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全国民航航空安全工作报告

2011全国民航航空安全工作报告

坚持严格管理狠抓能力建设实现民航“十二五”安全发展良好开局李健(2010年12月21日)同志们:这次安全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总结今年的安全工作,分析当前行业安全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明年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动员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大力实施持续安全战略,提高航空安全水平,实现民航‚十二五‛安全发展良好开局。

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航安全工作十分重视。

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民航局呈报的《民航2010年安全工作总结和2011年安全工作部署》上批示:‚民航安全工作,是民航各项工作中第一位的工作。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民航安全的各项法规、制度,严格落实民航安全的各项保障措施,严格加强民航安全监督管理,全面做好民航安全的各项工作。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李家样局长将在今天下午和1月份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作重要讲话,就加强行业安全工作提出要求。

下面,我代表民航局作2011年安全工作报告。

报告分三部分:一,2010年安全工作回顾;二,2011年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总体思路;三,2011年安全工作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第一部分 2010年安全工作回顾2010年是全行业安全工作经历重大考验的一年。

全行业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进一步树立和落实持续安全理念,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严格落实安全法规规章,着力推进安全体系建设,加强行业安全监管,狠抓安全基础建设,前七个月,保持了平稳的安全态势。

‚8.24‛运输航空特大飞行事故发生后,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立即开展安全大检查,查找和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安全工作,防止事故接连发生,使航空安全重新回归到平稳发展的轨道。

总体来看,全行业安全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确保了玉树抗震救灾、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任务的航空运输安全和空防安全,得到中央领导和社会公众的肯定。

2010年,全行业预计运输飞行507.2万小时、239.3万架次,同比分别增加14.0%、11.0%(全年全行业实现运输飞行509.8万小时、239.3万架次,同比分别增加14.6%、11.0%)。

通用飞行〃38.5万小时,同比增长6.1%。

南航连续安全飞行770多万小时,国航获得飞行安全‚五星‛奖,东航获得飞行安全‚四星‛奖,四川航、山东航获得飞行安全‚一星‛奖,飞行学院获得飞行训练‚口星‛奖。

2010年主要安全工作及特点:(一)制定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提升宏观掌控能力。

贯彻落实国家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完成《中国民航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中国民用航空安全规划纲要(2011—2020年)》编制工作,明确‚十二五‛期间以及今后十年行业的安全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

依据《中国民航航空安全方案》(SSP),制定实施路线图。

坚持月度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议,及时下发安全通报、安全警示,加强对行业安全形势的掌控。

针对今年以来行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民航局党组在6月份及时提出‚三个力戒‛和‚三个防止‛的要求,要求全行业力戒骄傲自满,防止麻痹思想,力戒盲目乐观,防止心中无数,力戒驭下不严,防止管理松懈,要求6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效益、正常、服务、训练、监管、新技术、基础保障的关系,加强对行业安全发展的宏观指导。

(二)全面深入开展安全检查,切实治理安全隐患。

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精神,将‚安全生产年‛活动推向深入。

企事业单位结合SMS建设和安全审计工作,加强危险源识别和监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8.24‛事故发生后,全行业迅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尤其是针对超能力组织生产、超裕度使用人力、人员资质、管理链条可靠度等八个方面进行检查。

在为期25天的大检查中,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2341个,其中重大安全隐患88个。

各地区管理局及监管局共下发整改通知书417份,整改建议书240份,明确隐患治理的措施、责任和时限。

其中,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分别列入所在地的地区管理局或监管局挂牌督办事项。

通过整治,机场标志标识系统逐步完善,外来物损伤航空器轮胎事件数量降幅比较明显。

(三)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安全风险管理。

今年是民航‚安全体系建设年‛,各单位、各系统认真落实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指南精神,加大工作力度,中国民航SMS建设总体推进顺利并走在国际前列。

国际、东方、南方、厦门、山东等航空公司通过安全管理体系补充运行合格审定,初步建立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无锡机场率先通过局方SMS审定,全国57%颁证运输机场的使用手册修订通过局方审查;空管系统体系建设也进入到审定阶段;航空保安管理体系(SeMS)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在此基础上,民航局拟定了《民用航空安全体系管理规定》。

此外,监管部门结合监察计划开展持续监察和重点检查,完成3个航空公司、36个机场和8个空管单位的安全审计,以及27个机场的保安审计和22个机场的后续保安审计工作,促进了企事业单位规章符合性建设和设施设备的完善,增强了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四)创新安全监管机制手段,依法监管力度加大。

出台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若干措施》,有力促进了安全监管的机制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手段创新、技术创新。

