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
对偶是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 近的意思。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六、设问 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是明知故问,自问自 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七、反问 无疑问而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语言表 达)。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拟人是把事物当做人,把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 例如: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时,要注意符合事物本质的特征。 三、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 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 式。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 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
广。 四、夸张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 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燕山雪花大如席。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夸张可分为二类: ①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 缩小了一半。《药》 ③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 了。”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3点: ①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地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 和生活的根据。 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③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 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五、对偶
结构上的作用:引起读者思考,承上启下。 例如:有了这种作用,难道我们还怕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吗? “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 不可磨灭的印象?”《第一次真好》
八、反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反复可以
连续,也可以间隔。 例如: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Βιβλιοθήκη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也就是用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拟另一
种事物或情境。具体形象,鲜明生动。一个恰当的比喻,不但胜过累赘 的解说,而且耐人寻求,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 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① 明喻:说甲(被比喻的事物)像乙(比喻的事物)。常用的比喻词“像、 似、仿佛、犹如”,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具 有本体、喻体、比喻词。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一样。 例如:生活像一团麻。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是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紫藤萝 瀑布》 ② 暗喻:说甲(被比喻的事物)是乙(比喻的事物),常用的词语还有“变 成”、“成了”等。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作为战斗武器,鲁迅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具有本体、喻 体,比喻词不出现。) ③ 借喻:直接把甲(比喻的事物)说成乙(比喻的事物),不用比喻词,连 本体都不出现。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 箭头,房屋上落下千万条瀑布。 二、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