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渔具部分本部分实习采取以下方式:(1)调查渔村常用的渔具,并且对相关渔具进行测量;(2)学习渔具的装配技术并进行相关的测试。
首先,对澳头村做一下简单的概况,厦门市澳头村是临近同安湾出口及内的海域的一个小村庄,属于东海域,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该村庄常驻人口只有1266人左右。
该村盛产紫菜、牡蛎等海产品,其渔业发展经历了一个鼎盛的时期,以张网为例,渔业发展前期平均一艘渔船大概有十张网左右,四个渔民协同合作。
当时的渔业资源丰富,渔民获利很多,于是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转入渔业生产,船只数量随之增加,导致渔业资源逐渐衰退。
到80年代90年代左右,村庄里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靠捕鱼维持生计,整个村庄大概有100多艘船只,平均每网可以捕到70斤左右的渔获物。
随着科技的发展,渔民开始使用电鱼炸鱼等非法途径进行捕捞,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急剧下降。
自从2006年厦门大幅度实施退渔政策后,大部分年轻人已经走出村庄到外面去谋求生计,但是中年渔民缺乏技能,接受知识比较慢,再加上多年来从事渔业生产,根本无法适应外面的企业工厂等工作时间制度,所以这部分人仍然留在村庄继续从事退渔过渡期的渔业生产。
现在该村庄渔船数量只有30艘左右,每网的渔获物也只剩30斤左右,虽然渔业资源越来越少,但渔民每年的收入还是比较可观。
本部分实习具体包括渔具调查、渔具装配工艺两部分内容,现分述如下。
1、渔具调查根据调查渔村的实际情况,本次实习重点调查了刺网类渔具、拖网类渔具和张网类渔具。
刺网类渔具刺网类渔具是将由若干片长方形的网片连接而成的长带型网具垂直敷设于鱼类的洄游通道上,捕捞对象在洄游或受惊吓时窜入网目上而被捕获。
刺网类渔具结构在网渔具中最简单,却是设计其他渔具的基础;机动灵活,操作方便,是捕获分散鱼类的良好渔具;渔具设计与捕捞对象大小、渔获率相关密切,可捕获留小,有利于资源保护,但太多也会影响到资源。
单层刺网一般的单层刺网由主网衣、缘网衣、纲索、上、下缘纲、侧纲、属具(浮子、沉子、浮筒和浮标、浮筒绳和浮标绳、沉石、锚等)组成。
主网衣为单层,而且网目尺寸相同。
表1 单层刺网网具调查表名称数量材料名称及规格网目数缩结系数装配后尺寸纲索长(cm)水平垂直水平垂直高(cm)长(cm)网衣1PA 2a=2207906661上纲1PA/2×6d=906691上缘纲1PA/1×4d=下纲1PA d=9084608500下缘纲1PA d=浮子246圆柱体木头d=h=间距=22cm沉子452铅制 /间距=装配线1PA d=对单层刺网类渔具的评价:我们实习所采用单层刺网为新网,没有发现有网目变形的现象。
实习所测单层刺网无缘网衣和侧纲,与有缘网衣的单层刺网相比,其主网衣与纲索之间的摩擦较大,属具为浮子和沉子。
理想的缩结系数是缩结后的网目几何形状同鱼体被刺部位横切面的几何形状相似。
另外,刺网网衣的水平缩结系数较小,一般在至之间,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可知单层刺网主网衣水平缩节系数和垂直缩结系数,小组测定的数据分别为和, 都在理想的缩节系数范围内。
可以看出所调查的网具设计较为合理。
三层刺网两种不同网目尺寸的三片网片重合在一起装配在相同的上下纲上,外网衣两层,网目尺寸一样。
内网衣一片,网目尺寸较小。
