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监理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最终版)

监理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最终版)

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审核:总监办公室年三月颁布令为规范安全管理工作,依据GB/T28001-2001标准的要求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是总监办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准则,现予以批准颁布,并从起正式生效。

全体员工应认真学习,切实贯彻执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以实现工程质量方针、目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全体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切实贯彻执行,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及水平,为工程的建设提供规范、全面的监理服务。

安全总监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目录1监理工程概况 (4)2 安全监理工作依据 (6)3 安全监理工作方针、目标 (6)3.1 安全监理方针 (6)3.2 安全监理目标 (6)4 组织机构与职责权限 (7)4.1 安全监理组织机构 (7)4.2 职责与权限 (9)5 安全意识与培训 (11)6 本单位危险源识别、评价与控制 (12)6.1危险源识别、评价 (12)6.2危险因素风险控制措施原则 (16)7 安全监理工作内容及要求 (18)7.1 施工准备阶段 (18)7.2 施工阶段 (19)7.3 交工验收与缺陷责任期阶段 (20)8 安全监理控制措施 (20)8.1 分项工程安全监理要点及控制措施 (20)8.2 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审查要点 (21)9 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报告、调查、处理 (21)10 安全监理文件与记录管理 (23)11 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要求 (23)12 附件 (26)12.1 安全法律法规清单 (26)12.2 安全监理用表 (27)1监理工程概况路面为双向横坡,坡度为1.5%,路肩横坡3%,坡为路基外侧。

2 安全监理工作依据1、《建筑法》、《安全生产法》。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3、《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4、国家、地方和行业其他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5、监理合同、施工合同及有关补充协议,以及项目公司和总监办的会议纪要和文件等。

3 安全监理工作方针、目标3.1 安全监理方针安全监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3.2 安全监理目标督促承包人加大安全措施的预控和执行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不发生重、特大责任事故,减少一般责任事故,争取事故死亡人数为零,重伤率不大于1‰。

4 组织机构与职责权限4.1 安全监理组织机构1、总监办设安全组,组长1人,副组长3人,成员若干人。

4.2 职责与权限1、总监1)主持评审本项目工程安全监理工作的方针、目标管理;2)签发安全监理的重要指令或文件;3)主持、参与或指派有关人员对事故的调查处理;4)考核监理人员的安全工作及行为,并以精神、物质形式给予奖惩。

5)接到施工过程中发生紧急事故的报告后,按照安全生产法规的有关规定及已批复的安全生产预案进行处置;6)负责主持总监办的安全体系的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工作。

2、分管安全工作副总监1)主持编制安全监理细则,分析适用于本项目的法律法规;2)主持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3)签发一般性安全监理文件和指令;4)巡视施工现场、了解安全生产,布置下阶段安全监理工作;5)接到施工过程中发生紧急事故的报告后,及时向总监汇报。

6)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3、安全环保组1)负责编制施工安全监理细则、本项目的安全培训计划;2)按照培训计划组织总监办监理人员培训学习;3)识别并评价总监办及监理过程中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4)审查承包人提交的施工安全守则等文件;5)审查承包人的安全资质并进行确认,审查承包人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以及现场的主要机械设备的安全状况;6)审查施工方案的安全措施,其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国家、部委和行业颁发的规范标准,现场资源配置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工程的安全要求;参与承包人的安全施工交底;7)督促承包人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责任制,定期组织对现场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并下发安全检查情况通报,落实通报整改意见;8)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其设施所用的材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证,对主要关键结构、关键工序、特殊部位是否符合设计和安全要求进行检查;9)监督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的人、机、环境的安全状态,督促承包人及时消除隐患,对机械设备及交通车辆、人员的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发布指令;10)参与调查、分析和处理工程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并监督事故现场的保护;11)工地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止;12)当工地发生紧急事故时及时向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监及总监进行汇报,定期向总监汇报安全状况,完成总监交办的其它工作。

4、监理人员1)监理人员在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作业时,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教育;2)监理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戴好安全帽,带头执行现场安全规章制度;3)现场监理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条例,身体条件差者,不宜上高空检查;4)听从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现场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要求承包人纠正安全隐患;5)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向安全监理报告,检查跟踪安全指令的落实情况。

5 安全意识与培训为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工程施工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交通部《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等要求,制订本制度。

1、总监办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学习内容包括: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行业的强制性技术标准等;本单位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管理文件;承包单位的安全相关材料。

2、总监办定期召开安全学习、交流会。

会议由总监或副总监主持,专职安全专监主讲,相关监理人员参加。

3、总监办督促并协调施工单位定期组织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

4、总监办每年初编制本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并经总监批准后执行。

5、安全环保组具体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及培训有效性评价、培训记录的保存。

6 本单位危险源识别、评价与控制6.1危险源识别、评价1、危险源辨识总监办的安环组负责对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安全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辨识评价的具体工作。

辨识时要考虑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下的危险,辨识按照生产过程分析法进行:──选择生产作业现场或单位作业的活动。

──识别生产作业现场或单位作业活动中的危险源。

2、风险评价①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采取定性评价方法,分析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的大小。

定性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 法)和经验判断法。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危险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其简化公式是:D=LEC。

其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某种危险状态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但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

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

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E-危险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某种危险状态越是频繁出现,人员的危险性则越大。

规定危险性状态连续暴露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定为0.5。

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

表2 危险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E)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某种危险状态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轻伤规定分数为1,把造成10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表3所示。

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D―危险性分值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风险程度(D),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

根据经验,总分在20 以下被认为是低风险,这样的风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上班还要安全,属于稍有危险可以接受;分值在20~70 之间属于一般危险,需要引起注意;如果风险分值到达70~160 之间,那就有显著的风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风险分值在160~320 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风险环境;分值在320 以上的表示极其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改善为止。

风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也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和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风险等级划分如表4 所示。

表4 风险等级划分(D)②重要危险的鉴别和评价是总监办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基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重要危险:---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中硬性指标规定的。

对于其他违规,如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全一类,凡是组织性行为且涉及的范围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列为重大危险因素;---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曾经发生过安全事故,且现在危害仍然存在,未有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无论风险级别为几级,一律为重大危险因素;---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风险的,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定量评价结果风险值D>160 的;---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③根据上述识别方法,结合总监办的实际工作现状,可将监理过程中涉及的危险源分为两类:办公生活区的危险源及监理人员至施工场所面临的危险。

经分析可得出以下结果:办公生活区主要的危险为失火、漏电等。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1,危险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E=0.5,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7,故风险等级划分D=3.5﹤20,为可忽视的风险。

监理人员至施工场所面临的危险可参见施工单位的风险评价。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1,危险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E=6,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15,故风险等级划分D=90,为中度风险。

6.2危险因素风险控制措施原则1、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因素或风险,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险品;2、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3、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4、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5、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6、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7、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如机械安全防护措施装置;8、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9、应急预案的需求;10、预防性测定指标,这对于监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十分必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