则
�
�
� �
�
从政府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 能出发,注重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升电子政务应用水平、带 动信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项目对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的作 用。 从提高项目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的角度出发, 注重电子政务项 目现状及需求分析、建设目标、建设方案、投资规模、资金落实、 运行管理、绩效评价的分析论证,力求项目建设方案的合理、适用 与可行,以发挥电子政务系统效能,推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 享和业务协同。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 注重项目实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维护 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能力和效果。 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项目建设对所涉及部门、地区、社会 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项目建设对所涉及部门、地区、社会 等方面的影响,确保项目与社会发展的促进性、协调性和适应性, 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注重提高各类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统 筹考虑各类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土地合理利 用、节能降耗等因素,确保项目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要求。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要求
主讲人:徐红 二OO七年十月九日
讲授主要内容
� � � � � � �
编制要求适用范围 编制工作依据 编制工作基本原则 编制工作重点 编制工作要求 编制格式和提纲 编制说明
编制要求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央政务部门编制的国 家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项目建 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 对于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务 部门编制的电子政务项目建议 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可参照 本要求执行。
�
编制工作依据
� �
�
� �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及中央、国务 院有关文件。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和 《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 以及《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 》等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和《工程建设项目 施工招标投标办法 》 有关土地、环保、节能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其它与电子政务项目相关的技术、经济文件,如标 准、方法与参数等。
编制说明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业务逻辑分析是按照政务职能实现政务 目标、业务目标、作业目标的重要体现,是提出信 息系统功能、性能需求和信息量测算的重要依据。 业务逻辑分析包括业务功能、业务结构、 业务流程描述和业务量(作业量、人员劳动量、作 业处理量)的测算。 业务逻辑一般可分解为信息监测作业、 行政执法作业、内部管理作业、财政功能作业、宏 观决策作业、社会应急作业和政务公开作业等。
编制说明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总体建设规模、建设任务和分期建设内容是 实现项目总体建设目标和分期建设目标的具体体现。 结合项目总体目标和政务信息化现状,提出 项目总体建设规模和建设任务;结合项目分期目标和政务 信息化发展状况,提出分期工程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设计方案是项目涉及的电子政务系统 整体架构体系,包括本电子政务系统内部结构和与外部系 统间的联系,并能够区分出已建系统及功能和新增系统及 功能。 通过文字和图表等描述政务信息系统整体框 架,包括本政务系统内部结构和与外部系统间的联系,并 区分出已建系统及功能和新增系统及功能。
编制说明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信息量(存量和增量)分析目的是 为了确定政务业务所需的系统支撑能力。 根据业务逻辑分析,提出项目的信 息处理量、存储量、传输流量及相关变化量的 分析过程和测算结果,并分别提出这些数据量 的现值和3~5年的预测值。 同时,还需提出对系统的服务响应 速度、服务质量等级、安全等级、信息资源使 用效率等作业品质的需求。
编制说明
� 第四章
需求分析
本章是立项阶段的重要内容。需求分析不仅 是项目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体现,而且是项目信息系统建设 的重要依据。
政务目标分析 业务逻辑分析 信息量分析 系统能力分析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在需求分析中,应按照项目建设单位政务职 能,明确提出项目建设所要解决和改善的社会问题,分析 产生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项目所涉及社会问题 的政务目标、实现政务目标的相关业务目标、实现业务目 标的相关作业目标、实现关键作业目标的信息化目标(手 段)。
�
编制说明
�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章是立项阶段的重要内容。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简述有关政策法规、体制改革、社会环境以及政 务职能、业务管理、技术手段等方面对项目建设的有关需求。 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 对项目建设单位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分析,是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必要性与合理性的重要参考,是对已有资 源综合利用和确定项目新增资源配置的参考基础。 详细描述项目建设单位现有网络系统、数据资源 开发利用、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应用系统、安全系统、运 维系统等装备状况、系统能力、业务应用水平和普及状况, 列出现有的主要软硬件设备清单。
� � � � � �
编制说明
�
�
第一章 项目概述
项目概述。简述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含共建单 位)及负责人和设内容 (任务)、建设周期、投资估算、资金来源、效 能指标等主要情况,为后续对项目建设内容的分 析奠定基础和预设前提。 变化内容。对于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根据 项目前 期工作的进展情况、前期审查研究情况,简述对 于项目建议书批复所调整变化的内容。
�
编制说明
�
�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建设单位的描述基 本相同 项目建设单位的描述应包括: 项目申报单位
项目共建单位 项目实施单位
�
�
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是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托,对项 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的阐述和分析, 表现出项目承建单 位的建设资格和能力 。 简述项目申报单位、共建单位、实施单位的性质、主要 职能(职责)、组织机构、人员(技术力量)情况、相 关工作和承担项目的主要建设责任等内容。
编制工作重点
�
�
�
强化项目的应用需求分析。 结合政务部门的职能,促使系 统建设目标紧紧围绕政务目标、业务目标和作业目标的实 现;强化业务逻辑(业务功能结构和业务量)分析、信息 量分析和系统能力需求分析。 强化项目建设目标中量化指标的制定。 要求项目提出的政 务目标、业务目标、作业目标和系统建设目标等各类目标 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使目标明确且可量化、可考核,以 实现可持续发展。 强化项目建设方案的先进、适用和可扩展性。 要求项目建 设方案应与现状、需求、差距、投资逻辑对应,方案先进 且成熟,更重要的是适用(装备能力适度),以实现较高 的系统效能,且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以利提高项 目的投资效益。
编制说明
3、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结合项目需求分析,描述现有的信息系统装 备和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注意:需求、现状、差距和建设内容应尽可能逻辑对 应。 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结合需求和现状,以及要实现的政务目标、 业务目标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从电子政务项目在加强 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改善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 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简述项目建设的意义。从 行使政务职责的角度、从满足业务需求的角度论述各项建 设内容的必要性。
编制说明
�
说明一 可行 性研究报告将第三 章和第四章合并为 一章“需求分析和项 目建设的必要性 ”。
�
说明二 可行性研 究报告应充分利用项 目建议书的相关信息 对需求分析进行更进 一步的详细阐述。
编制说明
�
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四章)
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基本相同。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注重目标的可量化与可考核) 项目建设目标是考核电子政务效能实现的重要体现,也是 项目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 项目建设目标涉及 5~10年的电子政务总体建设目标和 2~3 期的分期建设目标。 根据前述需求分析,提出项目建设的 总体目标,包括:政 务目标、业务目标、工程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效益目标 等。 分阶段提出政务目标、业务目标、工程建设目标和建设规 模、效益(效能)目标等,清晰 界定各期目标的边界和演进的内容 ,并 用定性和定量(可考核、可量化的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目标进行刻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