根据缠络捕捞原理,即利用鱼类上网时的本身冲力,使小网目网衣在两片大网目网衣之中形成小囊袋,把鱼缠络于囊内而被捕获,能同时捕获两个方向的对象。
表2 三层刺网网具调查表名称数量材料名称及规格网目数缩结系数装配后尺寸纲索长(cm)水平垂直水平垂直高(cm)长(cm)内网衣1PA /d=2a=472538外网衣2PA/d==24cm4744上纲1PA d=74257455上缘纲下纲1PA d=93409370下缘纲浮子159圆柱体木头d=1cm ,h=8cmm=个间距沉子676铅 m=个间距装配线1PA d=对本次三层调查网具的评判:三层刺网长30-100米,高3-15米。
三层刺网的小网目网衣d/a=,大网目网衣d/a=。
从调查数据来看该地的刺网长度和高度装配还是比较合理的。
理想的缩结系数是缩结后的网目几何形状同鱼体被刺部位横切面的几何形状相似。
实际应用:水平缩结系数(1)大网目(2)小网衣。
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可知,单层刺网主网衣水平缩节系数为;三重刺网外网衣的水平缩节系数为,内网衣的水平缩节系数为,都在理想的缩节系数范围。
因此,所调查的网具设计从缩结系数来说设计是合理的。
张网类渔具调查张网类渔具是一种被动性的过滤性渔具。
它将网具敷设在沿岸鱼虾洄游通道或产卵区,借助潮流的冲击,迫使捕捞对象进入网内而达到捕捞目的.张网类渔具网具一般呈锥形,网口有框架、竖杆或其他浮沉力装置维持水平和垂直扩张,用桩、锚或船等固定。
捕捞对象以小型鱼类和虾类为主。
张网类渔具由于结构简单,作业技术要求不高,成本低廉,而且渔获新鲜度高,在沿海地区特别在群众渔业中分布广泛,是重要的海洋捕捞渔具之一。
但张网类渔具对于渔业资源破坏严重。
张网类渔具如何加强管理,突出它在利用小型鱼虾类资源的优势,减少兼捕经济幼鱼将是它的未来发展方向。
图1张网网具网衣展开图对本调查网具的评判:本次实习测定的张网采用增减目方法采用筒形手工编结,网目尺寸变化很大且复杂,从网口向囊网末端逐渐缩小,网囊呈矩形。
在张网作业中,网具的主要负荷是水的阻力。
为了使网具在水流的冲击下产生的网阻力能均匀地分布在全部网线上,目前张网的缩结系数都取得较小,一般取—,而且垂直缩结系数远小于相应的数值。
由于张口敷设于水中后受到水流冲击,网衣伸长而网目趋于闭合,并与水流成一夹角,网目张开度显著减小。
所以张网网目尺寸应比其他网具要大些,一般取用不同的比例数如下:囊网: a囊=(—)a 刺;身网:a身=(—)a刺缘网: a缘=(—)a刺;漏斗网:a漏=(—)a刺但实际测量中发现,网身部分的网目尺寸与理论值有很大的偏差,网目偏小,因此渔获物中小个体鱼类比例增多,导致资源破坏更为严重,如此恶性循环,使渔业资源急剧下降。
拖网类渔具调查拖网是过滤性运动网渔具,是海洋捕捞的只要渔具之一。
拖网的捕鱼原理是借助渔船动力、天然风流力或人力拖拽具有一个或多个袋形的网具,迫使捕捞对象进网内,而水从网目滤出,渔获物既不能通过也不会缠络,从而被捕获。
拖网渔业机动灵活,积极追捕;适应性强,能捕捞不同水层、不同深度的不同对象;生产效率较高,在渔业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图2 拖网网衣展开图对本调查网具的评判:我们实习所测定的拖网网身呈前大后小的圆锥形,有利于张开和导鱼。
同时其网目长度自前至后逐步减小,以适应进网鱼类逐渐增强的逃避反应。
但由于是人工编制的网,网目尺寸变化复杂,缺乏规律性,网身长短的合理性也有待确定。
理论上,各部分网目尺寸根据刺网网目尺寸确定:a=Ka刺。
一般拖网:网身以前1<K<;网身末节和网囊K<1,实际测量值均偏小,且远小于规定的54mm 的大小,拖网作业不但对鱼类资源本身造成巨大的损害,而且对鱼类赖于生存的海洋生态环境也造成巨大的破坏,尤其是底拖网。
