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汇总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汇总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由于感染、血管病变、变性、肿瘤、外伤、中毒、免疫障碍、遗传因素、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和代谢障碍等引起的疾病。

1.入院后由接诊护士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入院介绍及专科指导并建立病历。

2.饮食护理保证营养的摄入,按需给予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

3.基础护理(1)病房定时通风换气,保持温度适宜。

(2)皮肤护理:注意病人皮肤、会阴部的清洁,定时为瘫痪或意识障碍的病人翻身,并轻拍背部,预防压疮。

(3)排便护理:保持排尿、排便通畅,3天未排便者应通知医生,给予轻泻剂或灌肠处理并及时记录。

尿潴留者给予留置导尿管。

4.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记录。

(2)观察神志、瞳孔、头痛及呕吐情况,及时发现颅内高压征兆。

(3)严密观察有无肺部、泌尿系、压疮等并发症发生c5.协助诊疗准确采集各种检验标本,及时协助做好影像学检查,保证各项诊疗计划落实。

6.药物应用严格执行医嘱,指导病人按时正确服药,严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7.健康指导(1)知识宣教:讲解治病防病知识,指导、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铍炼。

(2)心理疏导:给予心理支持,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二节脑出血脑出血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出血而引起的脑组织病变。

1.执行神经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保持环境安静,对谵妄、躁动病人加强安全防护。

3.休息与体位:急性期卧床休息,减少搬动,置头高脚低位或半卧位。

4.饮食护理(1)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保证营养及水分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脑出血伴昏迷者暂禁食,48小时后给予鼻饲流质,糖尿病病人给予糖尿病饮食。

5.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头痛情况,如发生持续性头痛或呕吐、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等再出血或脑疝的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药并配合抢救。

6.药物应用:遵医嘱用药,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及尿液颜色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7.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诱发再出血及颅内压增高。

8.预防并发症(1)压疮:每2~3小时为瘫痪或意识障碍的病人翻身1次,并轻拍背部,预防压疮。

(2)泌尿系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应定时夹管,鼓励病人多饮水,遵医嘱行膀胱冲洗,预防泌尿系感染。

(3)吸入性肺炎: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9.功能锻炼:恢复期要及时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如按摩、针灸等,并进行语言训练,促进早日康复。

10.排便护理:保持排便通畅,避免排便时用力,指导病人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天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必要时给予辅助通便处理。

11.健康指导(1)饮食指导:戒烟酒,进食低脂肪、低盐、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2)用药指导:脑出血病人应控制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定期测量血压。

(3)活动与休息:合理休息,坚持做适当的锻炼,避免重体力活动以及情绪波动。

(4)康复指导:指导家属配合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第三节脑梗死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动脉狭窄、闭塞或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脑血液供应障碍,而引起的脑组织病变。

临床上最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1.按神经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体位:急性期卧床休息,宜取头低位,如空气栓塞者取头低左侧卧位,避免空气栓子进入脑部及左心室。

3.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质、清淡饮食。

昏迷者暂禁食,48小时后给予鼻饲流质。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发现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加重等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5.药物应用:应用血管扩张药时,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应用抗凝溶栓药物时,,若测量血压偏低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6.功能锻炼: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加强康复训练,并鼓励病人主动运动。

失语症病人应加强语言训练。

7.健康指导(1)知识宣教:早期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康复治疗知识及方法,共同制订康复训练计划。

(2)自我护理: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精神刺激及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戒烟酒,保持排便通畅。

(3)疾病防治: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病等。

第四节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为吉兰一巴雷综合征,是可能与感染有关和免疫机制参与,的急性(或亚急性)特发性多发性神经病。

1.按神经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体位护理: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可给予半坐卧位。

鼓励病人咳嗽及深呼吸,定时拍背促进分泌物的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勤翻身,预防压疮。

3.饮食护理(1)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富含B族维生素且易消化食物。

(2)吞咽困难和气管切开的病人应给予鼻饲流质,每天鼻饲总量在2000ml左右为宜,保证机体足够的营养,维持正氮平衡。

4.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病人有无气急、胸闷、心慌、发绀等呼吸肌麻痹所致的缺氧征象。

(2)根据病情选择给氧方式,有自主呼吸并轻度缺氧者,应鼻导管给氧;明显缺氧,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者,应立即行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正压给氧,并备好抢救物品。

(3)严密观察有无进食呛咳现象,防止窒息。

5.药物应用(1)准确及时给药:根据医嘱的剂量、方法准确及时给药,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慎用镇静安眠类药,以免掩盖或加重病情。

