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做老师》读后有感近来慕名阅读了魏书生老师的《我这样做老师》一书,我作为一名还未正式上岗的新老师,于其中受益颇多。
魏老师的语言十分睿智幽默,其自身几十年的教学经历也深深地感染着我。
我被引领着走进了他崇高的精神世界,学习到了他积极乐观的处世、工作态度,他科学民主的管理方式也成为我日后工作生涯中须以借鉴的良方。
就像魏老师说的那样,“把学习和写作结合起来,这样会迫使自己目的性更强地去学习理论,又有目的地去用理论指导实践”,可见读书和笔记确是最佳拍档,于是略作书写,来记录来自书中的感想和认知。
一、教师修炼篇。
为人师,自身的素质修养无疑是第一位的。
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快乐不是成天傻笑,是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不善于管理自我情绪的人,怎能相信他可以育人呢?那么,如何保持乐观?要多做实事;对别人要一片好心,与人为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特别要少想自己一些无法改变的弱点;要看到自身的渺小;对待人生的不幸要用笑来使它减半;多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唱歌、拖拉法、冥想等等都是提高笑的能力的好方法。
用理想主义的态度去激励自己发展,凡事往好处想,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不管你认为自己能不能做,你都有可能是对的。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笑也是一辈子,皱眉也是一辈子,笑对生活,笑对工作,世界必报之以歌。
要找到自我、认清自我。
众多纷繁的社会现实中,人往往会迷失自我。
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每天被周围的事情牵着走,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这是典型的迷失自我的表现。
这时,最关键的就是先找准自我的位置,认清自己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自己自身有哪些方面的优势,自己都做了些什么?明确自己接下来的一步应该怎样干?而不是“人云亦云”,而不是整天效仿别人,活在别人的阴影下。
人真的得为自己而活。
另外,对待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把平凡的工作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干,稳下心来,一心一意地来干好这份工作,把它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来潜心研究。
正是魏老师献身教育的崇高精神,改变了我工作只是谋生工具的想法。
教师的工作其实远非想象的轻松,巨大的工作量,收入和投入的不成正比,对教学的热情、对学生的耐心也会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消磨……这些来自于现实的问题考验着我,但当我了解魏老师后,我为他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震撼了。
魏老师是真正的教育家,他心里装着全体学生,他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生活上的不便和困难默默忍受,将每一个学生教育成才是第一位的目的。
学生的成长、成绩和热爱,带给我们的成就感和快乐,正是化解一切困难的那缕清风。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还要不断地提高自我。
魏书生老师之所以有这样崇高的精神境界,我想这除了自己想得开之外,应该和他丰厚的知识积淀是有很大关系的。
人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我的素质,这样自己知道得越来越多,有了很深的积淀,哲学原理“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质变”,精神境界也就不断地得到提高,自己不断地在进步,思想也就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
良性循环,随着知识的增加,精神境界上去了,个人能力也就在不断地提高。
当然这种学习,有书本上的学习,也有现实生活中的学习。
要善析问题,当自己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看失误,多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分析,而不是自己给自己自编精神罗网,使本来就很不幸的自己更加不幸。
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不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
要把问题看开,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而言之,为师者需先善管理自身,才得余有更多精力与激情,使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在日后的工作中要多多借用魏老师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人管理好自己,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发现自己的上进心、事业心、责任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这些种子萌芽,通过浇灌、扶持、让它长粗、长大、长壮,成为你自己心灵世界的主旋律,你就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你就守住了自己的快乐阵地,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二、教学方法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
首先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不同学生的背景、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等等诸多方面都大有差异,大而化之的整体学习计划更多时候并不能适应全体学生,所以要善于研究学生心理,“对症下药”,对不同学生施以良方,以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要学会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对待学生,应该是以一种平和、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不神化任何学生,不对他们提出太高的要求,也不对他们有敌对的情绪,应该是和他们保持一种互助的关系。
时刻想着是为他们服务的,在他们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充当一位大姐姐的形象,在他们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心,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再来要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施。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课堂效果的优劣,所以有时候在课堂上运用一些教学小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
魏老师在书中大概列举了这样是个方法:1.组织教学,如请同学们集体唱一支歌、集体朗诵、说口头作文;2.设计导语,好的导语可以将学生发散的思维聚拢起来,还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3.设计板书,注重字体的变化,也可以通过写错字提高学生注意力,或者变换表述形式,以及善于运用图表、图画式,甚至请学生板书;4.注意教态;5.注意说话声音的变化,音调、音量、音速都要适时调整,以情感人;6.引导想象;7.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去,加深理解和记忆;8.请学生猜测教师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9.适当用一些班级用语;10.请学生说、读、写……魏老师还创设了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这些都是魏老师等前人总结的教学方法,可借鉴但不能照搬,教师不能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善变也是一种智慧。
