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场应急救援方案

现场应急救援方案

1. 编制依据1.1《安全生产法》;1.2《职业病防治法》;1.3《消防法》;1.4《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1.5《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1.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7其它法律、法规。

2.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内儿科住院大楼工程地点:昌江县建设东路建设单位: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设计单位:海口市建筑设计院施工单位:中外建华诚城市建设有限公司(一) 3建筑设计概况本工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结构类别为二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等级3级,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为II类,耐火等级为地上二级.建筑基本情况(二)主要装修设计概况(三) 结构设计概况1. 结构型式及特点:框架结构,建筑抗震设防乙类,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独基基础设计为乙级。

2. 混凝土强度标号:基础垫层C10;基础梁、柱(一至二层)C30,(三层以上)C25;楼层梁板一至二C30,三层以上C25;花架C25;屋面水池C25.3. 砌体材料及砌体砂浆:墙体采用复合混凝土块。

. 危险目标的种类本工程危险目标有:机械伤人(锯木机、塔吊、砂浆机、搅拌机、提升塔等);触电(焊机、电渣压力焊、临时照明等);高空坠物(外脚手架坠物、提升塔运料坠物);火灾(工人宿舍、厨房、办公室、材料仓、电箱及电线短路引起);台风(自然灾害引起);中暑(高温作业);食物中毒;急性传染病。

4. 指挥机构的设置和职责4.1项目部应急救援程序图:应急救援机构相邻可依托力量上级主管部门、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求援救助求救救助指令上报报告报告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指令事故现场救助求援启动各应急小组相邻可依托力量救助4.2 指挥机构的职责4.2.1在应急情况下,值班人员组成最初应急组织。

值班主管一旦发现或接到紧急情况通知,马上确定应急级别,担任临时应急总指挥,调动应急反应小组。

在此阶段的指挥和控制通过临时应急总指挥中心来执行,作为应急指挥中心,根据应急总指挥的指示,通讯指挥通报外界或公司管理层。

4.2.2事故发生初期,先由值班主管担任初期应急岗位指挥,直到按应急预案规定的负责人到岗位后再交接岗位。

5. 应急救援装备及通讯网络和联络方式5.1 应急救援装备5.1.1应急救援装备包括值班电话、报警电话、灭火器材、消防专用水管、消防水池、应急药箱及担架等。

5.2 应急救缓药品5.2.1外用药品:双氧水、雷佛奴尔水、红药水、碘酒、消毒的棉签、药棉、纱布、胶布、绷带、创可贴、跌打万花油、眼水、眼膏、磺胺结晶、烫火膏、清凉油或驱风油、三角巾、急救包。

5.2.2内服药品:人丹、十滴水、保济丸或藿香正气丸、一般退烧药品。

5.3 应急救援通讯网络应急救援通讯网络有本工程应急指挥部电话:136********; 110报警服务台;火警119;急救120;交警122;气象站:121;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司办公室电:。

5.4 联络方式应急救援联络方式有:(1)电话;(2)无线对讲机等。

6. 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名单和任务6.1 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名单6.2 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任务6.2.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抢救受害人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的损失。

6.2.2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

6.2.3迅速控制危险源,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测定事故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6.2.4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

6.2.5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协助上级部门对事故调查。

7.预防事故的措施7.1 预防高空坠物7.1.1外排山搭设按经审批施工方案施工。

7.1.2外排山外侧设置密目式安全网,施工层及施工层以下每隔10m用平网或其他措施封闭,外排册山桥严禁堆放杂物,定期清理排山桥。

7.1.3“四口”应按规定做好防护措施。

7.1.4提升机严禁超负荷使用,要专人(有上岗证)操作。

7.2 火灾预防措施7.2.1施工现场制定消防措施、制度,合理配备各种灭火器材。

7.2.2临时性的建筑物,仓库以及正在修建的建(构)筑物都应设置种类和数量的灭火工具(一般为20m2面积不少于一个)。

7.2.3工棚附近应该设置必要数量的灭火器、消防水桶、水缸、砂箱、铁铣、火钩等灭火工具。

7.2.4消防工具要有专人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试验,确保使用可靠。

7.2.5木材堆垛的面积不要过大,堆与堆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

施工现场、加工作业场所和材料堆置场内的易燃、可燃杂物应该7.2.6及时清理,做到下班前场地清洁,7.2.7工棚之间的防火间距,在城市中要不少于5米。

7.2.8每幢工棚的居住人数、最好不超过100人。

每25人要有一个直接可以出入的门口。

门的宽度和各工棚内的通道应该不少于1.2米,工栅内的高度一般不要低于2.5米。

7.2.9工棚距火灾危险性大的生产场所要不少于30米。

住宿用的工棚,不要接近火炉烟囱。

7.2.10吸烟时必须在吸烟室内,将烟头和火柴梗放在有水的盆里。

7.2.11电线穿过可燃墙壁或其它可燃物时,应该套上塑料管加以隔离。

7.2.12电灯泡距离可燃物应该不少于30厘米。

7.2.13配电房应位于现场的下风向,保持整洁,要配有一定数量的专用灭火器。

7.2.14施工作业层必须配备足够水压的消防水及水栓。

7.2.15施工焊接作业动火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

7.2.16严格执行易燃易爆物品的购买运输、存放和保管的有关规定。

7.3 台风预防措施7.3.1 在强台风到来之前,必须做好防台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临时设施、脚手架、机电设备、临时线路、井架缆风绳等进行检查,针对检查出的具体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整改,并安排人员进行值班抗台风。

