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模板1 特征类设问设问形式:描述地理事物的形态或状态,如“简述……特征”、“说明……特点”、“描述……分布状态”等。
答题模板:1.描述的方向要正确;2.描述全面,多角度和层次;3.要有关键词,书面语言。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类型、起伏等;2.气候:冷、暖、干、湿;3.土壤:类型;4.水文:河流、湖泊特征;5.生物:植被类型。
☆位置特征:1.经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相邻位置。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海拔、地形倾斜方向、走势、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高*低,从**向**降低等),地势高低。
☆气候特征:1.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日较差、年较差);2.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3.水热组合情况;4.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农业生产特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区域特征:1.地理位置;2.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3.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交通、城市、人口等)。
模板2 原因类设问设问形式:“试分析……地理现象的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答题模板: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位置(绝对和相对)、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洋流、矿产、地质作用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基础、人口、三大产业、城市、交通、市场、科技、政策、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
☆影响气温的原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及气温较差;2.大气环流;3.下垫面:①地形:类型、坡向;②海陆位置;③洋流;④地面;⑤人类活动。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原因: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原因: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影响降水的原因: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 下垫面:①地形:迎风坡、背风坡;②海陆位置(距海远近);③洋流;④地面;⑤人类活动。
☆影响太阳辐射的原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小,太阳辐射强);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影响气候的原因: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②风带和气压带控制、季风③海陆位置(沿海、内陆)④地形(如平原或山地,背风坡或迎风坡,山脉走向)地势⑤洋流⑥人类活动。
☆影响雪线高低的原因:1.纬度;2.阴坡(低)、阳坡(高);3.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原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渔场成因: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2. 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3. 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影响盐度的因素:气候(降水和蒸发)、洋流、河川径流。
☆影响盐场的因素: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地形(适合晒盐的平坦的海滩)。
☆凌汛的成因:1.河流有结冰期(最低月均温零度以下);2.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环境问题原因:需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自然考虑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人为主要考虑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结合环境问题讲义)☆灾害问题成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自然主要是地形、气候、水文、岩石、植被等;人为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结合教辅)。
☆滑坡泥石流成因:地形崎岖,坡度大;地壳运动活跃,风化严重,地表物质破碎;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和植被的破坏。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2.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征(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资源短缺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自然主要是所能供给的资源数量、质量和分布,人为主要是需求多少和利用合理与否。
(结合讲义)☆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人为原因】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能源问题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核电站建设原因:常规能源缺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资金充足,技术发达。
☆人口迁移:人口迁入的原因:①经济发达;②劳力短缺;③较好生活条件;④较多的就业机会;⑤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人口迁出的原因:①人口增长快,劳力过剩;②经济发展慢;③生活条件差;④环境恶化。
☆人口的环境容量影响因素:①资源;②科技;③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④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某地人口稠密的原因: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气候温暖湿润④水源充足;⑤资源丰富⑥交通便利⑦科技先进⑧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原因:1.经济因素:地租;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和宗教;3.历史因素;4.行政因素。
☆逆城市化原因:1.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城市的环境污染相对严重,2.城市用地紧张,房价较高,交通拥挤3.小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模板3 措施类设问设问形式:常见设问词由“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人口、城市化问题、经济发展(三大产业)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等答题模板:首先应该找出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措施。
要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一般应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如法律、预案、宣教等)。
☆综合整治(发展)工业区的经济措施: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③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④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⑤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加强生态建设;⑥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发展农村经济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③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④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⑤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措施(以江南丘陵为例):①走立体农业的道路;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④解决农村能源问题;⑤改良红壤;⑥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资源问题对策:1.资源短缺的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2.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开源主要是扩大资源数量和来源,节流主要是意识、管理和利用效率。
☆水资源短缺对策: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附:华北缺水、春旱等原因对策。
☆能源短缺对策:①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②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③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④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⑤因地制宜发展核电、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⑥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⑦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⑧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环境问题对策:1.环境问题成因需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2.环境问题对策通式: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意识②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监督管理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⑤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⑥清洁生产;⑦治理污染或生态问题(要具体如污水达标排放、退耕还林等)⑧提高……效率;⑨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⑩调整……结构。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碳多;毁林。
两者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灾害问题对策:1.成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2.灾害预防措施通式:①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预报,提前发布消息或警报);②加强对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的政策法规;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④制定应急预案;⑤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预防如加固堤坝、修建护坡工程等(要具体分析)☆河流的治理措施:【治理原则】1.上游:调洪;2.中游:分洪、蓄洪;3.下游:泄洪【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