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技术要求与标准
5 悬挂装置、补偿装置及旋转部 件防护
5.4钢丝绳的卷绕 5.5松绳(链)保护 以上两项均针对强制 驱动电梯。
22
5 悬挂装置、补偿装置及旋转部
件防护 ※GB 12265.1—1997 机械安全 防
5.6旋转部件的防护
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旋转部件:曳引轮、滑轮、链轮、限速
器及张紧轮,与钢丝绳、链条形成传动 的。
GB/T10059-2009
36
8 试验
8.7运行试验 8.8消防返回功能试验 ➢ 火灾应急返回——操纵消防开关或接受相
应信号后,电梯将直驶回到设定楼层,进 入停梯状态。 消防员电梯——首先预定为乘客使用而安 装的电梯,其附加的保护、控制和信号使 其能在消防服务的直接控制下使用。(与 EN81-72 相同)
——行程下部范围内,下行,轿厢载有125%额定 载重量;
……”
38
8 试验
➢ GB7588-2003,12.4.2.1:“当轿厢载有 125%额定载荷并以额定速度向下运行时, 操作制动器应能使曳引机停止运转。在上 述情况下,轿厢的减速度不应超过安全钳 动作或轿厢撞击缓冲器所产生的减速度。”
6.6自动关闭层门装置 B(*)
28
6 轿门、层门与层站
6.7紧急开锁装置B三角钥匙说明书——如何开锁,
开锁人站立位置(人的重心),确认锁钩的复位,开锁 后确保层门关闭并处于锁紧位置等。
29
6 轿门、层门与层站
6.8门的锁紧 目测锁紧元件的啮合情况,认为啮合长度
可能不足时测量电气触点刚闭合时锁紧元 件的啮合长度。 如果轿门采用了门锁装置,该装置也应当 符合层门锁要求
GB7588-2003之8.9.3规定:如果轿门需要上锁, 该门锁装置的设计和操作应采用与层门门锁装置相 类似的结构(见7.7.3.1和7.7.3.3)。7.7.3.3规定,门 锁装置是安全部件,应按F1要求验证 。
30
6 轿门、层门与层站
6.9门的闭合
目的:防坠落;防剪切。 与轿门联动的水平滑动层门,其验证锁紧和闭合
25
6 轿门、层门与层站
6.3玻璃门 GB7588-2003之7.2.3.6列出了以下几种措施
防止小孩的手被拖曳: a)减少手和玻璃之间的摩擦系数; b)使玻璃不透明部分高度达1.10m; c)感知手指的出现,或 d)其他等效的方法。
26
6 轿门、层门与层站
6.4防止门夹人的保护装置 针对动力驱动的水平滑动门而设置,
7
4 轿厢与对重(平衡重)
➢ “一经进入检修运行
时,即取消正常运行
➢ 关于停止装置:GB7588-2003要求装 设在:
(包括任何自动门操 a)底坑;
作)……”:自动门的 b)滑轮间;
操作包括两类:第一 c)轿顶,距检修或维护人员入口不大于1
类是电梯停在层站时, m的易接近位置。该装置也可设在紧
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
16
5 悬挂装置、补偿装置及旋转部 件防护
5.1悬挂装置、补偿装置的磨损、断丝、 变形等情况
断丝指标与02检规不同。 直径磨损指标与02检规不同:老——当钢丝绳
公称直径减少7%时,即使未发现断丝,该绳也 应报废;新——磨损后的钢丝绳直径小于钢丝 绳公称直径的90% ,应报废。
多股钢丝绳的“捻距”是指外层股围绕钢 丝绳轴线旋转一周(或螺旋)且平行于钢 丝绳轴线的对应两点间的距离(H)
5
安全规则与安全标准
安全规则基本上依据标准 部分要求低于标准
6
4 轿厢与对重(平衡重)
4.1 轿顶电气装置
插座(2P+PE)、检 修装置、停止装置。
➢ EN81-1/A2:无机房电 梯,除了在轿顶设置检 修装置外,如果需要在 轿厢内、底坑或者平台 上移动轿厢,则还可以 再设置一个附加检修装 置。不允许设置两个以 上检修装置。
其关闭不需要使用人员的强制性动作 (例如不需连续地揿压按钮)。 任何一扇门板碰到(或将碰到)人时, 保护装置应该自动重开门,仅一个门 扇边缘使保护装置工作而重开门是不 符要求的。
27
6 轿门、层门与层站
6.5门运行和导向
由于磨损、锈蚀或者火灾可能造成层门
导向装置失效时,应当设置应急导向装置, 使层门保持在原有位置 。
9
4 轿厢与对重(平衡重)
4.3轿厢安全窗(门)
➢ 轿厢安全窗:尺寸不应小于 0.35m×0.50m。消防电梯轿顶必须设计 有安全窗,其尺寸应至少为 0.50m×0.70m。
➢ 轿厢安全门:相邻轿厢,水平距离 ≤0.75m。高度≥1.80m,宽度≥0.35m
10
4 轿厢与对重(平衡重)
4.4轿厢和对重(平衡重)间距 4.5对重(平衡重)的固定 4.6轿厢面积 列出了Q-S关系表;对载货电梯轿厢
GB/T10059-2009
33
8 试验
8.2耗能缓冲器试验 8.3轿厢限速器-安全钳动作试验
• 监检:
瞬时式 ——Q;超面积的,该面积对应的Q 渐进式——1.25Q;超面积的,1.25Q与该