另外,为人师,也要做一个智慧的教师,培养学生高能、训练学生的高效,正是我们的任务。
教学不仅要教师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求教导学生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自己掌握了学习方法,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不仅使其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所以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呢?一、师生关系要平等。
教改后师生的平等性已经用书面语言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高高在上的高姿态非但无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反而使得师生沟通的阶梯进一步加长,不贴合学生心理更无法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要学会互助。
帮助学生学习时教师的职责所在,强迫学生学习只会使得师生对立,学生是可以帮助我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的,他们是我的助手而非负担,尤其是在对待后进生时要认识到其学习进步的空间性。
三、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
每个人都有学习的需要,即使是表现得再厌学的学生,也要坚信其潜意识里是渴望学习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掘出学生的这种渴望,也就是发展他们的人性。
个性,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各有特色,他们未来从事的工作也将是各种各样的,作家、科学家是人才,医生、教师、工人也是服务于社会的人才,不能以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
四、决策的过程要民主。
尽管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新教师,但也未必能做到对十六七八岁的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和需求有十分的了解,所以为避免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失误,请同学们举手表决或发表自己的观点是非常恰当的做法,与此同时还获得了学生自觉、热情的支持,使得日常学习或者班级管理工作更有效率。
最后,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多思考,多埋头干实事,不断地在工作中提高效率,使得自己不断地轻松起来就是找准方法,多摸索经验,不断地创新。
当然这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去创新。
我国古代的教育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如魏书生老师提到的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寓教于乐,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等教学规律,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
从自我出发,以自我为实际,消化理解外来的方法,才不会失去自我。
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以做到学思结合。
三、班级管理篇。
魏老师在书中主张要用科学、民主的的方法对班级及学生进行管理。
何为科学民主的管理方式?这和素质教育观不谋而合,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性,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发现一个强大的、相对独立的自我。
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角色便是班主任。
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引路人,是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首席教师,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主要“精神关怀者”;班主任是影响教师成长的重要他人;班主任还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要当好班主任,管理好班级,教育好学生,首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班干部队伍。
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队伍建设的成败如何。
一个好的班主任,要具有培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班干部队伍的思想意识、能力和水平,只有把好考察选拔关、教育培养关和使用监督关,才能建设一支良好的班干部队伍,才能切实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才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班级的良好氛围。
2.以班风建设为班级管理的关键。
班级管理中,班容班貌建设、班风学风建设、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等等必须抓好。
一个班级,如果班风学风端正就易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凝聚力也会得以增强,学科教学质量会随之提高。
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始终紧抓住班风建设这个中心。
3.注重巡视观察。
班主任应当学会“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情况、善于处理问题,要对问题作出合乎实际的对策措施,才能制定出合乎教育规律的班级规章制度,才能真正把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4.日常管理需做到持之以恒。
了解班级情况、建设一支班干部队伍、健全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班风等等都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尤其对待学生,使其思想意识得到提高乃至品德行为都得到改变更是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可见,日常的德育管理要持之以恒,决不可指望一蹴而就。
5. 做到客观、公正、公平。
在学生取得成就或犯了错误以后所进行的表扬批评,是否做到客观、公正、公平,是一个班主任能否取得大家的信赖、爱戴的重大因素,也是树立班主任威信的必备条件。
要做到对优等生不偏爱,对班干部不偏袒,对劣等生不歧视,对经常犯错的学生不讽刺、挖苦。
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才会使全体学生听其、信其道,言听计从,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才能得到同学的拥护。
6.关爱每一位学生。
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只有老师首先关爱每个学生,学生才会爱戴老师。
班主任对学生付出关爱,是为了获得感情上的沟通,便于加强班级管理。
作为班主任,只有饱含这种爱生的思想感情,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产生强烈的事业心。
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的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上述种种班级管理方式告诉我们,当好班主任绝非易事,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各种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