7.3.2 对高耸物如井架、脚手架等必须检查避雷装置是否完好可靠。

大风、大雨时,起重机械应立即停止使用,大风过后,应对上述设备进行复查试车,有破损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等符合安全要求后再开展工作。

7.3.3 加强台风季节施工时的反馈工作,收听天气预报,并及时做好防范措施,台风到来前进行全面检查。

7.3.4 对各楼层的堆放材料进行全面清理,在堆放整齐的同时必须进行可靠的压重和固定,防止台风来到时将材料吹散。

7.3.5 对外架进行细致的检查,加固,竹笆和围网增加绑扎固定点,外架与结构的拉结要增加固定点,同时外架上的全部零星材料和零星垃圾要及时清理干净。

7.3.6 台风来到时各机械停止操作,人员停止施工。

7.3.7 台风过后对各机构和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没有安全隐患时,才可恢复施工作业7.4 预防中暑措施7.4.1 做好防暑降温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工人严格遵守高温作业安全规程及卫生制度,并在防暑期间,做好工人身体检查工作,发现有不适于高空、高温作业人员,立即调离。

7.4.2 制定合理劳动休息制度,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休息时间,使工人得到充分休息或干睡。

7.4.3 宿舍加强通风,以降低温度。

7.4.4 合理供应清凉饮料和保健食品,每年署前应积极做好清凉饮料,按时供给工人。

7.5 预防急性传染病措施7.5.1做好施工现场通风换气工作,重点是员工宿舍、工棚、饭堂、休息、娱乐室等。

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集体宿舍、工棚居住不要过分拥挤。

7.5.2要加强对新工人的健康监测。

7.5.3按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休息时间,保证员工充分休息,保障工人的营养需要,不能过度长时间、连续超时加班,提醒员工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受凉。

7.5.4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工地的环境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定期对工地、生活区进行预防消毒。

妥善处理工地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设立简易化粪池厕所,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严禁在工地、生活区随地吐痰、大小便。

7.5.5加强员工健康教育,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员工卫生防病和急性传染病相关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7.6 预防机械伤人、触电措施7.6.1 锯木机伤人预防措施7.6.1.1 操作前应进行检查,锯片不得有裂口,螺丝应上紧。

7.6.1.2 操作要带防护眼镜,站在锯片一侧,禁止站在与锯片同一直线上,手臂不得跨越锯片。

7.6.1.3 进料必须紧贴靠山,不得用力过猛,迂硬节慢推;要待料出锯片15CM方可接料,不得用手硬拉,短窄料应用推棍,接料用刨钩。

7.6.1.4 超过锯片半径的木料,禁止上锯。

7.6.2 卷扬机伤人预防措施7.6.2.1 卷扬机应安装在平整坚实、视野良好的地点,机身和地锚必须牢固。

卷扬筒与导向滑轮中心线应垂直对正,卷扬机和导向滑轮距离应不少于15M。

7.6.2.2 作业前,应检查钢丝绳、离合器、保险棘轮、传动滑轮等,确认安全可靠,方准操作。

7.6.2.3 钢丝绳在卷筒上必须排列整齐,作业中最少应保留3圈。

7.6.2.4 作业时,不准有人跨越卷扬机的钢丝绳。

7.6.2.5 吊运重物需在空中停留时,除使用制动器外,应同时使用棘轮保险卡牢。

7.6.2.6 操作时不准擅离岗位。

7.6.2.7 工作中要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信号,信号不明或可能引起事故时,应停止操作,待弄清情况后方可继续作业。

7.6.2.8 作业中突然停电,应立即拉闸刀,并将运送物放下。

7.6.3焊机触电伤人预防措施7.6.3.1 室外使用的电焊机应设置在干燥场所,并有防雨设施。

7.6.3.2 电焊机外壳应有可靠接地,并不得多台串联使用。

7.6.3.3 电焊机线一、二次、侧对外壳绝缘电阻不得低于0.5M欧姆。

7.6.3.4 电焊机一次线应绝缘完好,不得随地拖拉,其长度一般不得超过5米,二次侧焊把线长度,一般不超过30米。

7.6.4电渣压力焊触电伤人预防措施7.6.4.1 电渣压力焊工应熟悉焊机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具有机械维修、保养基础知识、电控系统操作与安全知识,经培训合格,经主管部门颁发操作证,持证上岗。

7.6.4.2 焊机在工作前必须对电器设备、操作机构等系统进行检查,并用试电笔检查机体外壳有无漏电。

7.6.4.3 操作人员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品,并应站在橡胶板或木板上。

7.6.4.4 造渣过程” 工作电压控制在40~50V之间,造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通电时间的3/4。

“电渣过程” 工作电压控制在20~25V之间,电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通电时间的1/4。

7.6.5临时用电、照明触电预防措施7.6.5.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由持证的专业电架设和管理,要符合安全用电技术规范要求,不使用破皮电线,不乱拉乱接,不准使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7.6.5.2 施工现场用电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配备铁制电开关箱“一机、一闸、一漏”,设置防雨装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