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心肺复苏解读

2018心肺复苏解读


观察患者胸廓起伏 判断患者有无呼吸(时间为5~10S)
同时 进行
大声呼救,快速启动应急系统
推抢救车,除颤仪(如在院外,求助他人拨打急救电话或协助救护)
看表计时 摆放复苏体位
观察有无颈部外伤 硬板床 保护颈 部
C: 人工循环
人工循环的基本技术是胸外心脏按压。在心脏 停止跳动后,用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使得心脏被 动射血,以带动血液循环。 只要判断心脏停止跳动,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 按压。
强调尽早的有效胸外按压
按压速率100~120次/分 按压深度至少达到5cm,不超过6cm 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部 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两次按压中断时间应小于10S 非专业人员对成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
A:开放气道
畅通呼吸通道,清理口腔、鼻腔异物或分泌物,如有假牙 一并清除。 开放气道手法:仰面抬颌法、(医务人员怀疑有颈部外: 双下颌上提法)
基本生命支持(BLS)
识别 心肺复苏(CPR) 胸部按压(C) 开放气道(A) 人工呼吸(B)
快速识别
轻拍病人双侧面部或肩部,并大声喊叫名字或其
他称。
如果没有反应,说明意识已丧失。 轻拍重 喊
听看摸(非专业人士)
触摸颈动脉搏动: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气管正中部,旁开两指,至胸锁乳 突肌前缘凹陷处,触摸有无搏动
4 心脏肿瘤
5 其他:高血压心脏病 肺动脉栓塞
非心源性 1 呼吸停止 2 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衡 3 药物中毒或过敏 4 电击、雷击或溺水 5 其他:麻醉和手术意外等
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3~5秒 5~10秒 10~20秒 30~60秒 60秒 1~2分钟 3分钟 6分钟 8分钟 黑蒙 昏厥 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瞳孔散大 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瞳孔固定 二便失禁 开始出现脑水肿 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脑死亡”、“植物状态”
× 仰头提颏法 双下颌上提法 (适用于颈、脊椎损伤时) 仰头抬颈法
B:人工呼吸
在院内可采用简易呼吸器
适用心肺复苏紧急通气使用 30次按压后2次人工呼吸,每次通气持续1秒钟,每次需使 胸廓隆起 避免过度通气 按压与呼吸比率30:2,建立高级气道通气后不必与按压同 步(10-12次/分),同时进行持续胸外按压
2018心肺复苏解读
学习目的
1 心肺复苏的定义 2 心脏骤停发生的原因 3 心肺复苏急救程序
心肺复苏定义
心肺复苏(CPR)
对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快速除颤等)使其循环,呼 吸和大脑功能得以控制/部分恢复的急救技术。
心脏骤停的原因
心源性(80%) 1 冠心病(80%):急性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心功能不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 心肌病变: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病毒性心肌炎 3 主动脉疾病: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发育异常
按压位置
实施心脏按压首先要找准按压的位置: 正确位置在双乳头连线水平与胸骨的交点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按压手法
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右手重叠在左手背上,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 起)离开胸壁。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 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平稳,有规律进行按压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能扪及大动脉搏动 恢复自主呼吸 口唇,面色,甲床等颜色由发绀转为红润 室颤波由细小变为粗大,或已恢复窦性心律 瞳孔随之缩小,有对光反射 昏迷变浅,出现反射或挣扎。测量血压,收缩压 >60mmH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