(2)激素治疗:密切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情况,定期复查血钙、血糖、血钾;严格遵医嘱逐步减量。

6.预防并发症:.重症GBS因瘫痪、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易导致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活动肢体。

7.康复训练: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保持肢体的轻度伸展和功能位,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足下垂,注意安全防护,以防意外发生。

8.健康指导(1)知识宣教: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的方法。

(2)饮食指导: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疾病诱因。

(3)功能锻炼:坚持肢体的被动和主动运动。

(4)心理疏导:病人可能出现焦虑、恐惧、情绪低落等情绪,应积极疏导,帮助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五节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一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疲劳,呈波动性肌无力,具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和晨轻暮重等特点。

1.执行神经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活动与休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防止受凉和感染,预防重症肌无力危象。

3.饮食护理(1)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钾、钙的软食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干硬或粗糙食物。

(2)吞咽困难者应在饭前30分钟服用抗胆碱酯酶药,待症状改善后再进食,鼓励病人细嚼慢咽。

(3)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保证机体营养的供给。

4.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神志、呼吸、缺氧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当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胸闷、出汗、面色发绀、呼吸困难、肌无力症状加重时,应考虑肌无力危象发生,立即通知医生,一旦确诊,立即遵医嘱给予新斯的明针l~l.5mg加阿托品针0.5mg肌内注射,若症状无明显改善时可给予新斯的明针1mg加阿托品0.5mg加生理盐水20~40ml缓慢静脉注射,按病情需要遵医嘱给予静脉滴注维持疗效。

如病人呼吸困难加重,缺氧严重时,应考虑行气管切开,以保持有效通气量。

(2)严密观察病人吞咽情况,有无进食呛咳的现象,防止误吸和窒息。

(3)床旁备吸引器、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用物。

(4)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当病人出现呼吸停止时,不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5.药物应用(1)胆碱酯酶抑制药:按医嘱定时服用,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调整用药,不可随意停药、减量或换药,防止出现胆碱能危象。

(2)激素治疗:服药期间,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和肌无力危象发生。

(3)禁用和慎用肌肉松弛药、麻醉镇静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黏菌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以及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和磺胺类药物,防止诱发肌无力危象。

(4)免疫抑制药:遵医嘱定期检查血常规,注意肝、肾功能变化。

6.健康指导(1)饮食指导:禁忌饮酒,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

(2)用药指导:遵医嘱正确服药,避免漏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3)心理疏导: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4)自我护理:外出时应随身携带药物,佩戴疾病识别标记,便于抢救。

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保暖和休息,防止受凉和劳累,月经期尤应注意,六龄妇女避免妊娠,以免加重病情。

第六节癫痫癫痫是指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癫痫性发作为特征,是发作性意识丧失的常见原因。

1.执行神经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安置病人于舒适安静的病房,避免声光刺激,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3.体位护理:出现持续意识障碍时,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4.基础护理:落实各项生活护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加床档,床档应有棉垫包裹,危险物品远离病人;床边备好特制牙垫,为防止癫痫发作时舌咬伤。

5.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无刺激性、营养丰富的饮食,避免饥饿或过饱,戒烟酒。

持续障碍者,给予鼻饲饮食。

6.病情观察(1)癫痫发作时,观察抽搐发作的部位、频率、持续时间及发作期间病人意识、呼吸、瞳孔变化,有无排尿、排便失禁。

(2)癫痫发作后,观察病人意识是否完全恢复,有无头痛、疲乏和自动症。

7.癫痫发作时急救护理(1)就地抢救,并大声呼救他人协助。

(2)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病人的衣扣、裤带,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分泌物,取下活动性义齿。

(3)垫牙垫于上下臼齿之间。

适度扶住病人的手、脚,以防自伤及碰伤,切忌紧握病人的肢体及按压胸部,防止造成人为外伤和骨折。

(4)遵医嘱给药,对症治疗及护理。

8.药物应用(1)用药原则:指导病人遵医嘱坚持长期服药,根据发作类型选择药物,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2)用药观察:密切观察用药后效果及有无药物疹,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停药。

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肝功能,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牙龈炎等,并及时治疗。

9.健康指导(1)知识宣教:.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自我护理的方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用药指导: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长期、规律地服药,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

长期服药者应每月复查1次肝、肾功能,避免药物引起的毒性作用。

(3)安全防护:外出时随身携带有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及病史的个人资料,以备发作时联系与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