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沙龙

什么是沙龙

高雅礼仪和审美趣味。然而在之后的复辟时期,汹涌澎湃 的文学运动使沙龙得到复苏。进入19世纪末期以后,沙龙 的形式逐渐由咖啡馆代替,话题也更加不拘内容,更多强 调的是创新和别具一格。法国战后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就是 从巴黎拉丁区的咖啡馆里出名的。到了20世纪中叶,沙龙 终于逐渐消失了。
对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龙的报刊文章,乃至定期举办的美术展览 会等等。沙龙在法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17世纪上半叶,许多封建主在宗教内战结 束后,来到巴黎和凡尔赛投靠国王。他们 聚集在沙龙里高谈阔论,为了显示自己的 特权地位而在服饰礼仪、言谈举止等方面 力求高雅,谈论的大多是文学艺术,因而
逐渐形成了一种虽然矫揉造作、但优美典
雅的贵族语言。
• 17世纪的沙龙常举办于贵妇们的内室中。她们往往身穿精致的
内衣坐在床上,宾客只限于少数作家和艺术家等名流。18世纪
的沙龙从内室转移到客厅里,扩大了交往的范围,成为学者和
艺术家等上流社会精英的社交场所,使他们获得了一个自由的、 至少也是逃避现实的空间。
• 到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关闭了沙龙,摧毁了上流社会的
• 17世纪,沙龙在纯洁法语和发展文学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为作家们提 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是新观念的发源地。沙龙作家的创作被称为贵族沙龙 文学,其中小说按体裁可以分为田园小说、历史小说和心理小说。田园小
说的代表作是杜尔菲的《阿丝特莱》(1607—1627),叙述牧童塞拉东和
牧羊女阿丝特莱的爱情故事,实际上体现了贵族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女 小说家斯居代里的历史小说《居鲁士大帝》(1649—1653)和《克雷莉娅》 (1654—1660)借用历史传说来叙述当时名人之间的爱情纠葛,描写英雄 美人的悲欢离合。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1678)描写夏尔特尔
沙龙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博览会代名词
• 随着宫廷的消失,沙龙这种特有的社交形式也走向没落,被更为大众化的咖 啡馆社交取代。现在巴黎咖啡馆的桌椅从屋里摆放到门外的人行道上,法国
人守着一口就能喝光的咖啡聊上整整一个下午或晚上,就是继承了这种传统。

如今“沙龙”一词也成为各种博览会的代名词。例如法国秋季艺术沙龙
和在巴黎举办的法国图书沙龙等等。其中法国秋季艺术沙龙是在雕塑家罗丹
小姐面对真正的爱情,经历了激烈的内心冲突,被认为是法国第一部杰出
的心理小说。
• 18世纪,杜布雷夫人的沙龙是当时的新闻汇聚中心。此外, 有法国启蒙思想家参与的“百科全书派”则以埃皮内夫人的 沙龙为核心,经常聚会谈论文学、科学、美学和时事*等社会 问题。沙龙使文人有了一批听众,例如孟德斯鸠的《论法的 精神》,贝尔纳丹· 德· 圣皮埃尔的小说《保尔和薇吉妮》,就 是首先在沙龙里朗诵后才出版的。19世纪著名的沙龙主持人 有玛蒂尔德王妃,她经常接待小说家梅里美和批评家圣伯夫; 热情博学的卡亚菲夫人则与常来拜访沙龙的法兰西学院院士 法朗士结成了终身伴侣;意识流小说大师普鲁斯特15岁就在 斯特劳斯夫人的沙龙里当小侍从,后来把她作为《追忆似水 年华》里的盖尔芒特夫人的原型。
“沙龙”繁荣法国文化
• 提起法国沙龙,人们联想到的自然是优雅的场所、思辨的交 谈、以及百科全书般的智慧……历史上,它曾为众多出色的
艺术作品和文学思想提供交流空间。同样,文人艺术家又以
他们的名望为时常出入的沙龙增添了光彩。
沙龙的历史
• 沙龙是法语salon的音译,最初指贵妇人
接待名流聚会的客厅,后来引申为评论沙
和著名画家雷诺阿等人倡导下创办的,至今已超过百年历史。最初目的是为
落选官方绘画展览的艺术家提供展示作品的场合,后来演变成为推动法国现 代艺术和发现艺术人才的重要活动。毕加索等人的作品都曾在此展出。
相关主题