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硅钢简介
.10.
.11.
.12.
2020-2-28/17:42:08 .13.
1.3 主要性能要求
p 磁性材料 p 硬磁性材料:具有较大的剩磁强度(0.000125韦
/cm2)和较大的矫顽磁力(500A/cm),如永久磁铁。 p 软磁性材料:剩磁强度和矫顽磁力都较小,如:磁性钢。
(0.0000746韦/cm2,0.056A/cm→Si钢)。 p (1)磁感应强度; p (2)铁损; p (3)加工性能和表面质量。
电工硅钢
.1.
主要内容
1 分类、牌号及性能要求 2 影响硅钢性能的因素 3 电工硅钢冶炼与浇注
.2.
1 分类、牌号及性能要求
1.1 分类 1.2 牌号 1.3 主要性能要求
.3.
1.1 分类
.4.
硅钢片及产品
武钢硅钢片 变压器铁芯(EI型硅钢片)
电机马达铁芯(定转子)
.5.
p 冷轧硅钢片时30年代发展起来的(中国始于70 年代),因为轧制和热处理方法不同,虽然冷 轧片Si比热轧低,但电磁性能都好得多。
空处理。
.38.
3 电工硅钢冶炼与浇注
p 冶炼关键: Ø 1)彻底降碳(转炉(脱碳快)、电炉(增碳问题)) Ø 2)彻底去P、S和气体夹杂(电炉优势,但成本高;转
炉N、H低,生产率高,成本低) Ø 3)Si的合金化(转炉弱点,联炼) Ø 4)彻底脱氧(转炉弱点,联炼)
.39.
典型工艺
p 高炉铁水+KR预脱硫+复吹转炉+RH+连铸+热装加 热炉+热轧+硅钢片(高效、高质量、生产成本低、先 进生产线)
.19.
(2)铁损
p Pe:铁芯在交流电作用下磁化时,由于磁场是交变的, 铁芯中会产生涡流(电能以热形式损失=0.24I2Rt),
由此引起能量损失。
Pe
(B2
f
d2)
p 减小涡流损失: Ø ↑ρ(电阻率,加Si的主要目的); Ø ↓d (硅钢片厚度,在薄硅钢片之间采用绝缘漆涂层)。
பைடு நூலகம்
.20.
(2)铁损
25、50、100等A/cm。
.18.
(2)铁损
p 铁芯使用时的能量损耗(P=磁滞损失(Pn)+涡流损 失(Pe))。
p Pn:往复磁化一次时所消耗的能量(电磁能→磁能结果)
Pn
f
S回线
B Hc f
8
104
(Hz—矫顽磁力)
p 要求剩磁强度和矫顽磁力小,希望,晶粒度大,杂质少, 有利于磁畴转向。
.34.
(4) P
p 有害元素。 p 与Si一样↓γ,促使晶粒长大,↑ρ,↓P,↑电磁性能。 p 但↑冷脆性,冷加工困难,对冷轧材应作为有害元素去
除,[P]<0.015%。 p 对电机用钢[Si]低的热轧材,脆性不足是主要矛盾,而
为了↑电磁性能可以放宽对P的控制。
.35.
(5) Al
p 与Si作用相似: Ø ↑ρ,↓P; Ø 促使晶粒长大、石墨化(C集中,对电磁性能影响小)、
.37.
(7)气体
p 氧:氧化物+溶于α,对电磁性能危害都很大:↑P;↓μ; ↓B。
p N与O一样:↑矫顽磁力;↓μ;磁失效(O溶于α也为此, 随着时间延长,P↑;B↓ )。
p 0.005%N→0.002%时,P↓15% p 但:取向钢,AlN适量可完善取向织构,得到优良磁性。
Hi-B:0.0062~0.0092%N,0.022~0..032%Al。 p H:↑P;H脆;冒涨(轧制时气泡缺陷)。 一般都要真
p 广泛用MnS(球状,200nm) p AlN(10nm针状,并用特殊涂层,有利↓铁损) p 如:Hi-B硅钢(铁损比普通取向钢↓10~30%)。作变压
器时,损耗↓7~20%,噪声↓2~7dB,消磁功率↓20~50 %
.28.
(4)应力和厚度
p 内应力:钢中存在间隙固溶体形成元素和非金属夹杂物 等→晶格扭曲、畸变 外应力:轧制、剪切或热处理时产生残余应力。
R:弱磁场下检验; G:400Hz时检验; • X——第一位数字(1,2,3,4)含Si量 • Y——第二位数字(1,2,3,4)电磁性能等级
.7.
.8.
.9.
1.2 牌号
p 冷轧硅钢片代号: Ø 无取向: □1W□2 • W——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带(片); • □1——铁损值的100倍,1.5T,50Hz; • □2——厚度值的100倍; Ø 取向:□1Q □2或□1QG□2 • DQ——冷轧单取向电工钢带(片); • G——高磁感取向电工钢 • □1——铁损值的100倍,1.7T,50Hz 。
p 细小分散夹杂对磁性危害大;长条针装>球状;菱角形 Al2O3最大。严格措施,↓有害夹杂物,并改变形态和分 布,↑电磁性能。
.27.