民航局将航空安全、飞行标准、公安等部门纳入航空运输委员会,建立安全评估‚一票否决‛制度。

在民航各监管局设立航空安全办公室,行业安全监管机构进一步健全。

开展安全监管绩效考核试点工作,行政约见、信息通报、隐患治理等制度不断完善。

完成飞行标准监督管理系统(FSOP)总体规划和系统设计,制定《FSOP实施路线图》和《审定监察工作流程》。

今年以来,民航各级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纪检等手段,严肃惩处安全生产领域的违规违章行为,有力维护了法律法规的权威性。

对河南航作出暂停运行的行政强制措施;对发生人为原因严重事故征候的华夏航,作出暂停运行的处罚,并责令其进行安全整顿。

对存在突出安全问题的新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满洲里机场,分别给予经济处罚,并暂停后者夜航运行。

此外,对运行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深圳航、海航、天津航、首都航、中联航等,相关地区管理局分别行政约见其主要负责人,对飞行总量进行限制,并向其主管部门及地方人民政府进行了通报。

(五)深入全面开展事故调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8.24‛事故发生后,在国务院调查组领导下,民航系统积极配合,组成专业工作小组开展技术调查工作。

目前,调查工作处于技术分析阶段。

全行业结合安全大检查,深入进行反思,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民航局先后召开安全大检查分析会议和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出台了进一步加强行业安全工作和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48条措施。

全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措施,不利的安全局面得到扭转。

(六)持续加强基础安全工作,夯实安全发展基础。

今年以来,全行业深刻把握民航安全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落实持续安全理念,狠抓基础性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规章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

《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民航支线机场建设标准》、《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及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全保卫规则》等规章标准得到修订。

加快出台咨询通告等政策意见,对安全运行及安全监管中急需、但在短期内难以出台规章标准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指导。

航空公司、机场以及航油、航信保障企业结合SMS建设、安全审计和安全检查工作,对运行手册和规程规范进行了完善。

二是安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

针对个别航空公司飞行员‚集体请假‛以及飞行等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管理出现的新问题,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运输航空公司飞行员资质管理的指导意见》。

落实《民用航空安全培训规定》要求,开展企事业单位中高层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和各类监察员培训,并免费对中小机场空管人员和通用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认真进行事故征候调查,积累调查经验,加强调查队伍建设。

稳步开展适航审定工作,加强适航审定队伍建设。

三是新技术推广应用实现新突破。

贯彻落实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总体部署,实施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加强新技术在安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玉树、丽江、阿里机场实现所需导航性能(RNP)运行,具备RNP运行能力的玉树机场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东航平显系统(HUD)通过局方验收并投入使用,南航使用电子飞行包(EFB)实施飞行运行。

北京、广州、深圳机场实施区域导航(RNAV)运行,执行率达到99%以上,上海虹桥、浦东和乌鲁木齐机场完成RNAV试飞。

海南三亚、宁夏固原、内蒙古鄂尔多斯机场实施RNP APCH程序。

12月6日,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由民航局主持的‚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新一代国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通过科技部验收。

四是调查工作、适航能力建设和飞行校验迈出新步伐。

完成菲律宾ZEST航空公司MA—60事故调查,这是我国民航调查组首次以航空器制造国和设计国的身份赴国外全面参与国际调查;基本完成‚11.28‛津巴布韦货机坠机事故调查。

编制《适航审定能力建设规划纲要》,并提交国务院第六次重大专项会议审议,目前已经正式立项;重点做好国产大飞机适航审定工作,推动FAA正式启动对国产运输类飞机适航审定能力评估的影子审查,推进与欧盟适航双边协议谈判;加强适航审定能力和系统发展研究,成立民用航空航油航化审定中心,着手筹建发动机适航审定中心。

完成全国所有民用和军民合用机场的各类飞行校验任务及朝鲜平壤机场的国际校验任务。

五是航空安全科研取得新成绩。

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即将成立,将为安全科技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完成《民航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民航持续安全的理论和实践》、《跑道安全规划项目试点推进》等课题,一些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此外,安全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也不断深化。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存在的问题。

截至目前,全行业发生运输航空特大飞行事故1起;发生通用航空一般飞行事故2起,一般航空地面事故4起。

1至11月发生事故征候207起,比去年同期增加55起,其中严重事故征候16起,比去年同期减少1起(全年发生事故征候219起,比去年同期增加57起,其中严重事故征候17起,同比持平)。

这些问题尤其是‚8.24‛事故的发生,说明行业安全工作还有不少缺点和不足。

一是一些单位忽视安全盲目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