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学院西京学院专业电子商务学号 1109071046姓名董琪指导教师娜日期 2014年12月摘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健康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影响其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有助于规大学生的行为。
通过帮助大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来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将是充分发挥心理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作用的一个新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学生人交往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外研究状况和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
第二部分提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目录1 前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3)2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 (3)2.1 师生关系 (4)2.2 寝室关系 (4)2.3 班系关系 (4)3 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对策 (4)3.1 遵循正确的交往原则 (4)3.2 增强交往艺术能力 (5)3.3 注重交往细节 (6)4 结论 (8)参考文献 (9)1 前言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除了八小时的睡眠时间外,其余的时间中有70%用于人际交往。
可见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1.1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高校中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时常陷入思想的困惑和误区,从而不能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
这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也影响着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未来的人生发展。
因此,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高度关注。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利益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导向越来越明显,人们越来越注重利益最大化,交往目的越发变得功利性。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观也难免不会受到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与伦理观念则变得越来越淡漠。
此外,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给孩子施加了不少压力,成长阶段一直以学业为重,“玩”的天性得到束缚,造成他们身心发展不健全,社会适应性较差,缺乏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并且,在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下,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全家人的溺爱中成长,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荀求他人的不良性格,且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以至于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各种矛盾。
还有部分大学生是因为自身性格特点等原因,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障碍。
由此看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国外研究现状人际关系,意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一种状态,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再扩充到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状况,交往的双方将自己的思想经由语言或者非语言的方式彼此互相影响,是一种社会影响的历程,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同事之谊和朋友之义等等。
社会学的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巾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
”心理学的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简而言之,人际交往就是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等等。
人际交往是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个体的人不能独立生存,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要依赖社会才能生存和活动。
人际交往既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又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在体现。
1.2.1 国外人际交往研究现状社会关系论19世纪中叶,马克思就人的木质问题提出观点,“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来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非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通过人际交往,人们丰富的社会关系得以建立,在此过程巾,人的本质体现无遗。
”交往行为论20世纪80年代后期,哈贝马斯发表了《交往与社会进化》等著作,系统地研究了交往行为与道德理论的关系,这些著作阐述的核心问题是,“社会的发展不仅表现为技术理性和功能理性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交往理性的发展过程当巾。
”认为,“交往行为的核心乃建立在生活的需求层次论1943年,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论,该理论的动机理论从对人类需要的了解出发,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归属与爱即爱和交友的需要,这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1.2.2 国人际交往研究现状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形成及特点分析2004年,沙莲香博士提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是平等互助、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相对简单稳定、认知因素在交往巾起着主导作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是开放性、自主性、丰富性、易变性。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林艳等认为,“气质作为人类行为的外在表现,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杜萍则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人际交往教育失控以及家庭教育误导是当前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涉及交往心理障碍、人际冲突与调适等问题。
古芸妮等认为,“在大学校园中,人际沟通能力的好坏,对大学生的生活适应与身心状况有重大的影响。
”国臣等指出,“在大学校园里,有将近一半的大一新生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症,实质上是一种自我恐惧和自我否定。
”综上所述,以上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学者们对其的研究也正在不断地深入,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提高和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尽管如此,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研究容上,国学者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中的人际认知、交往动机、交往需要、人际价值观等层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意义和作用强调的过多,系统地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还不多,对于培养体系的建立的研究更是不多见;研究角度上,研究的维度不够全面,人际关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涉及人的心理过程、个性差异等各个方面,当前的研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不可避免地会有些遗漏。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
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
因此,大学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
然而,现实学生的人际交往却不容乐观。
在一项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障碍”和“理想与现实冲突”在大学新生心理挫折原因中名列前三。
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对人际关系处理的“无能”更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调查中,有 48.3%的大一新生认为自己存在人际交往障碍。
而“不知如何与人交往”更是成为当代大学生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这些情况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2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往往带有较多理想化色彩,无论是对同龄者,还是对师长,都希望交往不带任何杂质,常以理想标准要求对方,一旦发现对方某些不好的品质就深感失望。
还有些大学生渴望友谊和交往,但出于恐惧、自卑等原因,不愿意向周围同学说,而是深埋心底,长期的积郁,使大学生的人际适应力下降。
因此,和其他人群相比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挫折感较强,容易因交往受挫引发心理障碍。
2.1 师生关系大学里一般采取辅导员制,一位辅导老师可能同时会带上百名学生,这与从前的班主任制有很大差别,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时间变少了,甚至一两个星期都可能看不到老师一次,此前师生交往一直是教师采取主动,学生呼应就可以了,而现在,则要学生更多地采取主动,却又担心与教师走得太近会被人认为是拍马屁、打小报告,同时又担心教师会认为自己另有所图,因而顾虑重重,使得师生关系较为冷淡。
2.2 寝室关系学宿舍里的矛盾是看不到的,虽不至于形同陌路,但疙疙瘩瘩实在不少,而很多寝室矛盾往往源于一些生活细节,如吸烟、打、开关灯门、寝室夜话、留宿异性等等。
不少学生因处理不好寝室关系而搬出了宿舍。
究其原因发现,有的同学性格向,融不到同学中去,越来越自闭;更多同学是独生子女,在家一个人生活惯了,从小缺乏同伴交往经验,什么事情都是自我为中心。
可进入大学后,要跟同学一起生活,必须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很多人难以适应。
还有成长背景、语言风俗、生活习惯、贫富差距都成为学生之间的鸿沟。
2.3 班系关系班系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集体环境,如果说寝室矛盾更多地源于生活细节,那么,班系学生的交往问题则多出于自身利益。
大学校园是个施展自身才华的平台,从干部选举到评优入党,从课外活动到就业考研,每一处都充满竞争。
而90后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合作意识较差,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嫉妒、敌意、自我中心现象明显,使得同学关系问题多多。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类型繁多,原因复杂,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只有分析清楚。
才能对症下药。
3 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对策3.1 遵循正确的交往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交往过程也有它在的规律性。
3.1.1 平等尊重平等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那么他很快便会遭到孤立。
因此在和他人交往时,既要认同别人的优势,又不鄙视对方的弱势,既不居高临下又不惟命是从,做到保持自己的自尊又尊重他人,且不能“看人下菜碟”。
3.1.2 真诚待人真诚是大学生品德高尚的重要体现,也是成功交往的基础。
美国发明家弗兰克林说过:“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和廉洁。
”一个人如果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那交往就不会让人感到愉快,反而是负担了。
所以说“以诚感人,人亦诚而应”,人际交往贵在交心。
3.1.3 注重诚信守信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做人的道德要求。
古今中外,人们都把“信”看得很重,《士兵突击》中的史班长,只为心中对许三多父亲的一个承诺,顶住各方的压力,承受痛苦的煎熬,甚至失去自己的前途,这一切,无不渗透出诚信的精神。
对于身处象牙塔的莘莘学子来说,诚信更是我们立足校园和社会的第二,因此大学生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
3.1.4 人格独立人格是人们做人的尊严、价值、地位和作用的总和。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不存在一方从属于另一方的现象,因此不要强人所难,强求一致,不干涉别人的独立选择,不随意嘲笑、挖苦别人。
在尊重别人人格的同时,切勿忘记尊重自己,无论何种情况下,都要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这样才能焕发出人格的魅力。
人格魅力不在于表现的完美无缺,而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强调作为自由人在人际交往中的真实自然的自我表现,自然流露、表里如一的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