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巩固 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 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 能量形式。图乙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 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 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 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 消耗甲的能量为25A(1+4X) kJ(字母表示)。
辨一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 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第二营养级(P94)
生产者 同化量
初级消费 者摄入量
初级消费 者同化量
呼吸散失的热能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粪便
分解 次级消 者利用 费者摄
未利用
入量
变式四 3min (1)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分__解__者___。 (2)如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 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 增长
学法指导:将图形转 化成熟悉的数学模型 进行分析。
生态学中的概念模型
(一)知识框架类概念模型
60S(双选)例2.下列选项中,与图中所示概念的从属关系相
符合的有选项
AD
选项




A 生态系统的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信息
B 种间关系 捕食
斗争 互利共生
C 生物多样性 DNA的多 种群多样 生态系统
样性

多样性
D 垂直结构的 阳光 栖息场所 影响因素
食物
辨一辨: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栖息地破
× 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2012•江苏)
(二)“文字+箭头”类概念模型
例2 3min(15佛山)稻田养鱼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鱼 苗较大时放养雏鸭,可进一步提高经济生态效益。鱼和鸭 的食物来源包括稻田中的各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落 到水中的卷叶螟等水稻害虫。请补充完成该稻田生态系统 的能量流动图解(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巩固 图乙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 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 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 示_ Ⅱ同_化_的__能__量_,C表示 Ⅱ_用__于_生__长__、_发__育__和__繁_殖__的。能若量图甲中 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y,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 递效率是___b_/_y _*_1_00_%___(用图中 所给字母表示)。
课标卷Ⅰ6、 Ⅱ31
京3
生态系统的结 构

琼20、津9、苏26、 粤27
大粤纲5、33皖、3鲁0 26、琼9
生态系统的功 能及稳定性

琼19\琼20、苏26、 鲁26、皖30
全国Ⅱ31、皖 30 、川6
苏10、琼16、 津3
生态环境的保 护

苏24
全国Ⅰ32,琼 29、津8
苏17
2010-2014年广东省高考生物字数及图表数
学法指导——能量流动图四要素:
营养级、太阳能、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分解者及呼吸作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必修3P94)
生产者
呼吸作用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
辨一辨:
呼吸作用
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
息传递的渠道。
×
2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态系统总能量是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
3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
具单向性
4从能量关系看① 〉②+③
变式二:3min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 为J/(cm2·a)],请问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 ____2_.5___[J/(cm2·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1_5_._6_%_。
学法指导: 人工生态系统有机 物输入的能量流向 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生态系统水平
生产者
呼吸作用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生态系统
分解者 呼吸作用
巩固 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 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 能量形式。图乙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 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
同化总 量/106 J
储存 能量 /106 J
呼吸 消耗 /106 J
A 900 200 700
B 100 15 85
C
15
2 13
D
18
60 12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9_×__1_0J8,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能_量__是_1_8否_%_增__加。?从_能_量_增_输_加_入__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
① ②
④ ③
生态学中的数学模型
例1 90S(2014福建卷)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 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 果如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B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 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 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 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 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 后取平均值
近年高考纵览
考纲内容
真题分布
考点清单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种群特征与 种群数量变 化
群落的结构 特征与群落 演替
闽3、浙5、琼21、全国Ⅱ31、粤 全国Ⅰ33、苏
Ⅱ 苏26、鲁26、全国4、鲁26、 瑜7、5、闽3、粤6、
卷32、皖30、粤27 川6、闽4
浙4
Ⅰ苏粤246、、全闽沪国32、13、琼2 鲁182、6、全闽国3、Ⅰ川皖3623Ⅱ0、T1、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选择题 691 834 678 788 796
非选择题 1369 1407 1780 1489 1465
全卷 2060 2241 2458 2277 2261
图表 5个 9个 10个 12个 15个
图文信息量大,突出了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目标: 建立模型,解决图表题。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太_阳__能_(__生__产_者__固__定、的_能__量_)___热__能__(_呼_ 。吸散失的能量)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 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会远远 少于Ⅲ,主要原因是 _能_量__逐_级__递_减__,_营__养_级_越__高_,__可_利__用_的。能量越少 若m1=m2,该生态系统将会 走向衰退状态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