(3)夹杂物
p 特定情况下,利用“有利夹杂”,提高晶粒取向度(单取 向硅钢),所指有利夹杂是能稳定抑制初次再结晶晶粒长 大,并促使二次再结晶时良好的取向性,高温退火时 (1150~1200℃)易于分解和去除。
%。 p 纯Fe+2.5%Si→F,热处理时无相变,保持F良好磁性,
完善二次再结晶十分重要。
.31.
硅的良好作用
p 1)随着[Si]增加,钢的电阻率增大,从而使涡流损失减小; p 2)减小晶体的各向异性,使磁化容易,磁阻减小,因而降
低磁滞损失; p 3)促使铁素体晶粒粗化,减小晶界面,降低顽矫力,提高
.21.
2 影响硅钢性能的因素
p 2.1 物理因素 p 2.2 化学成分
.22.
2.1 物理因素
p 晶粒取向; p 晶粒大小; p 夹杂物; p 应力和厚度。
.23.
(1)晶粒取向
p d(体心立方):晶粒各向的磁性不同。轧制方向最容 易磁化。
p 织构:各个晶粒取向趋于一致的状态。 p 单取向:平行轧制方向;双取向:平行、垂直轧制方向 p 合适的冷变形程度和退火温度,加热时防止初次再结晶
p ↑铁损,↑矫损磁力,↓μ,恶化电磁性能,应减少或消除。 p δ↓,Pe↓ 但工艺复杂,成本↑,而且Pn↑;高频下使用的
铁芯,δ应小些(因为涡流突出,)
Pe d 2
.29.
2.2 化学成分
p Si、Al、Mn、P、S、 C等元素和气体。 p 考察两个钢号: p P151 表6-8 无取向硅钢,W12L(连铸)
0.015%。 p 冶炼时[C]<0.06%,连续脱碳退火时,[C]成<
0.005%。
.33.
(3) S
p 利弊都有元素 p S<0.003%: Ø ↑热脆性; Ø ↓Pn(硫化物夹杂,组织不均匀,退火时阻碍F晶粒长大) p 但MnS对单取向冷轧硅钢片有利(二次结晶时得到粗
大晶粒,冷轧后热处理可获得有利的晶粒取向)。
磁导率; p 4)促使钢中碳的石墨化,改善碳对磁性的危害; p 5)强的脱氧元素,能脱除对磁性不利的氧。
.32.
(1)Si
p Si有利于磁化,恶化脆性,生锈(易氧化)。热轧 ≤4.6%,冷轧≤3.5%。
p 但由于真空,加工技术进步,出现了Si>6.5%的钢种。
(2)C
p 极有害的元素。 p ↓B,↑P(扩大γ) p 冷轧钢 [C]<0.005%;热轧钢[C]<0.012~
C
Si
Mn
P
S
Nb
TN
无取向 DW12L ≤0.01 2.7-3.1 0.10-0.30 ≤0.03 ≤0.003 0.3-0.5
取向 DQ ≤0.07 2.8-3.2 0.05-0.08 ≤0.02 0.015-0.025 ≤0.02 ≤0.0055
.30.
(1)Si
p 主要合金元素,决定组织与性能。 p 低硅:0.8~1.8%;中硅:1.8~2.8%;高硅:>2.8
晶粒长大,这样有可能在高温退火时依靠晶界能作为动 力,使二次晶粒猛然长大,发展成为大小均匀的取向晶 粒。
.24.
(2)晶粒大小
p 晶粒大小:是指硅钢片退火后F晶粒大小。
p 晶界上:原子排列混乱
晶格发生扭曲 能量较高→电阻、磁
夹杂物聚集
阻↑→磁化困难
p 规律:晶粒↑、Pn↓(因为↑晶粒使晶界↓,所以μ↑,Pn↓, 但不能过大,否则↓R(电阻率),Pe↑;↓塑性。
Ø 铁损低30~40%;磁感应强度高25~26%→ 体积小、重量轻、节能;为变压器的重量和体 积可减少30~40%
p 自50年代以来,冷轧硅钢片发展很快,基本上 取代了热轧硅钢片,发达国家已占硅钢总量的 95%以上。但我国冷轧硅钢片数量不足(武钢 50万t/a)。
.6.
1.2 牌号
p P142 表6-1、P143, 表6-2 p 热轧硅钢片代号: Ø DXY; Ø D□XY,如DH41,DR41,DG41 • D——电工硅钢 • □——H:中等磁场下检验;
p 标准规定,单位铁损(W/kg)都不应超过某一值。 p 如 0.5mmD21,铁损P10/50≤2.5w/kg Ø 10—表示B=1.0T Ø 50—表示电源f=50Hz/s Ø 即在B=1.0T,t=50Hz/s时,P≤2.5W/kg
(3)加工性能和表面质量
p 便于剪切、冲压→不能过脆(经弯曲检验其脆性); p 表面质量好→无锈斑、腐点、夹杂物、厚度均匀。
.17.
(1)磁感应强度
p 在一定磁场强度下,μ↑,则B↑。 p 标准规定,在一定的H下的B值。如:0.5mm热轧硅钢
片D22 Ø B25≥1.51T 表示H=25A/cm时,B≥1.51T Ø B50≥1.61T 表示H=50A/cm时,B≥1.61T p H有 0.002、0.004、0.008、0.1、0.5、1、5、10、
.14.
(1)磁感应强度
p 在外磁场作用下,物体能被磁化的程度,在数值上等于 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磁力线的数目(磁通量密度),单位 为T(特斯拉或奥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