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加工三废治理工程方案
石材加工三废治理工程方案
福建省老科协轻化专业委员会方贤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福建省内的建筑饰面石材加工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带动了运输、服务业的发展,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人民群众的就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8年,作为福州市第二饮用水源和连江县主要水源的敖江,流域内不少建筑饰面石材加工业已成为主要经济支柱,敖江流域的古田、罗源和连江三县共有持证矿山224家、建筑饰面石材加工企业855家、从业人员3.9万人,年创产值共计37.8亿元,年创税收共计9150万元。
但由于部分企业规模小,粗放式生产管理,环保设施不完善,业主环保意识差。
空气中飞起石粉尘周围几里地连树木都变白了,可能造成操作工人和附近居民患矽肺;排放污水污染福州市饮用水源;石渣堆积成山破坏水土,一旦暴雨天气可能造成泥石流,严重威胁到居民生命安全。
石材加工三废的治理,省政府于2009年出了《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意见》和《关于加强建筑饰面石材行业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
有关部门和业主也积极开展和实施了一些治理工作,但是由于技术经济方面的不合理、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水平低下和环境监管难度大等诸多原因,石材加工废水治理在实际过程中很难真正做到长期稳定达标,致使石材加工行业造成的污染难以真正解决。
2010年8月17日由福州市环境科学学会,会同福建省老科协轻化专业委员会,以及福州市环保局、罗源县、连江县环保局,组织学者到罗源县西兰乡石板材场、连江县蓼沿乡石板材工业园区。
考察调研石板材加工污染防治。
蓼沿乡政府、
西兰乡政府介绍石板材加工废水、粉尘处理存在问题和相关技术问题。
笔者研究提出"石材加工三废治理工程方案"的建议。
1.废气治理
石材加工厂的废气主要是石粉尘,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在车间设计吸风罩,将废气抽入自喷式吸收装置,用水除尘,除尘后的水汇入石渣处理阶段(具体见图1所示)[1]。
2.废水治理
石材行业消耗大量水资源,石材污水排放对水体产生污染。
石材加工行业污水悬浮物含量高,大部分石材生产厂家一般采用沉淀方式:废水通过厂区内的管渠收集后,进入调节池,以均质均量,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后,在反应池内反应,通过沉淀池的沉淀,大部分悬浮物沉至池底,上清液进入清水池,通过回用水系统进入生产车间回用或排放。
但是,沉至池底悬浮物产生大量石粉渣,废渣污染问题没有解决;排出的水是污水,废水问题也没有解决,影响到数十公里以外流域的水质(见图2所示)。
图2石材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本方案将废水经过回用处理,即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可观的水费及排污费,相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1废水水质
废水中主要含有石粉,少量磨料细粒和少量的有机冷却剂(皂化物、太古油等),以及冲洗泥砂等。
磨机废水污染物为悬浮物(SS),污水中颗粒呈悬浮和胶体状态,分散度高。
锯机和切边机两种废水的水质相近,废水耗水量大且含有加工过程中添加的有机冷却剂,回用价值高。
分别治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要求
SS?70mg/L)后全部回用,对生产及产品质量均无影响,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也便于环境监管。
废水排放考虑自流式明渠,设施和构筑物必须防腐、防渗、防漏。
执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规定。
2.2废水量
生产规模:锯机(10大片)3台,切边机1台废水量40m3/h;磨光机2台废水量1.5 m3/h
生产规模:锯机(10大片)30台,切边机8台废水量400 m3/h;磨光机20台废水量14.0 m3/h 3.污泥处理
目前,石板材边角料、粉尘主要环境影响为土地占用以及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当地大气质量以及由此引起的动植物的健康。
罗源县西兰乡石材业每年产生大约30万吨废石渣,集中堆放在三个石渣堆放场。
运送过程粉尘带出厂区,出现滴洒漏现象,堆积在路旁。
雨季来临则废水横流,污染和阻塞河道,刮风季节石粉飞扬。
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容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循环过程,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污泥处置综合利用。
污泥泵抽吸泥浆,进入三级旋液分离器,分离出三级石粉泥产品:第一级旋液分离器分离出粗级石粉,第二级旋液分离器分离出中级(微米)级石粉,第三级旋液分离器分离出超细(纳米)级石粉。
第一级分离出的粗级石粉,可以应用于生产人造石;第二级分离出的中级石粉,可以应用于生产橡胶或塑料制品;第三级超细级石粉,可以应用于高级纸制品或其他高端产品的生产。
该方案造价和运行费用较低、比废水采用沉淀方式占地面积小,给出基本工艺流程方框图(具体见图3所示)[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方贤达:自喷式吸收装置,《化学世界》,1985年9期
[2]方贤达:《氯的含氧化合物生产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3]方贤达:待发表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