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沟通心灵》团辅活动课教学反思
前段时间,我发现班级里的学生(尤其是男生)由于到了青春期,对身边的很多事情变得更加敏感和多疑,处理起事情来,显得更加冲动。
因此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冲突。
于是,我就想以团辅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学会换位思考,更好地和他人相处。
一节课上下来,我真是出了一身的冷汗。
现在反思如下:
一、色定位不准
虽然几年前我接受了市心理健康兼职教师的培训,参加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但是更多的时候,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我以班主任的身份来处理学生问题,以一个班主任的思维来教育学生。
虽然在上这节课前,我多次提醒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班主任,而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导师。
但是当学生的回答出现偏颇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向他们投去质疑甚至警示的目光,当应该让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活动感受的时候,我又总是抢着替他们回答,替他们总结。
一节好好的心理团体辅导课,硬是上成了一节班队思想教育课。
虽然很少上心理辅导课的学生没决出什么,而我却觉得失败无比。
一节団辅课都上不好的心理健康教师,怎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呢?
二、教学机智欠缺
每次看到那些大家们上心理辅导课,总觉得那是一种享受,那种不慌不忙、镇定自若的态度总让我想到那在山间自由流动的白云,虽看似自由不着边际,却始终引领学生围绕中心说、做、
体会。
相比较而言,我的这堂课虽然做了很多的准备,也经过了有经验的老师的指点,但是在真正上课的时候,却总想着如何让学生在我预设的情景下说体验,去活动和,所以当学生的选择和我的预期不一致的时候,我就乱了手脚,不知道如何进行下去,甚至出现了冷场。
究其原因,中间有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足,更是教学机智的欠缺。
教学机智从何而来,从经验中来,而我,这样的课上得实在太少了。
既然已经成了一名心理健康的兼职教师,我就不应该仅仅以一个班主任的身份和立场来管理学生,而应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者和引领者。
在这条路上,我要学习和锻炼的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