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说课稿
留在心中的印象
晏阳小学王亚曦
一、说教材
《留在心中的印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的主题。
本主题是围绕第五单元“初识鲁迅”这一学习专题来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在学生表达中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在训练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结合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讲述留在心中印象最深的人,表达人物独特的一面。
2、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见面的情景,并说说在之后相处过程中,对他印象的变化。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编者安排本次口语交际的是,通过讲述心中印象最深的人的特点,让学生能认真、耐心听人说话,乐于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
我将讲述心中印象最深的人的特点,以及相处过程中对他印象的变化做为本节课重点,将增强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作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在与人的交流中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能认真、耐心地听人说话,并抓住重点,简要转述。
也应该能用适当的语气根据对象和场合,做简单发言。
但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六年级学生,他能够用适当的语气根据对象和场合,写简单的发言稿,却不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设置情境很有必要。
三、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
所以,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设置“那一年,第一次见面的他”和“他变了吗”两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之下,回忆起生活之中给他们留下独特的第一印象的人,以及乐于讲述在之后的相处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令自己改变对这个人的印象。
结合评价法,使每个环节自然过渡。
激发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提高口语交际的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
老师只是问题的阐述着,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整堂课,我希望学生通过组织语言、全班交流、评价他人等学习方式展开讨论,充分实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发展性。
五、说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5分钟)
以看一看,你记住了哪只小鸭子带入,引出给你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有可能说因为他很独特。
接下来看一组图片,说说哪个人给你印象最深,引出给你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有可能是这个人身上有你特别喜欢或特别厌恶的特点。
出示主题:留在心中的印象
打开课本,默读课题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气氛之下,快速的进入到本节课的主题。
六年级的学生,心中的素材较多,为了不偏题,我让学生回归课本,默读课题让学生整体感知整节课的主题。
其实就是围绕着这五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
(二)设置情境,回到那年(12分钟)
回忆起,那一年,第一次见面的他。
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第一个问题,多抽学生回答,并板书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写在本子上。
这个简单的问题,使学生立即进入主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第二个问题,用一个词形容,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同样,按顺序板书在黑板上或本子上。
第三个问题,我会给予1分钟的语言组织时间,虽然是自己说给自己听,过程却尤为重要。
口语交际的生成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思——转换——执行——输入和反馈。
而给予学生语言组织时间,便能快速地让学生实现前三阶段,将头脑中的言语信息变成口头语言。
也便于学生找到自己阐述的语言中的不恰当的词或是有不通顺的句子,及时纠正。
然后抽生讲述,在一名同学上台讲述前。
其他同学,我会提要求,因为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刚刚这位同学讲述的事件中的他给你留下的又是什么印象,为什么,从哪句话中听出来的。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方便接下来的全班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忠告: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丰富多彩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风雨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所以,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大胆质疑,在疑问中辨出真伪,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质疑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学生讲述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讲述,相机板书: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这一情景的设置,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主题,突破重点。
同时,因为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简单,抽到的学生人数较多,学生参与度高,积极配合,乐于去表达。
第三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它的设置,能锻炼学生倾听、应对的能力。
)
(三)联系生活实际,自然过渡(4分钟)
通过对妈妈或者是老师的一贯形象,以及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人,过渡到一个人给你的第一印象,会随着相处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而发生改变。
(四)设置情境,他变了吗(15分钟)
通过当初的印象和现在的印象做对比,说说他现在在你心中的印象,是越来越好,还是与当初的印象背道而驰。
第一个问题,说出来,并板书在黑板上或本子上。
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接下来的第二问题作铺垫。
第二个问题,给予学生2分钟组织语言时间。
抽生进行全班交流。
同样,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在同学说完后,给予肯定或者提出不同意见。
与前面的第三个问题一样,是本节课的重
点也是在质疑中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一环节的设置,突破难点,通过讲述,增强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
(五)归纳整理,同桌交流(4分钟)
整理归纳这节课的问题,按问题的顺序,组织语言自述,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讲述。
(这一环节,是希望学生能按一定顺序讲述事情。
最后的同桌交流,于轻松的环境,敞开心扉,结合主题自由表达。
)
六、说板书
口语交际
留在心中的印象
说:第一印象——(事)——印象的变化
(人)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