2、渔具装配工艺(说明一下结构及装配技术,如结构、水扣、装配比等)单层刺网结构:由主网片、缘网衣、浮子纲、沉子纲、侧纲和属具等组成。
网衣要求透明性好,吸水性小。
网线质地柔软,网线和结节的破裂强度大,耐磨,有弹性。
尽可能选用细的网线。
颜色同水背景之间的亮度反差和色彩反差小。
1)主网衣:单位网具的长度一般为20-50米,高度一般为1-5米。
小型网所用胶丝直径一般为,大型网一般采用直径为的胶线。
采用的水平缩结系数较小,一般在之间。
2)缘网衣:有些刺网装配有缘网。
其作用是增强主网衣连边缘强度,防止主网衣和纲索纠缠。
缘网衣一般网目比主网衣大,网线较粗,其宽度一般为2-5目。
3)纲索:浮、沉子纲,维持网形,承受网具横向拉力,穿结浮沉子和固着浮标绳。
装配上网衣上下边缘,一般采用双纲配置,PE材料,粗度相同,捻向相反。
a.上、下缘纲:通常分别由浮、沉子纲各1条代替。
装配在网衣上下边缘,用来贯穿上、下缘网(或主网衣)边缘网目。
b.侧纲:维持网形,承受网具垂直张力。
材料一般同上下纲,但粗度一般较小,单根使用。
4)属具:a.浮子:浮子材料(r<1)很多,最常用的硬塑或泡沫塑料。
浮子的形状也很多。
浮子的结缚方式很多,有夹接的、穿轴的、系耳环的等等,也有的直接扎缚在浮子纲(上纲)上。
b.沉子:沉子材料(r>1)也很多,最常用是铅沉子。
沉子的形状也很多,沉子数量一般同浮子(有利于网形的展开)。
沉子的结缚方式也很多,有夹接的、穿轴的、水扣式、吊纲式等,还有的直接挂结在网片的下缘(如散腿流网)。
三层刺网由两片外层网易和一篇内层网衣构成,内网衣为小网目网衣,外网衣为大网目网衣。
目大为内网衣网目大的3~6倍,大网目网衣和小网目网衣的面积比例为1/2~2/3,线直径比为2~3。
大网目网衣横向缩结系数为~,小网目网片横向缩结系数为~。
装配方法:(1)把浮子、沉子分别等距离的装配于浮子纲、沉子纲上。
(2)以网目大小和缩结系数为基准计算大小网目比,从而求出每一打网目对应的小网目数。
设小网目为n,则n=ad Ed/axEx,其中ad,ax表示大网目和小网目的目脚长度,Ed,Ex表示大网目和小网目的水平缩结系数。
(3)把穿附三片网衣的水扣绳缚结于上下纲,还要把大目网和小目网的结节分别用网线扎缚固定在上下纲上。
大目网也可直接穿入水扣绳进行装配。
定置张网张网类渔具种类繁多,规格差异较大,但其形状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方锥体(最常见)、笼式(如笼式张网)和箱式(如畚箕网)。
这里主要介绍最常见的第一种。
1、网衣结构张网网衣一般由网身和网囊两部分构成。
1)网身:通常用增减目方法采用筒形手工编结。
机编张网衣按规格要求剪裁成若干梯形网衣,拼制而成(类似拖网)。
2)网囊:一般呈矩形,有的网身末段也呈矩形。
网囊网衣也常用机编网片。
3)网爪:亦称网耳。
有复全梯形(大捕网)、三角形(抛碇张网)、双梯形(紧网)、大小梯形(反纲型)等。
2、纲索1)网口纲:装配于网口网衣,使网口成形。
PE等材料制,一般在、右捻各一根。
2)网爪水扣绳和网爪绳:网爪水扣绳用来加强网口角强度,网爪绳用作绳圈,便于连接锚纲等纲索。
PE等材料制。
3)上、下纲和翼端纲:有翼单囊张网用。
装配在网口和翼网上、下缘。
PE等材料制,左、右捻各1根。
4) 锚纲或桩纲:锚纲或桩纲用来固定张网。
使用乙纶绳或包5)叉纲:用来连接锚(桩)纲与网具。
有双锚(桩)的左、右叉纲式,也有单锚(桩)的四叉纲式。
PE等材料制,也有以竹蔑和稻草捻合制成,4条。
6)网囊引纲:起网用。
PE等材料制,或以竹蔑和稻草捻合制成。
7)带网纲:连接船与网。
PE制。
3、属具1)框架:一般用毛竹制,根据网口大小选定框架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