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报表制度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报表制度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2013年统计年报报表制度(地市局部分)XX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3年11月28日说明一、为及时、准确地反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情况,履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能,发挥统计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依照《中华人民XX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本统计报表制度。

二、本报表制度的统计X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及食品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单位。

三、本报表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本情况统计(二)食品监督管理情况统计1、食品许可情况统计(1)保健食品注册管理统计(2)食品生产许可情况统计(3)保健食品生产许可情况统计(4)食品经营许可情况统计2、食品监督检查情况统计(1)食品生产监督检查情况统计(2)食品经营监督检查情况统计(三)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管理情况统计1、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注册管理统计2、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监督管理统计3、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流通监督管理统计(1)经营企业监督管理(2)广告监督管理(3)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抽检(4)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查处情况统计4、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5、特殊药品监督管理6、药品行政保护情况7、中药品种保护情况8、执业药师情况四、报表的报送方式:(一)填报单位为XX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处室的报表,直接上报XX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信息口。

(二)填报单位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地市及地市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表,由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后上报XX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五、报送时间指各上报单位或汇总单位将报表报送到XX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时间。

六、填报说明:(一)统计人员必须按照《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药品监督管理统计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如实填报各项统计数据,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二)统计报表中的各填报栏内不得出现空格。

某一栏内容与其它栏相同时,不得用“同上”、“同左”等字样填写,应同样填写内容;栏内无填写内容时,须填文字内容的以“—”表示,须填数字的以“0”表示。

(三)各种报表中的数据四舍五入,小数点后保留两位(特殊注明除外)。

(四)统计报表中规定的计量单位不得擅自更改。

(五)报表必须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同意并签字后报出,并注明报出日期。

(六)汇总表中表式与填报报表相同的不再另列,其汇总表将在统计软件汇总功能中自动执行。

(七)各级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机构将下级及本级数据逐级上报,最终由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后上报XX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机构指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七、本报表制度由XX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XX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〇一三年十一月3 / 45食药监快报1-1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快报1-1表号:食药监快报1-1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2〕41号填报单位:有效期至:2014年月日填表说明:1.此表填报单位为省及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机构。

数据截止日期为当年11月30日,上报日期为当年12月10日。

2.工勤人员不在统计X围内。

3.表内平衡关系:纵向关系12=01+02+03+04+05+06+07+08+09+10+11,24=13+14+15+16+17+18+19+20+21+22+23,26≥27,29≥30。

指标解释:1.人员编制: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复的“三定方案”为依据。

2.其他:指以上各种编制以外的其他编制。

3.到岗人员:报告期末本单位实有的行政机关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公开招聘的人员。

食药监快报1-2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快报1-2表号:食药监快报1-2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2〕41号填报单位:有效期至:2014年月日填表说明:1.此表填报单位为省及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事业单位。

数据截止日期为当年11月30日,上报日期为当年12月10日。

2.表内平衡关系纵向关系:02=03+04指标解释:1.事业单位到岗人员:报告期末实有的经国家有关部门任用、聘用及公开招聘的人员数,按照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进行统计。

2.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指事业单位中经组织人事部门办理任用、聘用手续,在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有职务但为非领导职务的人员也应计算在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中。

食药监快报2-2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快报2-2表号:食药监快报2-2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2〕41号填报单位:有效期至:2014年组织机构代码□□□□□□□□—□月日表二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情况年月日填表说明:1.本快报为年报,数据报告期为当年1月1日—11月30日,期末实有数为截止本年11月30日,快报上报日期为当年12月10日前,填报单位为各省及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表一: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情况:为省级及地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情况。

横向平衡关系:03≥01+023.表二: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情况:纵向平衡关系: 01=02+03+04+05+06食药监快报3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快报3表号:食药监快报3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2〕41号填报单位:有效期至:2014年填表说明:1、填报单位为省及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机构。

此表为稽查2表快报报表,为稽查2表部分指标快报,报告期为当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数据。

上报日期为当年12月10日。

纵向关系:01≥02,01=03+04+05+06+07,01=08+09+10+11+12,01=13+14+15+16,23=24+25,27=28+29+30,39=40+44,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5=56+57+58+59+60+61+62+63,65=39+53+64,70=66+67+68+69主表(B01,01)=附表(B01,65)主表(B01,17)=附表(B02,65)主表(B02,01)=附表(B01,70)主表(B02,17)=附表(B02,70)指标解释:同稽查2表。

食药基1-1表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表号:食药基1-1表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单位详细名称(盖章):批准文号:国统制〔2012〕41号填表说明:1.本报表填报单位为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指标解释:1.组织机构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XX国国家标准《全国企业、事业和社会团体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政府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给每个企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颁发的在全国X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该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法人单位填写法人组织机构代码,法人单位的分支机构填写产业活动组织机构代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或《法人单位分支机构代码证书》上的代码填写。

2.行政区划代码:见中华人民XX国标准《中华人民XX国行政区划数字和字母代码表》(GB/T2260—2002)。

3.单位类别:分为中央、省、副省级市、地区、县。

中央:包括XX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直属单位。

省: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直属单位。

地区:包括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直属单位。

不含副省级市。

县:包括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及其直属单位。

含直辖市区、县及市辖区、县级市、县、旗。

4.单位性质:分为行政机构、全额拨款类事业单位、差额拨款类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

(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

在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70%,非固定部分为30%。

这些单位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可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结余的工资,单位可自主安排使用。

(2)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制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执行。

在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

差额拨款单位,根据经费自立程度,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3)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条件的可实行企业化管理或企业工资制度,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5.行政机构填写:有有信息化管理机构,请填写第3项。

6.是否有公众投诉举报渠道:指行政机构是否建立了投诉、投诉信箱等公众投诉举报渠道。

7.事业单位填写:请根据单位职能填写。

药品检验机构:包括各级药品检验所,如还承担药品检验外的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和食品检验职能,请分别在药品检验机构下填写。

食药基1-2表行政机构编制、到岗人员基本情况表号:食药基1-2表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2〕41号填报单位:有效期至:2014年填表说明:1.本报表填报单位为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机构。

2.工勤人员不在统计X围内。

3.表内平衡关系:横向关系:01=02+03+04+05+06+07+08+09+10+11+12纵向关系:02=13+14+15+16+17+18+19,02=20+21+23+25+27,02≥03,02≥04,02≥05+06,02≥08,02≥09,02≥10,02≥11,02≥12,21≥22,23≥24,25≥26,02=28+29+30+31+32+33+34+35,02=36+37+38+39+40+41 表间关系:食药基1-2表[(B01,20)+(B01,22)+(B01,24)+(B01,26)]≥食药基1-5表(B01,02)指标解释:1.编制: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复的“三定方案”为依据,不含各类工勤人员编制。

2.到岗人数:报告期末实有的行政机关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招收录用的人员,不含各类工勤人员。

3.执法专项:指编制为执法专项的工作人员。

4.离退服务:指编制为离退服务的工作人员。

5.纪检监察:指编制为纪检监察的工作人员。

6.其他:指以上各类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不含工勤人员。

7.少数民族:指汉族以外的我国55个民族。

8.中共党员: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预备党员。

9.XX党派:指参加我国各XX党派,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XX同盟、中国XX建国会、中国XX促进会、中国工农XX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XXXX自治同盟的成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