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卫填海 课件

精卫填海 课件

刑天常被后人称颂为不屈的英雄。
分析人物形象及意义
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它这样做的意 义是什么?
——它不甘于被海水淹死的命运,精魂化鸟,
誓将东海填平报仇,同时也是替人类除害 造福,不让东海继续为患。精卫是不畏艰 难,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 罢休的坚强意志的化身。
典籍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 曰:“精卫”,其鸣自詨(xiāo) 。是炎帝 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 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 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北山经》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 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 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 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 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地还在做着 这种工作。
精卫碶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 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 木,将以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 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 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绝的事业。
成语故事
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 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许多特权;而是纯粹的 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 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 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 传说,炎帝有个女儿叫女娃,女娃聪明伶俐,活 泼可爱,美丽非凡,炎帝十分喜欢她了。一天,她走 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 马骑。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女娃走 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坏了, 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 会说你是英雄。”
大孩子见女娃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文弱,根本不 把她放在眼里。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女娃面前说: “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 女娃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炎帝 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 上晒干。” 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 后少管小爷的闲事。”说着动手就打。女娃从小跟着父 亲上山打猎,手脚十分灵活,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 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 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 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肯服输,挥拳又打,被女娃 当胸一拳,打个昂面朝天。 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女娃,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精卫填海
《山海经》
典籍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 曰:“精卫”,其鸣自詨(xiāo) 。是炎帝 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 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 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北山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治县西。 3、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名自詨(xiā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少女:小女儿。 10、故:所以。 11、堙(yīn):填塞。 12、为:化为。 13、喙:嘴。
精卫的状貌、叫声、来历各是怎样的?读了这些描 摹和叙写,你有怎样的感受?最能突出其锲而不舍 精神的词是什么?
——状貌: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叫声:其鸣自詨 ——来历: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 返,故为精卫。 ——感受:这些描摹和叙写给人感觉故事之真实可信,仿佛 实有其事。另外,其状貌形小美丽,与东海相比更让人敬佩 她的勇气。“其鸣自詨”,或是招魂一般让人悲怜,或是自 励一般让人振奋。既是炎帝之女又是冤魂所化,自然有了神 性,是一种不屈精神的凝聚。
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译文: 精卫衔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 会到来呢?
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 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分开心,刚巧 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他游过来,对女娃说:哪天在陆 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 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 女娃倔强地说:“我没错,认什么错。” 龙王的儿子见女娃倔强,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立 即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女娃来不及挣扎,就被淹 死了,永远不回来了。 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 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 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 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
——最能突出其锲而不舍精神的词是“常”。
主旨
这个神话故事写炎帝(传说中的神农氏) 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 衔木石,投到海里,一心要把东海填平的 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形象,表现 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治理 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奋斗不止,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也常比喻坚 持不懈的人。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 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 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 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 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所以化为精卫鸟。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 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 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她被悲恨无情的海涛毁灭了自己,又想到别人也可能 会被夺走年轻的生命,因此不断地从西山衔来一条条 小树枝、一颗颗小石头,丢进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 她无休止地往来飞翔与西山和东海之间。 可是那咆哮的大海嘲笑她道:“小鸟儿,算了吧, 就算你干上百万年,也别想将我填平!” 但是翱翔在高空的精卫坚决地回答说:“就算干 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世界末日,我也要将你 填平!” “你为什么恨我这样深呢?” “因为你呀——夺取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 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 大笑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