面积对应的Q两者取大者。 非商用汽车电梯,1.5Q
• 定检:空载
➢ 试验速度:检修速度
34
8 试验
8.4对重(平衡重)限速器-安全钳动作试 验
的电气安全装置可以合而为一。
31
6 轿门、层门与层站
➢ “钩联”(快门和慢门在关闭位置时钩联)可归 为直接机械连接。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装置均 应看作是门锁装置的组成部分,因此,“钩联” 处也要能承受沿开门方向1000N的静态力,以及 沿开门方向的冲击(相当于一个4kg的刚性体从 0.5m高度自由落体所产生的效果)。
6.10门刀、门锁滚轮与地坎间隙 C 新检规还要求“运行时不得互相碰擦 ”。
32
8 试验
8.1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试验
GB7588-2003,附录D: 试验应以如下方式进行: 轿厢空载,以不低于额定速度上行,仅用轿厢上 行超速保护装置制停轿2厢.14。:电梯整机制造单位应当
在控制屏或者紧急操作屏上标 注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动 作试验方法
超面积的控制条件做出了规定,此 项在定期检验时还要检查。
11
4 轿厢与对重(平衡重)
➢ GB7588:轿厢面积可以超出表中 规定值的5%;
➢ 超面积货梯受力部件的强度与刚度 (钢丝绳及其端接装置、曳引轮轴、 轮齿、制动器、轿厢与轿架)、曳 引能力、安全钳与缓冲器的选用, 在型式试验时把关;
➢ Q-S关系表不适用于非商用汽车电 梯——额定载重量可按不小于 200kg/m2计算。
邻距入口不大于1 m的检修运行控制
自动开关层轿门;第
装置上;
二类是电梯停在层站 d)检修控制装置上;
时,由轿厢内的操作 e)对接操作的轿厢内,设置在距对接操
者通过揿压开关门按
作入口处不大于1 m的位置。
钮来开关层轿门。这
除对接操作外,轿厢内不应设置停止
两类都要取消。
装置。
轿顶检修一定优先于紧急电动运行
3
电梯基础知识
电梯主要安全技术要求
e.层门与轿厢门的电气联锁装置: 1)电梯正常运行时应不可能打开层门,
如果一个层门开着,电梯不能起动或继续 运行; 2)验证层门锁紧的电气安全装置,紧急 开锁与层门的自动关闭装置; 3)动力操纵的自动门在关闭运动期间, 当有人穿过门口被撞击或即将被撞击时, 应有一个自动使门重新开启的保护装置。
5.2绳端固定 强制驱动电梯,带楔块的压紧装置;≥3
个压板
采用其他类型悬挂 装置的,其端部固 定应当符合制造单 位的规定。
20
5 悬挂装置、补偿装置及旋转部 件防护
5.3补偿装置 只要采用补偿绳,就要有张紧轮、电气 安全装置。 v> 3.5m/s,除上述外,还要有防跳装 置、电气安全装置。21Βιβλιοθήκη 378.9电梯速度
8 试验
8.10上行制动试验
8.11下行制动试验A
GB7588-2003附录D,D2“试验和验证”中的h):
“曳引检查(见9.3);
1)在相应于电梯最严重制动情况下,停车数次, 进行曳引检查。每次试验,轿厢应完全停止,试 验应这样进行:
——行程上部范围内,上行,轿厢空载;
12
4 轿厢与对重(平衡重)
4.7轿厢铭牌 增加了改造电梯要求——额定载重量及
乘客人数(载货电梯只标定载重量)、 改造单位名称、改造竣工日期等
13
4 轿厢与对重(平衡重)
4.8紧急照明和报警装置 ➢ 轿厢内必须有对讲系统,
仅采用警铃是不符合现行 要求的。该对讲系统应是 全双工的(“在启动对讲 系统后,被困乘客不必再 做其他操作” ),半双工 的对讲机是不符合要求的。
14
4 轿厢与对重(平衡重)
4.9地坎护脚板 4.10超载保护装置 >1.1Q且超载量不少于
75kg; 防止启动 声光警示 门保持打开
≥20mm
≥0.75m
>600
15
4 轿厢与对重(平衡重)
4.11安全钳 ➢ 对照检查型式试验合
格证、调试证书、铭 牌。 ➢ 电气安全装置(“安 全钳联动开关”):
2
电梯基础知识
电梯主要安全技术要求
各类电梯应具备以下安全设施或保护功能,并能 正常工作:
a.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或保护功能。 b.限速器——安全钳系统联动超速保护装置,
限速器、安全钳动作电气保护装置及限速器绳断 裂或松弛保护装置。 c.撞底缓冲装置(对于耗能型缓冲器还应包括 复位保护装置)。 d.超越上下极限工作位置时的保护装置。
4
电梯基础知识
电梯主要安全技术要求
f.紧急操作装置和停止保护装置:停电或 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有轿厢慢速移动 措施。滑轮间、轿顶、底坑应装有非自动 复位的红色停止保护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