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3年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2012年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在卫生部门的重视下,我院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作为医院重要工作,在不懈努力和抓落实的过程中,我院全体员工掌握了基本的地方病防治知识,形成了健康观念,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不断提高,使我院健康教育在已有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加强领导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全乡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促、检查。
各村根据村民实际和年龄特点,制定了教学计划、活动记录、工作总结。
同时也抓住宣传这个阵地,充分利用赶集发放资料和宣传栏等宣传设施,对健康教育特别是地方病防治知识进行宣传宣教。
二、主要措施1、将碘缺乏病列入重要宣教内容。
要求与学校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健康卫生课,每周用一课时向学生讲解宣传地方病知识,重点是碘缺乏病和地方甲状腺肿大。
通过课堂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地方病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及如何防治的知识,提高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普及率。
2、在学校开展宣教活动。
向家长、学生宣传如何防治地方病知识。
学校在其最醒目的场所刷一条永久性关于地方病的标语。
如坚持食用碘盐,保证儿童健康发育等等,让地方病防治的意识渗入学生脑海;3、召开家长会,让专门教师向家长传授健康知识,让学生向家长讲解如何防治地方病知识,从而提高家长对地方病防止知识的知晓率,通过老师——学生——家长这一有效的传播链开展宣传活动,普及防治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同时学校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对甲状腺患者进行治疗,以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4、通过卫生部门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定期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了解地方病在学生中发病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医院补救。
5、对学生定期进行有关地方病防治的常用知识检测,了解学生知晓情况,要求学生每学期写一篇有关地方病防治的作文,不断提高保健意识。
6、加强班级管理,将地方病防治列入班级管理内容,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健康管理,指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日常饮食习惯,并向家长宣传相关知识,继而让家长形成健康的做饭方式。
7、加强领导定期考核。
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考核范围内,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学校的健康档案、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教案、学生材料等进行检察,督促学校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确保健康教育在学校顺利开展。
三、实施目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教育局及卫生部门的领导下,力争地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使我校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四至六年级学生对碘缺乏病防治知晓率达80%以上,对地方甲状腺肿大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篇二:《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我院2014年的地方病防治工作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继续认真实施全市“十二五”地方病防治计划,围绕碘缺乏病监测、碘盐质量管理、缺碘性甲状腺肿治疗、布病监测、示范县建设等重点工作项目上,深入开展人员培训与健康教育活动,对辖区各村加强督导检查与技术指导,积极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一、主要防治工作项目1、继续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对本村各零售点的食盐进行动态管理,发现原盐及时向区疾控地病科举报。
利用政府发放的宣传画,宣传单,板报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2、麻风病防治工作继续做好现有治愈10人及家属管理监测,加强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各村要做好线索调查,一旦发现及时报告乡卫生院及区疾控中心地方病科,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3、大力开展新农村地方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以及加强宣传工作,使地方病防治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在2014年5月15日第21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我村组织人员在医院门诊楼前开展宣传、咨询活动,设立宣传咨询点一处、宣传栏两块、摆放折页、宣传单、宣传画等材料共计60多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20余人。
悬挂主题横幅“全社会共同努力,持续消除碘缺乏病”一条。
我村卫生室和社区也分别按要求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
通过本次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碘缺乏病的认识和如何正确使用碘盐等知识,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我村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利用每月开村医例会时间对村医进行了碘缺乏病、艾滋病、以及麻风病的防控知识培训,使村医的专业技能逐步提高。
2014年10月7日篇三:《地方病计划、总结》2005年龙山镇中心学校传染病预防计划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学生教师的人体健康,故制定本计划。
一、预防学校有效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虫媒昆虫以及其他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危害。
学校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学校配备设立预防保健人员、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学校响应防疫站的号召,定期为学生接种疫苗。
学校食堂要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标准,建立严格的食堂管理制度,做到食物新鲜卫生,场所定期消毒并做好“除四害”工作。
如学生或教师被认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来校上课或从事学校工作。
对学校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人员,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任何人在学校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学校校医或学校领导报告。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流行或者接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的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学校有关主管人员,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二、控制:在学校发现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予以隔离治疗。
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对除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以外的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采取停课的紧急措施。
三、监督和责任学校上下人人重视,层层把关,领导起带头作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行使监督管理职权。
校医要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如果因为某人的责任引起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或引起相应后果的要受到学校或法律的相关处罚。
龙头山镇中心学校2005年3月2006年龙头山镇中心学校地方病防治计划碘缺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病。
为切实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我校要认真按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机构,扎实开展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工作。
鲁甸县是云南省较严重的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病流行区。
当地煤炭的含氟量高,人们烧的土煤灶没有烟道通到室外,含氟量很高的烟气散发到室内,被人体吸入后,引起氟中毒。
严重的地氟病病人胳膊伸不直,头不能左右摇摆,甚至瘫痪。
地氟病不仅严重危害群众健康,而且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
地氟病的防治,更是关系全县病区人民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
我校所在地区的人们对碘缺乏病的防治意识还比较薄弱,对“食盐加碘”在碘缺乏病防治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是很充分,还需要从学校抓起,从小学生抓起,进一步强化防治认识,最终消除碘缺乏病。
因此,我们要从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入手,落实专人负责学校“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工作。
{地方病防治、计划、总结}.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在我校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对师生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防治意识;为此,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坚持把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对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坚持把碘缺乏病有关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课堂教学,在上好“碘缺乏病防治教育课”方面,做到四个“专门”即学校有专门的教师、有专门的教学内容、有专门的教学时间、有专门的教学方案(即教案),“碘缺乏病防治教育课”开课面达100%,学生对碘缺乏病防治知晓率达到95%以上。
3、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宣传。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以红领巾广播、集体晨会、宣传资料如橱窗、看板、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4、结合每年5月15日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采取《家长通知书》、家长学校等形式告知家长及学生,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动员学生及家长购买碘盐,正确识别合格典盐,拒绝伪劣典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作为学校单位,是搞好地氟病防治宣传的主阵地,根据上级各部门的安排布署,学校积极响应号召,搞好宣教育工作,协助各级各部门,帮助地氟病防治项目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我校特拟定以下工作计划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6月份成立以副校长为分管组长的学校燃煤地氟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班班主任为成员,加强学校燃煤型污染氟中毒防治工作,确保燃煤型地氟病防治项目工作在学校顺利实施。
2、全面完成地氟病现况的调查工作。
7月份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教师对学校所处周边四个村的地氟病防治现状调查,主要包括儿童氟斑牙检查、成人氟骨症患者调查、病区村农户基本情况调查等。
3、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地氟病相关防治知识。
9月份通过培训使教师对地氟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100%。
{地方病防治、计划、总结}.4、对学生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10月份根据上级发放的地氟病防治教材,用地方课程开设地氟病防治知识课,教师要备课,上好课,把教材发放到学生手中,保证人手一册。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扎扎实实开展好健康教育工作,“小手拉大手”的活动使改炉降氟政策、降氟炉灶使用方法、地氟病危害及防制知识等覆盖到病区广大群众中去,切实提高防治能力。
{地方病防治、计划、总结}.同时,学校要印发了520份《地氟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改炉改灶预防地氟病》等宣传资料,发放到了每一位学生手中,由学生带回家进行宣传,确保家喻户晓。
{地方病防治、计划、总结}.三、寻求专业指导积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健康课教师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好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使全校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100%、正确行为形成率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